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旺報:還原台灣文學的國族認同

12月25日電/台灣旺報25日發表社評說,文化的內涵是與時俱進且不斷充實豐富的,作為文化建構核心要素的文學,也是與時俱進的演變。就“中國文學”而言,隨著華僑遍及海外,及1950年後東西方陣營40年的冷戰對峙,東南亞首先出現並逐漸使用“華人”一詞,取代“華僑”與“中國人”稱謂,接著以“華文文學”取代“中文文學”和“中國文學”。時至今日,已約定俗成泛指全球範圍內以中文漢字書寫的文學。 ; n! T- U& |% T3 \" Y! K
5.39.217.763 K+ m9 W5 C5 f  G* O7 f+ W: C
  社評說,隨著時空推移,“華文文學”項下也出現“馬華文學”、“嶺南文學”、“客家文學”及兩岸三地的“大陸文學”、“香港文學”、“客家文學”和“台灣文學”等區域性文學,後者屬性在台灣較為人知者有“鄉土文學”、“眷村文學”、“山地文學”及冷戰時代國府倡導的“戰鬥文學”及日據時期的“皇民文學”等。 公仔箱論壇) ^  s" Q! B5 Y0 P9 k
tvb now,tvbnow,bttvb8 H- h# f4 T0 G
  就兩岸三地而言,無論是“嶺南文學”、“香港文學”或“客家文學”,其文學所涉及的中華國族認同,並不具有分離性。但無可諱言,“台灣文學”與島內國族認同異化密不可分。回顧台獨勢力自光復時台灣萬民慶光復到李扁執政時期進入廟堂之上,文學可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上世紀1960年代戒嚴時期,台獨在現實政治中並無立足之地,斯時台獨的分離主義意識乃寄生於文學領域。
+ t+ t. D. E# D: @# _5.39.217.76/ ]% J8 W9 {8 Q2 }4 e) Y, }
  社評說,時至今日,台灣政治上的統獨激化反應到了文學領域,並使台灣文學活生生地淪為政治爭鬥。例如2011年5月24日,在台灣文學館舉辦的“百年小說交流與對話”研討會,黃春明、楊照、陳若曦、李喬、愛亞和凌煙等台灣知名作家均與會。但當黃春明以“台灣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為題演講時,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蔣為文用上面寫著“台灣作家不用台灣語文卻用中國語創作,可恥”的海報強力打斷演講,就是變相將台語提升為“民族語言”,將台語文學與台灣文學掛鉤。但蔣為文在他的抗議牌上卻使用了“台 ”和“中 語”這樣大陸通用的簡體字來抗議,豈非五十步笑百步,何況羅馬拼音本身也是外來語,故當今“台灣文學”部分定義內涵具有中華國族認同的分離性。
0 W' g) O& p#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 a7 o$ z" G2 D. r) g
惟在國家一體化的正常情形下,中國人一向以中華文化為傲,並視地域文化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就地域而言,“台灣文學”就是時空上與台灣相關的文學。因此,就歷史長河而言,“台灣文學”不能自我設限台灣光復迄今的文學,而應上溯包括日據時期、清代及明鄭時期,亦即應貫穿台灣四百年有文字的信史,反應各個時代的變遷。
# {# ?! {# M- q( L0 U) I$ ^$ v. F1 A! l0 x) O8 G! E# }
  社評說,綠色執政在文史界各個領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構台獨意識整整20年,文學領域自不可免,甚至成立“國立台灣文學館”以發揚“台灣文學”。但世間的事,客觀的歷史總是存在無法抹煞的,日前“台灣文學館”就以寬泛的屬地主義將“台灣文學視為在台灣這個地理空間所產生的文學”,該館出版的台灣文學史長編,就溯及充滿反清復明孤臣孽子忠義悲壯及眷懷故國之情的“明鄭文學”。
) H6 W: p% {1 S! l! }5.39.217.76
7 E7 {1 ]3 o1 r+ b6 T* D+ S  就事實而言,台灣地方的閩南文化與大陸各地地域文化同步源遠流長,台灣文學與其他地方文學作為中國文學的一部分,本是天經地義的事。台灣文史泰鬥楊雲萍就認為:台灣文學“應該也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作家古遠清則從兩岸三地的角度指出:“華文文學既然包括台港澳文學在內,這台港澳文學就不可能是‘他屬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更不可能‘不被歸於輝煌偉大的中國文化’。海外華文文學如旅美的作家白先勇、於梨華、歐陽子等人,其‘創作尊嚴’無疑有一分甚至一大部分‘得自遙遠的母國文化的恩賜’。白先勇的《台北人》,就是大家熟知的例子。”  / s9 b$ M3 K8 \' L" L8 a8 I

$ }# O9 o% o7 H6 O" i9 A* ctvb now,tvbnow,bttvb  社評說,知名作家陳映真曾直言“台灣文學是在台灣的中國文學”,因為兩岸在血緣、地緣、歷史和文化等的融合連結是過去與現在的事實,這也是為何日據時期,即使在日帝殘酷殖民統治下,台灣作家仍視中國為祖國,視“台灣文學”為中國文學的一部分。值此兩岸交流的大時代,我們應還原並傳承“台灣文學”之國族認同本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