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陳智傑: 別讓電訊政策扼殺香港競爭力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3-16 06:31 AM 編輯
  i7 k6 p7 X7 q0 }tvb now,tvbnow,bttvb0 Q' V0 k1 {; U7 w' F+ N  Y# h
陳智傑: 別讓電訊政策扼殺香港競爭力tvb now,tvbnow,bttvb) F* X1 I4 l  K7 h! S/ R" }

7 }# N; k3 J( r  H# u' l公仔箱論壇
5.39.217.76; K" r5 D+ O; o( l0 I% t
香港電視「開台」再受挫,「魔童」與通訊局隔空互罵,陰謀論亦滿天飛:「一男子」是否又「出招」,是否有「金手指」向通訊局及部分立法會議員施壓等故事,一時真假難辨。
9 q- v  l4 ?) i+ }3 q" |7 _5.39.217.76
$ L$ o; b0 S3 O! T
姑勿論是誰「發功」,最終的「武器」——更貼切一點,是英文中的「smoking gun」——必然是規管廣播及電訊業界的政策法規。這回阻礙港視「開台」的主因,亦是《廣播條例》是否適用於港視的業務。大家聽到的爭論,諸如CMMB、DTMB、DVB、「5000個處所」、是否「入屋」等,都是圍繞着這主題。港視事件對香港社會的意義,並不止於各種「陰謀論」的真偽,而是香港現行的電訊(及廣播)政策,是否正扼殺這個社會的創意及競爭力。
: \) S% T+ B6 P9 X1 K7 t8 V
公仔箱論壇- A9 Y. l% A/ B$ O0 t  s; b3 W( o
香港的電訊政策,主要體現於《廣播條例》(針對大氣電波廣播)及《電訊條例》(針對人際間使用電訊信號通訊)。這些政策法規有兩項前提:一、大氣電波是珍貴的公共資源,所以要對其使用嚴加規管;二、「廣播」(向群眾傳遞信息)和「人際傳播」是截然不同的範疇,故此有兩套不同的法規。% H9 f7 M$ o1 `% `
9 U: Y+ @, @5 R& Y1 q+ F6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 V& e: U' V5 f  f6 R
「廣播」vs.「人際傳播」' @0 \6 D9 f# U. e* W
9 W2 v! o" L2 T+ U9 H
故此,法例要求電子傳媒必須「領牌」,接受《廣播條例》的監管,才能享用大氣電波作出廣播。而被歸類為「人際傳播」的政策事宜——包括流動媒體、互聯網等新科技,則主要以《電訊條例》監管,並假設其社會影響力不足以媲美能作出「廣播」的電子傳媒,故不受《廣播條例》約束。; J. F% Z* J+ j) ^+ p2 ]
公仔箱論壇) g' k& O, q$ f
然而,傳播科技一日千里,上述的「前提」及「假設」亦變得不合時宜,甚至光怪陸離。前輩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李立峯教授在其「面書」上,就「可供由超過5000個指明處所組成的觀眾接收」的推論,值得大家參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w, e- R1 m3 `  @3 Y

9 X3 y; [; C1 |: P" C4 W3 h如果有5000人分別在自己家中用手機觀看同一個電視節目,他們是否也構成了「由5000個指明處所組成的觀眾」?若是,則所有流動電視服務,由於必須覆蓋50%的香港市民,所以亦必須申請免費或收費電視服務牌照……政府在之前為什麼未曾對中移動提出同樣要求,亦成為大問題。若否,則政府實際上是在說,5000人各自在家中用手機收看就可以,5000人各自在家中用電視機收看就不可以……但「用手機睇就得,用電視機睇就唔得」這一點,在法律上沒有基礎……(內容經筆者節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0 o9 S4 s9 K  w6 s% `. n6 N7 {

8 M( b1 p- c2 f6 r' D( N+ y5.39.217.76踏上「地雷」流了「第一滴血」tvb now,tvbnow,bttvb4 U- u- H( r4 ]* H, g2 {, d1 z% J7 g

2 e; s5 @8 U6 I( y6 R9 {- z正如李立峯所言,在新媒體的環境下,「人際傳播」已經能做到「廣播」的社會效果。而互聯網的力量,也早就不亞於大氣電波。當被《電訊條例》監管的機構,透過傳播科技而做到受《廣播條例》規管的機構所做的事,政策及法規爭議便由此起。香港的電訊政策法規早便追不上時代發展,以至自相矛盾的「政策地雷」愈來愈多。與其指王維基「犯法」,倒不如說他踏上這些「地雷」而流了「第一滴血」。
2 q- v$ x1 ~4 }, z$ D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b6 p- \0 k$ F7 g& S! x6 {政府應盡快就上文的電訊政策法規一併檢討,並重點處理以下課題:# b( q' l( a: f- Z4 @) ]

& H- D1 T! s+ xtvb now,tvbnow,bttvb: ^$ k' ]2 z8 u
一、隨着「廣播」與「人際傳播」的分別日漸模糊,《廣播條例》中對要求傳播機構持牌「廣播」的門檻(諸如5000個指明處所組成的觀眾),是否不切實際?《廣播條例》及《電訊條例》有哪些規範已跟新媒體的傳播環境脫節?
2 @/ M! m& ?1 C! Ktvb now,tvbnow,bttvb
1 E9 u. d' f& w5.39.217.76
( v; Y# {1 n4 S, n二、如何讓香港的電訊政策法規做到鼓勵創新、提高社會競爭力?港視爭議其中一個荒謬之處,是官府千方百計都要港視轉用通訊制式,以縮窄其電視信號的接收範圍。環顧全球,電訊政策均應力使業界的傳播技術「進步」(傳播得更快、更廣、更多元),而非制約其傳播空間。通訊局這次為了維護《廣播條例》的合理性,作出了可能商榷於社會長遠利益的執法行為。
( a* A' M" a! ^5 ?( a  p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 n0 f' C3 D1 v, e' q" F3 o
% a: U1 n: T' G# d" |  h
三、如何處理在《廣播條例》及《電訊條例》下一眾持牌機構所面對的政策風險。隨着互聯網及通訊科技日新月異,向大眾提供資訊的渠道日多,電訊機構「疑似廣播」的情况只會有增無減。如何平衡電訊機構及廣播機構因政策變動而出現的紛爭,實是最為棘手之處。0 B1 v: n1 u9 _! w- Z$ q+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Z" p% d8 H4 H! U+ C: t
tvb now,tvbnow,bttvb# n, L: _4 c5 U
港視撞破了香港電訊政策法規的落後與荒謬,並承擔了讓人感到意外的政策風險。政府及社會有必要亡羊補牢,避免香港的電訊政策法規,成了扼殺創意及傳播科技發展的武器。
& z5 z: Q* B+ E/ R+ ]  Y) d9 ^
tvb now,tvbnow,bttvb/ g7 t  }  c' ^' I! x" o#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7 [3 H" m3 _/ |: c  j( l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I5 D% u9 Q) D0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q" j# n5 W" H1 i
852郵報即時關注│無綫亞視涉無牌流動電視廣播 高登巴打促通訊辦一視同仁
7 h1 a/ j( c" E5.39.217.76

; p' ]% j4 j4 e, ?香港電視日前遭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公開表示,所持流動電視牌照依法不能「入屋」超過5000個處所的事件,已呈火燒連環船之勢。當今早通訊辦總監利敏貞表明,寧願「被指僵化和官僚,都不想有法不依」之時,高登討論區近日已有網民發起一人一信,要求通訊辦同樣嚴正處理,無綫電視及亞洲電視自08年起,已涉嫌違法無牌進行流動電視廣播事件。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1 k' A, Q
. i* c# o0 P5 Z& t1 u
事緣無綫新聞日前報道,港視欲採用的DTMB制式在流動裝置上的接收不太穩定,片段中記者就以無綫自己的互動新聞台為例,證明在街上邊走邊看時訊號會較差。換言之,無綫就是變相證明了其頻道可於流動裝置上收看。8 w+ S' j1 ?) t) z7 u
tvb now,tvbnow,bttvb: h8 }9 n# [9 v+ [
高登討論區昨晚就有網民發出帖子(圖),內有一封模擬發給通訊辦的投訴信件。信中指出,無綫與亞視2008年推出數碼地面廣播時,所採用的是DTMB制式,而有關制式卻同樣可供使用手機等流動裝置的人士容易及清晰接收,但無綫與亞視至今均未有流動電視牌照,亦未曾有足夠措施阻止全港流動裝置接收。4 ?  B2 z0 k. }( z+ [, A
5.39.217.76$ N, A" x+ B# ?0 B+ M: D1 |
投訴信表明,若依通訊辦處理港視今次事件的準則,亦應統一要求無綫及亞視,即時停用現行DTMB,並改用其他流動裝置不能接收的制式;同時往後亦要針對兩台連年涉嫌如此非法流動廣播,予以追究。
: X- ]7 W4 e0 g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9 I$ u6 b6 h. E5 \! T0 W5 \8 d+ }
高登此帖一出,至今未足24小時,已獲近450人瀏覽;部分網民更呼籲一人一信,要求通訊辦嚴查無綫亞視今次事件,尤其在利敏貞今早措詞強硬,還擊港視主席王維基之後。
' C9 }0 _. N: `% G7 G- D$ u; v) K7 g3 G, K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