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當地時間1月9日在美國極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署名文章,強烈譴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的行徑,稱這是“危險的頂禮膜拜”。
) g1 G( w! D# ?1 e& O5 b2 d)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R0 i) G# M# M5.39.217.76 崔天凱大使說,安倍的行徑嚴重傷害了中國和許多亞洲國家人民的感情,安倍的參拜行為不僅具有象征意義,更從根本上暴露了他對日本未來發展方向的想法,反映出他是否真心願意在東亞建立一種相互信任、尊重和平等的氛圍。: | |6 n! n. g
* y/ i; u7 I+ Q6 N公仔箱論壇 崔大使指出,靖國神社里供奉著14名二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宣判的甲級戰犯。其中包括發動了對珍珠港的襲擊及造成數百萬人死亡的太平洋戰爭的日本前首相東條英機,也包括造成約30萬人遇害的南京大屠殺的日本指揮官。這些僅僅是二戰期間日本滔天罪行的一部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3 S/ F+ Z6 F4 K' R# [
5.39.217.767 m" J/ i1 J& o% T& [1 p
崔天凱說,安倍的參拜行徑同他一貫否認日本的戰爭罪行是分不開的。安倍一直推動修改日本憲法,把自衛隊改造為可對外投放力量的正規軍隊。他的參拜令人不得不質疑他修憲的意圖。這一攻擊性的姿態對地區安全和經濟繁榮構成威脅。崔大使指出,日本只有承認戰爭罪行並痛改前非,才能為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打下和平與安全的基礎。( B' c& u, r) B* ^- Z1 }
/ w# K: N' E1 I# n+ t7 ~ w4 D 崔天凱曾擔任中國駐日本大使,他介紹說,日本對侵略戰爭拒不悔改的歷史觀源於靖國神社。二戰期間,靖國神社是日本推行軍國主義和殖民統治的精神工具,成為一個受到頂禮膜拜的軍國主義象征。他特別指出,靖國神社里的游就館對二戰歷史進行了蓄意歪曲,如宣揚日本把其他亞洲國家從西方殖民統治下解救出來,稱記錄了美國對日本犯下的罪行等。7 m6 Z9 c8 m d6 m; M" `, c7 k
& s$ h# G7 P4 d7 ?7 c( l
崔天凱認為,日本政府對待靖國神社的態度是對其如何對待軍國主義遺毒和戰爭罪行的檢驗。作為首相,安倍的參拜在日本國內外都會產生影響。這絕不能被解釋成他的個人行為。崔大使舉了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致使中日關系十分緊張的例子,指出,安倍曾任小泉內閣的官房長官,一度似乎認識到了參拜的後果。安倍在上次擔任首相期間未參拜靖國神社,從而為改善同鄰國關系打開了大門。不幸的是,他最近的行為已經關閉了與鄰國對話的大門。安倍自從再次擔任首相以來的所作所為,與他所說的推動日本為維護世界和平多作貢獻背道而馳。安倍內閣正試圖加快日本軍備建設,並企圖修改由美國起草的和平憲法,這些都值得警惕。安倍本人還發表了一系列錯誤言論,如宣稱“侵略定義未定”、沒有証據表明“慰安婦”是被強迫的等等。參拜靖國神社體現了他這些行為的思想基礎和錯誤史觀,也使日本無法取得鄰國的信任。
$ j& ]0 P5 `)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b( b* I, n- M! W4 z$ Z: {% [5 k r5.39.217.76 安倍希望通過修憲把自衛隊變成正規軍,從而使日本成為所謂“正常國家”。崔天凱大使質問:難道在安倍看來,日本戰後所走的和平道路是不正常的?崔大使指出,參拜靖國神社無疑是對日本鄰國,乃至全世界的一大挑釁。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人民,以及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人民帶來過深重災難。美國當年被迫同頑固和瘋狂的敵人進行過激烈的逐島爭奪戰。
! ]& E. n+ d7 n6 F/ a7 e9 H! J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6 |/ ]7 q% X- `7 H
崔大使表示,日本人民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今天的這代人不應對靖國神社里供奉的戰犯的罪行負責。但安倍首相及其支持者參拜靖國神社等於把戰爭責任攬到自己和日本人民身上。
( w! S' O; F4 b' i/ J, P- `" K公仔箱論壇
/ C* N& \2 P6 D$ q* S' t5.39.217.76 他強調,日本完全可以摒棄軍國主義,與地區國家共建東亞合作的美好未來。確保地區持久和平與繁榮最符合地區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我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把本地區打造成了全球經濟增長引擎,而安倍正在破壞我們的努力。日本領導人如能傾聽鄰國的聲音,放棄挑釁言行,就可以同中國、美國、韓國及其他各國攜手,繼續致力於亞洲繁榮和穩定,其他的任何選擇都是行不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