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資通產業沉痾 政府可有藥方?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李開復日前在他揭露罹癌消息後一場公開演講中,重話批評台灣資訊和通訊(ICT)產業創新、創業環境生了重病,像他的癌症一樣,得下猛藥;他感性表示:「我決定做化療,那台灣高科技產業呢?」李開復並為台灣創業環境開出七帖藥方,呼籲政府及投資者要營造對創業者友善的整體環境。這一番談話可說點醒夢中人,要如何診治台灣資通產業沉痾,對政府及業者皆是空前考驗。 近二十年來,資通產業不僅是台灣經濟成長的支柱,而且曾為台灣博得「矽島」美名,在全球供應鏈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迄今為止,資通產業占台灣工業產值及出口總值皆超過一半以上,其引申的投資及消費占國內需求可觀比重,重要性不言而喻。
8 H: [4 N; j" i( V但近年台灣資通產業受全球競爭的影響,除台積電等少數業者外,壞消息接連不斷:代工製造盛世已成明日黃花;筆電及手機產銷榮景一去不返。曾為明日之星的雙D產業包括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及面板(TFT─LCD)業,前者已被市場邊緣化,後者仍為扭轉長期虧損奮力掙扎。從大多數業者股價的直直落,充分反映資通產業已進入危機倒數計時的生死關頭。" l$ _4 ]( W. T9 n; N8 Y
台灣資通產業一直偏重硬體製造,且過於依賴「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產銷模式。但全球資通產業發展環境快速變化,從數位時代進入到聯網及數位匯流時代,資通硬體製造加上軟體及服務成為產業主流;硬體形式也從傳統的筆電、手機進入到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等高端行動裝置。此外,全球供應鏈也從軟硬體水平或垂直分工進入到系統整合的時代,硬體製造成本及銷售價格隨技術擴散及新興市場加入生產行列而大幅下滑。台灣業者未能跟上產業大趨勢,長年死守硬體代工製造,仍想以規模及成本管控賺「容易錢」,是今天陷入危機的主因。李開復指台灣資通產業連番錯過軟體革命、網路革命、行動革命,可說是點出問題癥結。
5 {- Q3 A  V2 ?) C: |% r" |, k5.39.217.76台灣創新及創業環境不佳,阻礙資通產業軟硬體整合發展空間,亦是不爭事實。例如,人才引進限制太多,技術入股及上市規定僵化,產學合作和現實落差過大,攸關數位匯流的四G發展過於遲緩等等,其中很多是政府責任,也有很多是業者經營觀念的問題,都有大幅改善空間與迫切性。惟李開復強調「小市場無法成就偉大公司」,指台灣新創公司都只看台灣市場,則和現實不盡相符。因為,如網路及軟體業者最有能力開發的大陸市場,受到大陸當局嚴苛限制及保護本地業者政策影響,根本無法到對岸一展身手;台灣PChome等業者不如阿里巴巴等大陸業者,非戰之罪也!
0 a6 K4 c2 ]& F: K6 V眼前資通產業危機不僅是台灣產業轉型問題,更是總體經濟結構調整問題。從產業發展層次,資通業者惟有從「規模及成本導向」徹底轉型為「價值導向」,並透過跨產業策略聯盟,整合軟硬體產業發展,同時充分運用兩岸關係優勢,在標準制訂、研發創新、創業投資等方面,和對岸業者進行策略性合作,共同開發大陸及全球市場。台灣資通業根柢尚佳,若有決心並合眾力推動產業再造,仍有很大機會浴火重生。4 J, V5 L* D5 C9 o& W3 f$ d0 ?
政府對資通產業的責任,不是扮演挑選贏家或拯救輸家的「救世主」角色,而是要致力營造有利產業轉型升級的良好環境,除須鼓勵創新與創業外,更要提出一套改善資通產業發展環境的長短期計畫,從制度、法規、基礎建設等各層面,提供業者再造及轉型的誘因和助力。
8 X9 k; g7 v" D5 H4 V. @# {7 ?5.39.217.76另一方面,政府須徹底憬悟,以資通產業為主力之「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代工出口的經濟成長模式,既無法長期維繫,還導致就業及薪資成長停滯。所以,轉向出口和內需並重的經濟結構,並引導資通產業和在地經濟和庶民生活結合,才是創造經濟和資通業者雙贏之道。
0 m: P7 i- [3 Z) x7 n6 h- xtvb now,tvbnow,bttvb診治資通產業沉痾是一艱鉅且浩大的工程,政府和業者皆須起而行,不能再等待。李開復指今天台灣沒有創投,投資人只好投資房地產,這是反映殘酷的經濟現實,馬政府能不高度警惕乎!
$ Q/ }6 X2 T% u7 `8 k; B6 ~公仔箱論壇5.39.217.76/ ~. O) Z: @& r+ p+ p! F! x

7 j$ j$ x# M7 G3 u: utvb now,tvbnow,bttvb【2013/11/05 聯合報】
- B/ v: b- {+ g& ]! ?. \, ?tvb now,tvbnow,bttvb
0 U/ |) {7 I$ L' ~6 ?3 ~
6 h5 L1 s, _6 c3 {8 Jtvb now,tvbnow,bttv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