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部組織的12省專家14日在福建省尤溪縣,對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承擔的再生稻研究項目測產驗收,驗收表明,中國再生稻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百畝試驗田年均單產超1.3噸。tvb now,tvbnow,bttvb% R3 Z- r. S2 A% r2 b4 {
公仔箱論壇( A& r9 N) c3 {- E
在尤溪縣西城鎮麻洋村,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為組長的專家組,對謝華安團隊“再生稻高效生產模式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測產驗收的128畝“谷優2173”再生稻進行田間考察,隨機選擇3丘田塊進行實割驗收,經脫粒、稱重、丈量面積、測定稻谷雜質和水分,按稻谷標准含水率13.5%換算幹谷畝產量,高、中、低產田塊加權平均,示範片再生季幹谷畝產467.27公斤,加上頭季稻單產850.5公斤,再生稻百畝片年平均單產1317.77公斤,實現高產栽培目標。公仔箱論壇- w. {7 z8 E, s
9 g; |, C( Z1 Q5 ?* q7 \$ Otvb now,tvbnow,bttvb記者還看到,農戶曾祥光種植田塊,再生季最高畝產達484.22公斤。$ R8 m( c% R" Z* e
tvb now,tvbnow,bttvb0 G& [; a( U0 I, A' u
1998年至今,謝華安團隊在尤溪縣,開展再生稻技術攻關16年,屢創高產佳績,7次刷新再生季單產世界紀錄。麻洋村百畝示範片,2000~2013年,14年平均畝產為1324.1公斤,最高產量田塊平均畝產1448公斤。
$ r9 J1 f9 Q2 h. w8 x) d4 L0 r
& D% l0 O) f* v/ N2 E尤溪以謝華安團隊為科技支撐,16年累計推廣再生稻143萬畝,年均單產898公斤,以占全縣稻田面積32%,生產出全縣45%的稻谷,高產水平居中國前列。
1 _3 f0 [. _" G- o# F# ntvb now,tvbnow,bttvb
3 m7 m1 Y5 t9 r8 g) n& e; V$ e5 ?4 e2003年和2010年,麻洋村農民曾繁輝種植的再生稻,兩次打破再生季單產世界紀錄,達到582.8和601.8公斤。他說“按照謝華安院士概括的品種好一點、播種稀一點、秧育壯一點、插秧淺一點、密植適當一點、上肥合理一點、水管科學一點、防病治蟲及時一點,為核心技術來操作最為關鍵。”越來越多像曾繁輝一樣,受過系統培訓、掌握高產秘訣的科技型農民,起到示範輻射作用。
$ h' N8 o# ]8 Ntvb now,tvbnow,bttvb
, L- ^. r! [& G5 D8 K1 B2 a福建省1988年立項開發再生稻,現在,再生季平均畝產260公斤,居中國前列。26年福建共推廣再生稻1690萬畝,增收稻谷65億斤。5.39.217.76# q* j9 ~8 T) a
. i' e1 Q/ a' x再生稻是一次播、兩次收獲的水稻栽培技術,每畝可節約成本500元,比單季稻增產300公斤。目前,中國常年種植再生稻1100萬畝,再生季平均單產136公斤。3 t) E. ?( x. W8 E }- g
% o- _7 K* b% {)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謝華安院士告訴記者,中國南方有5000萬畝單季稻田可推廣再生稻,若達到尤溪縣高產水平,每年可增產稻谷2000萬噸,相當於福建省2年半的糧食消費總量。公仔箱論壇: O8 n- F& x5 @( ?* ~
8 l+ E3 S5 ~6 J( R2 W5 W公仔箱論壇專家認為,中國農業現代化面臨勞動成本上漲、耕地面積減少的雙重壓力,推廣節本增效、讓有限耕地生產更多糧食的再生稻,是保障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舉措。
* A* r, K$ R' G9 U: ?# U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 U' Y* Y# a/ S* }
近年,重慶、四川、廣西、江西、湖北、雲南等南方9省,借鑒推廣福建經驗,2013年四川種植460萬畝,重慶150萬畝,再生稻已成為南方稻作制度和秋糧增收的新增長點。5.39.217.76) }3 z/ N: c5 F9 |' e1 U* q$ `. n
0 V7 K4 n- t+ M6 W& J( {2 ftvb now,tvbnow,bttvb農業部規劃到2015年,全國推廣再生稻1500萬畝。“將針對農村勞力減少與產業技術瓶頸,加強農機農藝配套,解決再生稻機械化生產,加快培育再生長強、可低留樁栽培的良種,集成推廣高產栽培技術體系,促進再生稻穩定發展。”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劉平說。tvb now,tvbnow,bttvb. Y* _5 p. R' o&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