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南方朔:內耗只是無能的托辭

南方朔:內耗只是無能的托辭5.39.217.76! |" u7 W! g- c/ E+ x) U
公仔箱論壇& q2 S! d5 @- M7 B* K" a5 c7 a/ k# l
最近一二十年,我的學術興趣轉往語言學,包括語辭的考古、語法的運用、語意的分析,最後到論述的形成,以及語言中的偏見和語言控制等都是我的關切範圍。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I6 D, J2 ^+ r8 d

  q' S! n- p! S- W+ @6 Ktvb now,tvbnow,bttvb我發現到,古漢語言裡,實在隱藏了太多問題,例如凡夫俗子亂搞性關係,就被說成是「奸夫淫婦」和「下流」,但如果士夫夫官僚亂搞,就會被說成是「風流」和「紅粉知己」,漢語說貪污,全被冠上「孝敬」、「人情」、「互相關照」等帽子,當貪污被說得很合乎社會現狀,難怪自古以來,中國官場的貪污才會泛濫。再例如:漢人一向敵視人民,當人民聚眾表示不滿,就會被說成是「造反」,官僚的鎮壓好像就有了理由。
# {- r: _# |" p5.39.217.76
1 G, D0 ~# p- T+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近年來,由於語言的社會控制更趨成熟,台灣已出現了許多倒果為因,顛倒是非的新語辭,在此先舉兩個例子:* q  b8 Y- Z7 N6 C" j  n

. ?9 D- m1 g  D+ e) i& rtvb now,tvbnow,bttvb一個是「內耗」。近年來台灣政府無能,政治及社會全亂糟糟,尤其是立法院本於監督的職責,當然要發聲,於是台灣保守的媒體和學者就發明了「內耗」這個名詞,配合了這個名詞,還有「藍綠惡鬥」這種說法。但這種說法其實都是很奸詐的混亂是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T) [7 R1 e  ~7 U7 Z) K3 F& j
5.39.217.76. j& `0 }1 Y" @7 l! v* T) `
任何一個國家,權力都有大有小。權力最大的乃是行政體系和執政黨,它有龐大的官僚體系,又控制了巨大的預算,以前就有美國學者估計過,行政權如果有九十分,國會權只有十分,其他如媒體權,人民的抗議權等則少到幾近可以忽略的程度。
2 n+ o/ \, D+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z  g: ^6 ?" b' d  B3 X8 z; [6 f0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有能,單靠行政權就可以充份發揮,國會對它的約束是很小的。但近代許多政府無能,它自己做不出好事,遂形成了一種「卸責機制」,它將自己的無能推給國會的制衡和人民的反對。所謂的「藍綠惡鬥」及「內耗」就是典型的卸責語言。" Y2 e2 {: Q0 M3 p8 p& t6 }
5.39.217.76/ g5 J/ ?- D3 b3 R+ W
它根本不是「惡鬥」,而是「良鬥」,但台灣的保守媒體本質上即不接受這種民主,它們只相信一呼百諾的行政專制,它們刻意要去醜化國會的制衡,於是倒因為果的將國會的「良鬥」講成是「惡鬥」,也將人民的不滿醜化為亂源。其實無論國會與人民的表現,它對行政體系的影響均極少,這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治理無能,行政權才是主因,其他權只是果。媒體應該去追究行政權的無能才是正確的態度。
6 [* ]$ w: T' X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e$ t( q) Q
這種情況在西方亦然。西方有些國家的政府無能,但保守派學者和媒體不去面對政府無能的問題,卻只說什麼「民主超載」的謬論,認為無能只是太民主所致。其實政府無能,才造成國會的喧譁和人民的不滿。不能把無能的責任推給國會及人民。5.39.217.766 r, h; b# b% O# ^

* d: e$ ^$ \* v% P*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現在到了年底,媒體開始總結二○一三年的亂象,「藍綠惡鬥」及「內耗」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又開始大量出現。我只要一看到有人大談特談什麼「藍綠惡鬥」及「內耗」,心裡就非常失望,台灣這些保守的媒體更是腦袋漿糊。政府無能才是關鍵,其他的說法都只是托辭!
9 R+ w! {# y- O* t5.39.217.76
/ E; j6 I' z. J' Y6 P+ J5.39.217.76
" \7 U7 Y6 X7 Ktvb now,tvbnow,bttvb$ g$ a; r" l: N! g
藍綠在立法院內相互杯葛,甚至動用暴力,早已成為傳統。資料照片
  
劉細良: 懵丙政治5.39.217.767 G' k0 y, z3 m- x+ x
公仔箱論壇* e5 }% m* }" X: O  j3 U

2 n8 C' u4 Q& W! Stvb now,tvbnow,bttvb最近朋友介紹看一本關於英國政治作品,書名叫《The Blunders of our Governments》,作者是Anthony King及Ivor Crewe。從書名可知內容是嘲笑及分析英國政府那些基於無知而作出的愚蠢政策決定,由保守黨戴卓爾夫人內閣那惡名昭彰的人頭稅、工黨鉅額花費的千禧宮、個人進修資助計劃、兒童支援計劃,總之大大小小建基於部長、執政內閣及高層官僚無知而推行錯漏百出、本末倒置及適得其反的愚蠢政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J0 K! o$ e( y1 Y

/ D- j  V$ y# S2 |2 f2 p5.39.217.76政府之所以出現一大班決策「懵丙」,作者認為成因好多,但好多案例中顯示是源於官員及部長無知,作者稱之為「cultural disconnect」。簡單來說就是不知民間疾苦,與普羅市民日常生活脫了節。而好多時政策出錯及適得其反,問題是在於執行時沒有想清楚,將原本政策目標也扭曲了。政府之所以不斷犯上低級錯誤,從政治角度而言,是因為英國兩黨政治下,執政黨視有深度的批評,當作別有用心的敵對政黨無理攻擊。公仔箱論壇' J5 R* N' l) q4 Y
, U. ^* a* a. N
作者指出這情況會隨着傳媒發達而更糟榚,因為政客24小時在傳媒影響下,無時無刻都要展現出自己決斷、言出必行、有執行力的形象。在傳媒催迫下,政客不但要有快速回應,也要有快速行動,稍一遲疑批評便洶湧而至。在這種傳媒環境下,政客行動或政策出台前已難有空間細心反覆論證及聽意見。公仔箱論壇0 S4 A, x* x3 M: z

/ w1 N3 m! f+ p5 M- p  L, I$ [政客失敗 諉過傳媒- g; s( h0 b0 y( T+ q; n

$ D0 o) o8 Z3 W回顧新政府上場一年多,先後作出不少欠深思,甚至是鹵莽的決定,除了與民情脫節外,更大原因在於政府跟着傳媒團團轉。政客為擺出一副決斷英明、迅速行動的樣子,才有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管治風格,這明顯是政府過度重視傳媒反應,被此牽引的處事方式。就以「港人港X」為例,至今大部份執行細則付諸厥如,只是一種口號式施政,令傳媒及民眾感覺良好,但同時卻令內地官員不滿,認為屬政策性歧視,而結果又與梁振英提出大搞內交,發展更密切關係這目標相扺牴觸。
' P2 N3 `8 `& E8 R( v! I* Z5.39.217.76
. a5 h. Q* j1 I1 |公仔箱論壇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懵丙,也不承認自己決策粗疏魯莽,人人當自己是奧巴馬、克林頓。但現實上官員、政府決策卻不斷犯錯,政策執行錯漏百出,這反映了任何政治體制,包括英國老牌民主國家,都正面臨同樣的挑戰。
3 }/ p( ~; m/ u% z# d7 Z
! {# P) c' L2 E% k9 a, {tvb now,tvbnow,bttvb政客犯錯機會越來越多時,香港特區政客,又何必將責任,一鼓腦兒推到知名主持人、個別新聞媒體身上呢?如此行為,既然有了失敗的借口,只會助長政客更不思進取,更遑論學習如何減少低水平決策錯誤!" M6 m( b3 A% `# S. y  a

9 c2 f8 p2 d8 ?& C- W- Y$ u
7 [- Z) t- u( x" Y% W# S" \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