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面臨季節交替,小心過敏肆虐!中醫師發現,近日門診中,過敏患者大幅增加,其中又以幼童居多,特別是許多幼童罹患感冒,烹煮麻油雞餵食,造成過敏症狀加劇,因此呼籲有過敏體質者,應少吃麻油雞,建議可透過中醫調養增強免疫力,遠離過敏症狀。tvb now,tvbnow,bttvb+ n5 o9 V1 {2 t( }, K+ u
/ q5 z" O% D& A" ]7 E$ Z' g# r5 X
$ n3 J, e( i4 ~, a2 ?" ]- W2 |
% [6 r! D+ s; b4 Z! \ A$ @) d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天氣忽冷忽熱,幼童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引起一些過敏性的疾病;而中醫認為過敏的人是氣虛,氣虛屬寒性體質,吃過度寒涼的食物與過敏發作有關係,所以會建議病人不要吃太過寒性的食物,熱性、平性食物就無妨。
' z; H; h+ J5 }4 f公仔箱論壇過敏體質 麻油雞易誘發氣喘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z6 b+ C B; Y8 }0 ~
例如,麻油雞湯是很好的溫熱性食物,有助於調養過敏體質,但因為麻油雞湯很腥燥熱,感冒或有慢性病,不可以吃。特別是,若過敏病情在不穩定期、急性期,最好也要避免,因為麻油本身可能會刺激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像氣喘如果不穩定或急性發作,喝了麻油雞湯,有可能發炎或氣喘更嚴重。4 ?% @& f6 Y" Z2 H
【中醫師建議】:
: Z! O6 ?4 Y" a; t,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飲食調理上則可多攝取含維生素A、C及含鈣食物。維生素A有潤肺、保護氣管上皮細胞能力,如番茄、魚肝油、胡蘿蔔、南瓜等;維生素C有抗炎症、防感冒、抗癌等功效,如大棗、蓮藕、檸檬、青椒等蔬果;鈣能增強氣管抗過敏能力,如橄欖、青菜、豆腐等。
$ F1 C* C# Z; I0 h% q5 R+ Z公仔箱論壇3 x8 R1 \9 l$ R) H9 ^5 g
; n# A8 q3 ~% e/ `4 j6 Z0 a o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z, Q, Z2 _" p" K+ J Q+ x
飲食調控 防臟腑虛損風寒侵襲, {0 v0 ^; \8 N5 o/ ?0 N
吳明珠中醫師表示,過敏發生有內因、外因2種,內因多是臟腑功能失調,外因多為風寒之邪侵襲。臟腑失調主要為肺、脾、腎三臟的虛損,除了與西醫強調病人要避免接觸過敏原的原則相同外,中醫治療過敏還強調飲食控制。
2 S& `3 `. Q. c& D&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食療及保健法】:補氣糙米雞湯
( W9 H% H! o$ J# t材料:2 {0 W/ Q# ^6 T1 G4 B
1.黃耆5錢、山藥5錢、紅棗3錢、防風1錢。
# H/ z/ K/ }* S2 x2 I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土雞一隻或雞腿2-3隻、糙米1/3杯。9 g' A5 Q% S n! b
3.生薑、米酒、鹽等適量。
7 E: G. k3 V/ B6 F J5.39.217.76作法:公仔箱論壇) l) V/ u. P9 X4 R: N
1.將藥材置鍋內,加水6杯,燒開後以小火熬約30分鐘後,過濾取湯汁備用。
; K \& Z+ s O; Y+ a2.土雞去內臟洗淨入瓦鍋,倒入上述湯汁,加紅棗、生薑、米酒﹑鹽再加適量水以淹雞為度。tvb now,tvbnow,bttvb9 S7 @) j5 {4 I. a) n/ i* R: ~
3.鍋加蓋入電鍋蒸熟。(外鍋水約1杯)
6 i& ` Q7 ^1 y& @- C: t2 A5.39.217.76功效:能補肺氣養血、健脾補腎、調整免疫力。; \, c; ^* j' `$ {% n y! i
吳明珠中醫師強調,在平日藥物調理上,脾虛氣喘可常食用山藥、南瓜、蓮子、白朮等補脾食品;腎虛氣喘可常食用胡桃、五味子、熟地、羊肉等補陽食品;肺氣虛喘可選食百合、杏仁、銀耳等補肺食品。另外注意避免喝酒及過於生冷、酸鹹、油膩、過敏的食物。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 e1 c7 k$ u+ c/ Q
按摩3穴位 遠離過敏夢魘/ `% {- a5 W+ l( _7 U* ^) z
1.迎香穴、風池穴:印堂沿鼻樑兩側按摩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來回指壓2分鐘,最後指壓頸部兩側風池穴1分鐘,每天早晚花5分鐘按摩。4 z, B; t9 O, W8 t! M% U
2.合穀穴:虎口中間的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拇、食兩指併攏時,在肌肉隆起之最高處,指壓時,用對側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勻地用力,或拇指、食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壓處取穴。但要注意的是,孕婦不要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