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良:歷史在這裏沉思公仔箱論壇9 P1 l+ s4 E2 D0 t% D+ a6 F
3 R' O7 v4 } I* H每天打開新聞,都見到共產黨大小幹部違紀貪腐遭懲處的消息,習近平掌權後,整黨整風,執行有關工作的,是王岐山。他由朱鎔基一手提拔,年輕時更有一番理想。八十年代內地興起一股文化熱,那年頭在胡耀邦主政下,社會思潮激盪,告別毛澤東閉關鎖國年代,知識分子在思考中國出 路,自由化氣氛下,思想界空前活躍。那時有一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叢書,對八十年代知識分子、大學生有深遠的影響,名字叫做《走向未來叢書》,王岐山就是其中一個編委。tvb now,tvbnow,bttvb# v2 D4 u% L+ H& w. \* J( f# _
這套書最先引入西方七十年代興起的科學哲學,包括Karl Popper、Thomas Kuhn等重要思想家作品,用深入淺出的中文向內地介紹,科學哲學在那時是用來打破官方高舉的馬克思歷史決定論。我記得當中一本影響全國的叫《在歷史表象的背後》,作者是金觀濤、劉青峰,兩人將《興盛與危機》一書的理論簡化,變成一本普及歷史作品,書中認為要打破中國歷史超穩定結構,也否定共產革命進步 性,當時十分轟動,大學生皆有一本。tvb now,tvbnow,bttvb1 ~' s+ O8 A" C9 e/ E5 P
公仔箱論壇2 h" r* ?7 V; V8 v8 ~
0 v8 N. F4 c3 P/ m) ]5.39.217.76精神面貌模糊難獲認同tvb now,tvbnow,bttvb2 z# U# _3 x+ M3 V' j( ]3 \
公仔箱論壇! C) s8 `) `& \2 q- b
年輕時的王岐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八十年代 是內地思想言論自由開放的歲月,沒有定於一尊的「中國模式」,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香港年輕學生之所以關心中國,不是為了當共青團、政協、搞中港車牌及貿易,而是出於一種單純赤子之心,因為受那種自由探索的氛圍所感染,八十年代內地仍然窮困,走出羅湖關口,是長長的矮木屋。
2 v3 I3 L( A" r9 q/ D6 i/ R;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W8 p$ G4 h; x: {6 l0 s2 [
當中國領導人在問,為甚麼香港人心未回歸時,不妨先問問王岐山,八十年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在氣質與精神面貌上,與今天有何分別?一個沒有核心價值、精神面貌模糊的國家,如何叫香港年輕一代認同呢?或許回歸十多年,他們早已忘記我們上一代是逃避共產黨才冒死流亡香港。
5 r$ J. R/ j X6 f1 {) \# J5 |公仔箱論壇' M5 n* n# @3 Y9 D
一切改變始於1989年六四,在這一天之後,本土知識分子與共產黨越走越遠,但愛國隊伍卻日益壯大,因大家知道愛國可以搵食,是一種工具主義、實用主義下的愛國愛港運動,不談價值,不論理想,就像是東莞式夜總會發生的一夜情慾,各取所需,利益掛帥,貨銀兩訖。
) ]4 Z4 W" Y; A2 O" ?8 R, U0 g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p" t+ ?$ u2 R5 @' k6 ^
王岐山當《走向未來》系列編委時,曾有一本,在另一個出版社印行,亦是唯一內地出版發行文革反思作品,書名叫《歷史在這裏沉思》、不知他是否仍然記得。1989年至今,歷史何嘗不是也在沉思,久久不醒。公仔箱論壇9 k0 Z! R: X( t6 g2 R" [
3 j! `4 E) M" O8 B8 n$ s5.39.217.76
8 J5 {' a+ Z6 I3 m0 i, S4 V5.39.21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