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5日訊)約20年前,吳新民(62歲)因感覺呼吸困難就醫,醫生診斷出他有心房顫動,也就是類似心律不齊的症狀,但他並沒有給他服用任何藥物控制病情。5.39.217.76) Z; U z# M$ L; Q9 H
6 c) a8 {& ^# O' b5.39.217.7610年後,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這顆“定時炸彈”終於爆發,導致他中風。所幸病情發作時,腦部的血塊只暫時影響了他的認知能力,沒有留下嚴重後遺症。
, |! F, p" |7 W8 j Rtvb now,tvbnow,bttvb事實上,明知有病,卻不治療的心房顫動患者大有人在。新加坡一項調查顯示,62名心房顫動患者中,只有一人接受抗凝血劑華法林(Warfarin)療法。而沒有接受治療的患者,日後中風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五倍。因此,專家呼吁心房顫動患者在確診後,應把藥物治療作為首要考量。若及早治療,中風概率可被減低,甚至可被避免。
" I0 E. O1 |0 y6 _2 a. b4 K3 c5.39.217.76心房顫動是導致俗稱小中風的短暫性腦缺血症狀的原因,當地每年大約有1千至1千500人是小中風患者。當患者有心房顫動問題時,心肌失去正常收縮功能或負責輸送血液的心房會產生不規律顫動,血液往上輸送的速度會放慢,進而導致血管中血塊的形成。目前,讓患者服用華法林是普遍療法。
# j7 U8 ~( W% _9 E) o5.39.217.76腦神經科專科顧問醫生李金恩受訪時指出,由於華法林有可能導致服用者血流不止的副作用,而且必須定時抽血和嚴格控制飲食,導致患者生活上的不方便,因此患者不太接受服藥療法;而一些醫生的態度也可能過於謹慎,沒有及時要求患者服藥,導致治療被拖延。tvb now,tvbnow,bttvb+ a, x% Y: i2 T2 P$ H
“如果堅持服用藥物,心房顫動患者出現中風的風險至少會降低一半。但如果不去理會病情,年紀越大,中風概率也會隨之增加。因此我們希望病人重視這個症狀的潛在風險,不要因為一些不方便耽誤了治療。”
7 S* u, R+ O; n4 T \$ ?3 t* l吳新民過去10年來都堅持服用華法林,目前還活躍在工作崗位上,他也希望通過親身經歷呼吁心房顫動患者不要忽視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