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小英登陸的體制外與黑箱內

小英基金會登陸訪問,謝長廷抱著他的「憲法共識」,蘇貞昌赴歐據稱是為宣傳「對中政策」。 此情此景,暴露了民進黨內蘇蔡謝三人的分裂與爭奪:一、三人爭奪五月黨主席與二○一六總統候選人;二、三人爭奪兩岸政策的掌旗者地位,因為此一地位與上開兩項選舉有關;三、三人爭奪與北京重建關係,因為北京可以決定誰能在民進黨內擔任兩岸政策的轉型旗手,並進而影響那兩項選舉。這些跡象顯示,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變革已與黨主席及總統候選人選舉掛鉤,又與重建與北京的關係掛鉤。勢若趨此,可謂已然引爆民進黨內權力及路線交纏鬥爭的危機,亦可能引爆台灣的危機。5.39.217.769 R: }/ @" V0 t0 S4 Q
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必須得到北京的理解與認可;因為,北京只要隨口一句「台獨老鞋」或「換了路牌的台獨」,民進黨的戲就唱不下去了。而北京若不點頭,美國就會覺得民進黨是「麻煩製造者」,也就會影響到民進黨兩項選舉的選情。因此,蘇貞昌在《對中政策紀要》碰壁後,補上一句「《台獨黨綱》在歷史進程已成過去式」及「中國加一」,當然是向北京示和、示好、示弱。沒想到,蔡英文棋高一著,居然以小英基金會的正式名義,由林全率團登陸訪問了五天四夜;此行顯示,蔡與北京的管道已經布建完成,雙方已有熱線密使的往來,皆不待言。而蔡英文與北京搭上線,即可能影響了謝長廷的角色;因為,蔡既已有直達車,即未必要再借用謝為白手套。
$ r  y! a* B* v$ _: m$ {此一情勢的發展有兩大特徵。一是體制外,二是黑箱內。先談「體制外」,亦即由於蘇蔡謝三人的權力鬥爭,使得民進黨無法在黨的「體制內」完成兩岸政策的轉型;蔡謝二人合力將華山會議的「總結報告」降格為「紀要」,又將「憲法共識」改為「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亦即「沒有共識」),就是不容在「體制內」作成兩岸決策之用意。而唯有當「體制內」不能做出決策時,蔡謝才有可能從「體制外」成為兩岸政策轉型的旗手。當蔡英文將華山的「總結報告」降格為「紀要」之時,正是林全一行盤點進京拜會禮品,準備打包上路之時。
6 e7 q' g3 F- m8 ~0 W' P: @# a  Qtvb now,tvbnow,bttvb這個情勢,是以「體制外」的民進黨,去分裂「體制內」的民進黨,再進而以分裂的民進黨去應對團結的北京。至此,蘇蔡謝三方,分別提出其兩岸政策,呈交北京評點,這儼然是一競價競標的局面,可能成就北京的買方市場,令人心憂。
; Q& O3 Q; T4 K0 Ptvb now,tvbnow,bttvb再言「黑箱內」。二○一二年十月,謝長廷登陸的「開展之旅」,尚稱公開透明。但林全一行卻是「潛赴」大陸,若非消息走漏(可能是由北京方面漏出?),此團即可能成為一個偷偷摸摸的「密使團」。且非但對公眾不公開,甚至除二名隨行立委曾向黨報備外,黨中央似亦是「看網路新聞才知道」。此即「黑箱化」。' K6 k& ]) g5 W( E: z1 v$ c5 y
然而,此事為什麼隱瞞?應不應隱瞞?還隱瞞了什麼?蔡英文將此行操作成「體制外/黑箱內」,對其社會信任恐成重傷;呂秀蓮就已出面表示,「應當透明,最好出門前對外宣布」。因為,倘若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成了總統候選人與北京套招的選舉手法,如何能贏得國人的信任?4 ~8 u! w" k3 F! v. M  a
這是一個十分危疑凶險的情勢。非但可能造成民進黨體制瓦解的危機,亦且可能造成台灣陷於黑箱內的危機。蔡英文方面稱,此行只是「財經議題交流」,不涉政治議題;這種說詞,孰其能信?因為,此行的整個態勢本即是高度的政治動作,證實了蔡英文與北京已達成「體制外/黑箱內」的交涉管道。退一步言,即使是「財經議題」,蔡英文亦當說明,此行之後,她對她原本所持「繞開中國的全球化」「由世界走向中國」等經濟戰略有否調整?她又對躺在加護病房的《服貿協議》作何看法?公仔箱論壇! ~4 }; D( D- ]: m! `6 |9 A
我們認為,蘇蔡謝三人仍應努力在民進黨的體制內,攜手提出一個兩岸政策轉型方案,在團結一致下共同因應北京;尤不可縱容姑息個別黨員,以「體制外/黑箱內」的手法與北京交易,而將自己塑造為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掌旗人。
9 j. h0 I/ \( ]. a9 h7 X正當小英基金會潛赴大陸的消息被揭爆之時,蘇貞昌居然赴歐據稱要宣揚他被北京指為「台獨老鞋」的「對中政策」。這不是笑話,而是悲劇,更可能是台灣的災禍。 5.39.217.766 O5 l( E% `8 N
tvb now,tvbnow,bttvb7 B# [- z- a% O% }1 ^7 e) Z, k
公仔箱論壇! M1 O' _' V  ]  h% I/ O% k" r

/ A, X$ d/ D/ X1 g. a( b& H公仔箱論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