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就地上學徒口惠 雙非問題難解決

就地上學徒口惠 雙非問題難解決
; H" c/ s9 H( \4 f& d公仔箱論壇% |3 b1 i7 X8 N9 h7 [
深港合作會議簽訂三份協議,其中以深圳開禁允許港人子弟學校增收雙非學童最受關注,以往的「港人子弟班」將易名「港籍學生班」,明年本地「消化」雙非兒童大約增加二百個。這份協議看似及時雨,為雙非兒童上學提供多一個選擇,實際上卻是馬後炮,而且杯水車薪,無補於事。
9 k- n$ B) U$ P6 R5.39.217.76
3 n& }' k& s2 s* K$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雙非兒童問題困擾香港已久,由當初的爭醫院床位、爭奶粉,發展到爭學位,北區更是首當其衝。為了讓子女入讀心儀幼稚園,雙非父母與本港父母大鬥法,幼稚園前近來大排長龍,有些家長更提前四天接力排隊霸位,得到的只是一份申請表,並非入學資格。升小學同樣爭崩頭,北區小學自行收生階段放榜,命中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二,創十六年來新低。通宵排隊,各出奇謀,大部分申請者換來的只是失敗,叫人情何以堪。不難想像,港府再不想辦法解決雙非童學習問題,民怨將不斷惡化,中港矛盾也會不斷升溫。" y6 i# v6 X0 _5 X0 }
公仔箱論壇( Q, z- f6 {9 {% ]
千呼萬喚之下,港府終於與深圳當局達成協議,安排雙非學童就地上學,本來是一件好事,一來免除雙非兒童山長水遠跨境求學的辛勞,二來不必與本地學童爭學額。問題在於,明年只能就地多消化二百個名額,相對龐大需求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歷年來,雙非兒童累積逾二十萬人之眾,而在港府叫停雙非政策之前的幾年,雙非加上單非嬰兒每年達三至四萬多人,他們現在都到了升讀幼稚園或升小學的年齡,增加二百個就地入學名額,叫他們怎麼去分呢?又能解決甚麼問題呢?# r, b  O' f% s0 ]0 Y6 `5 b
. u0 J* x" `  l6 q% {
根據內地政策,公立學校拒絕接納作為香港人的雙非兒童(即使接納,也無法提供港式教學),而目前深圳的港人子弟學校只有七間,容納能力實在有限,除非增開更多的學校。事實上,雙非兒童在港人子弟學校求學現象早就存在,當地政府也沒有阻止,現在港深兩地簽署協議,不過是追認既成事實,「攞正牌」而已。可以說,港府此舉不僅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且是事後孔明,暴露官僚一向後知後覺的作風。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k; {# F3 v  X% p(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3 W3 O* T& @3 U
由於深圳就地消化的名額太少,所以絕大部分雙非兒童今後還是要長途跋涉來港求學,還是要和本地學童爭學額,雙非家長及本地家長的摩擦還會繼續上演,爭奪教育資源的亂象沒完沒了。人們實在難以理解,為甚麼港府不多走一步,將本地官校或津校模式移植到深圳呢?港府不缺錢,也不缺師資,如果香港方面向內地提出請求,在內地租地經營津校或官校,相信內地會予以配合的,怕就怕港府官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做事,連臨急抱佛腳的工夫都不願做。
" G4 \. P# \4 d- r公仔箱論壇
2 P! h( q2 ?! m& L' R- f- I公仔箱論壇不管願不願意,喜不喜歡,雙非童是香港人的一部分,港府有責任照顧他們,為他們提供最便捷的教育服務是應有之義,如今港府聯手深圳當局虛晃一招,說到底還是推卸責任。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