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很多人說,兩岸關係已經進入了所謂的「深水區」,這個「深水區」的用語,來自對岸,意思大概是複雜險阻、深不可測。其具體徵兆,則是好幾個月以來,對岸涉台當局,喊話連連,不斷要求兩岸要「增加政治互信」,要在「政治關係的發展上逐步前進」。本來「增加互信」和「關係發展、前進」,也盡不是壞事,只要確實是「相互」的、「你情我願」的,「共同付出」的。 但是,當前的兩岸關係格局,卻並不是這麼回事。一方總是步步進逼,卻不願意、甚至未必真正面對、真正清楚,自己所該付出的代價成本。一方有點進退失據,想在經濟方面多占點便宜,卻在政治方面,防守多於進攻,在戰略態勢上,明顯處於不利的位置。 於是乎,兩岸雙方只能高來高去,一時之間,「先經後政」、「只經不政」、「經中有政」等各種新創成語不斷出籠,目不暇給,但是在實際上,雙方的政治互信,進展有限,而台灣的處境,未能改善,台灣的優勢,不斷流失。 兩岸之間的政治問題,說到底,在或統或獨的厚殼之內,更核心的議題,一是大陸當下如何面對「中華民國」,二是在未來如何確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所明定之「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能夠鞏固、深化甚至擴大。 就前者而言,對岸僵化頑固了幾十年,還急忙把「中華民國」寫入歷史,最近,總算是有了一點點鬆動的跡象。據說,在日前的兩岸和平論壇上,「大陸與會者完全不忌諱使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等語彙」,同時還「透露出傾向同意『相互承認治權』或『一國兩府』的意向」,一些等同於承認中華民國現實存在的說法,端了出來,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是一個中國境內兩個敵對政權的關係」等等。 我們不知道,大陸(官方、半官方)學者的言論,在什麼時候能夠變成政策,據說,中國共產黨往往是很彈性、很務實,很能與時俱進、很有創造性的。那麼,我們也就審慎樂觀的期待著 但是,我們也得很清楚,「中華民國」四個字,在兩岸政治攻防戰上,其實主要是防守性質居多,防線若能固守,當然是好事,但是也只能「高興一天就好」,台灣還是得面對大陸龐大的政經軍事壓力,得面對我們以小事大的種種劣勢。 如果我們只能固守這條防線,未來,我們能爭取到的恐怕也不過是一國兩制的升級加強版、2.0版。 台灣「反守為攻」的法寶,不是雄風飛彈,不是新台幣,只能是「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而兩岸攻防戰上的進攻突破點,如同有人已經指出的,恐怕得集中在大陸體制改革的「只經不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