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五周年(三)公仔箱論壇& S* J: R0 C: [+ y l6 v# s
& ^* B/ H1 E2 e3 P9 k: s4 ktvb now,tvbnow,bttvb「我近年曾預期十次衰退,但實際只發生了三次。」
+ V9 s0 _# p; `6 G3 U: z+ j#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拯救高盛的風險管控專家,高盛行政總裁出席參議院聽證會公仔箱論壇1 V9 }$ x$ _- N: L, x- \& [9 C
" s* w9 ^* ^' Y
2010年4月27日下午,在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出席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聽證會的3小時28分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刻,是來自密歇根州的民主黨參議員萊文(Carl Levin)出示一封電子郵件—該郵件他已經出示過無數次,它寫於大約三年前,發信人是高盛(Goldman Sachs)兩名最資深的交易員。在郵件中,他們將高盛承銷的一隻債務抵押債券(CDO)形容為「最差勁的產品」。在這漫長的一天接近尾聲,萊文沖著貝蘭克梵質問的時候,他很想知道,自己的交易員認為很差的產品,高盛還去推銷,並且還為了自己的盈利押注這些證券將貶值,這麼做合乎道德嗎?5.39.217.76) Q y$ j0 g" ~9 K
tvb now,tvbnow,bttvb6 V# s, o/ N! g
貝蘭克梵臉部肌肉抽搐,重重複複,解釋又解釋,看上去有點不舒服。最後,他無力地為高盛的行為辯護:「就做莊(market-making)的角度而言,這樣做並無衝突。我們向他們出售產品,理論上就是向他們提供他們想要的風險。」萊文聽到這裡先是一臉困惑;然後貝蘭克梵堅稱,高盛怎麼看一筆交易並不重要,「客戶來找我們,並不是來體現我們的觀點,」萊文這時惱怒了。5.39.217.76+ z! V4 W: J* Q& x+ x2 w
: I3 g* R, K6 ?$ A
就公關的角度而言,貝蘭克梵的表現有點參差,但是情況其實可以壞得多—如果萊文從當天公佈的900頁高盛文件中挖出三年前另一封電子郵件的話。這封郵件的發信人是波特力(Craig Broderick)─高盛的風險總監①、貝蘭克梵最重要的副手之一,時間是2007年5月11日。在這封郵件中,波特力以簡潔冷靜的文字,揭示了在許多其他銀行紛紛重創之際,高盛如何計劃從一些交易中獲利。他指出,高盛減記CDO與合成CDO等衍生工具投資組合價值的決定,「可能造成重大的盈虧影響,不僅是我們自己,也包括我們的客戶⋯⋯我們需要調查我們的客戶,盡可能了解哪些客戶最脆弱,推測可能產生的影響,諸如此類。此事眼下在公司30樓已受到很大關注。」tvb now,tvbnow,bttvb+ |: F4 R8 p. k' i, d
5.39.217.76' b& k1 N4 o+ Q4 a0 ]
有一點波特力在郵件中沒有提到,那就是到2007年5月時,高盛在按揭產品市場上已經是淨短倉(net-short)狀態;通過減記資產負債表上難以估價的產品,以及交易冷淡時按揭及其相關產品的價值,來達到獲利的目的—這在華爾街公司中是絕無僅有的。高盛隨後證明他們對這些證券的估價是正確的—這些證券的價值遠沒有多數華爾街公司所說的那麼高。但一如波特力的郵件顯示,高盛大幅減記這些產品價值的決定在競爭對手中引發了一連串事件,一年之後加速了它們的消亡,而高盛則漁翁得利。高盛的做法是合法的,即使有人會認為這是不道德的。
) t+ C4 z0 b8 b) I9 w5.39.217.76
$ x/ c- e) l5 Y5 J8 W& F5.39.217.76華爾街有句老話:「成功可以有許多父親,而失敗卻是孤兒。」此話對於在瘋狂獲利中度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高盛十分適用。高盛安然過關固然有許多因素,但有一點毋庸置疑:54歲的波特力是高盛得以避免爆煲的主力人物,過去如是,現今依然。在得到貝蘭克梵(當時剛出任CEO六個月)與長期擔任財務總監的維尼亞(David Viniar)首肯之後,高盛開始執行波特力等人2006年下半年開始制定的策略;他們那時判斷,按揭市場將有大麻煩,並據此押下大賭注(高盛自己喜歡用「對沖」的說法)。結果2007年高盛盈利創新高,稅前盈利達176億美元,其中40億來自這宗「對沖」。2009年,在多數同行苟延殘喘之際,高盛風頭更勁,稅前盈利將近200億美元。公仔箱論壇( A* G/ o; Y8 j" n# f Q
3 p, N I2 \ ktvb now,tvbnow,bttvb使高盛先知先覺的波特力,並不是英雄漫畫中超人死對頭盧瑟(Lex Luthor)那樣的角色。他熱愛運動,外表整潔,是一名懂得自嘲的威廉瑪麗學院畢業生。他在該校結識妻子卡米爾。波特力夫婦均畢業於1981年,他讀經濟學,卡米爾讀生物。兩人有兩名十多歲的兒子:馬克與西恩。他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特殊的預測能力。「作為負責風險管控的人,我近年曾預期十次衰退,但實際只發生了三次,」波特力說。現在回顧2006年的市場,他仍難以相信「當時市場是那麼樂觀,波動那麼小,信貸息差那麼窄,貸款條款那麼大膽,以及整個系統透過各種方式累積了那麼多槓桿交易」。公仔箱論壇" g+ D; ^( h4 p2 s
6 g! W: d! M" E' r0 w
波特力並不是忽然間意識到市場將會爆煲。他說,這其實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他逐漸感覺到,市場參與者正累聚越來越多風險,但卻沒有得到適當的補償。2006年12月,曼哈頓布羅德街85號的高盛前總部,在維尼亞位於30樓的會議室,包括波特力在內的一批高盛交易員及管理人員決定採取行動,設計一系列複雜的交易,大幅減少高盛在按揭市場的長倉,在六個月內將高盛的頭寸轉為淨短倉。
( C- }$ k" C. N: G H' _ K stvb now,tvbnow,bttvb
0 h& z9 O. M) N2 M, c1 E6 q7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如此一來,一旦按揭市場崩盤,高盛將從中得益。這步棋相當奏效。例如在2007年7月25日,高盛的短倉使公司一天就賺了5100萬美元。維尼亞在當天給貝蘭克梵與高盛總裁Gary Cohn的電子郵件裡說:「你可以想到手上沒有大筆短倉的人情況如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i' T+ O- q1 M+ ^" n)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p3 D# N& b( r. M
在危機加劇之際,高盛還有其他一些有效的保護措施。其中一項便是「市價計值」(mark-to-market)制度,其他公司很少這麼做。在該制度下,交易員必須根據市價評估其交易的盈虧,而不是根據某種金融模型或個人猜測。' o" e3 D1 h9 W/ _) l
) f+ q8 C( X)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高盛也避免使用帳外投資工具,這一點與花旗集團不同。高盛累積了500億至600億美元的流動資產儲備,大部份是靠高成本的長期資本融資,只有少量是靠短期融資。高盛認為這些資金有助該行應付難以避免的擠兌。(目前這種儲備已接近1600億至1800億美元,遠高於法定的資本要求。)波特力說:「事實證明,這種儲備是絕對必要的。它們不但幫助我們安然度過這場危機,也使我們得以維持做莊以及客戶絕對需要的其他服務。」7 G1 C+ b% `7 v% n9 T& u* p, @4 B
公仔箱論壇$ W% S/ j2 V1 | }2 m6 m. T
高盛當年是否也可能落到雷曼或美林的境地?時至今日,這仍是人們熱烈辯論的話題。高盛至今仍表示,2008年10月美國財長保爾森(Hank Paulson)向該行提供的100億美元注資,高盛其實不需要也不想要。不過事實是,聯儲局2008年9月21日允許高盛與摩根士丹利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當局先前拒絕了雷曼的申請),高盛在三天後籌集到100億美元股權資本,其中從公開市場籌集到50億美元,另外50億來自投資家巴菲特。
! h7 ?4 |& z4 f- dtvb now,tvbnow,bttvb ~. v- D2 _5 k
波特力在2008年無法高枕無憂。「我對我此前的決定感到自責,希望我們當時有不同做法,」他說,「如果我滿意這個時期整個業界的風險管理做法,我會是一名不稱職的風險管理者。」波特力沒有像貝蘭克梵及其他七位高盛高層那樣,被要求接受萊文質詢,眾議院對金融業高層的調查也沒有找他。不過,他出席了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他在聽證會上表示,由於高盛長期重視風險管理,將相關作業提升至與賺錢業務同等重要的地位,高盛因此得以安全度過危機。他說:「我們是金融市場的中介機構,因此自願承擔這些風險,但這一切必須是基於審慎管控風險的基本原則。」1 n" u2 H. S0 @
5.39.217.76; F) W5 o8 a, c% i$ N, {* o
有人將波特力2007年5月11日的電子郵件解讀為:高盛壓低多種流動性不足且難定價的按揭證券的價格(那時高盛已經在執行它的「大短倉」行動),進而針對那些持風險頭寸的人下手。高盛的同行如貝爾斯登及美國國際集團(AIG)後來聲稱,高盛從2007年開始操縱這些低流動性證券的價格,深知因為自己將憑藉短倉獨享大利。 ^, G+ d. n+ ]0 s* C( l
公仔箱論壇 L Y8 Y5 J- f3 |2 d- a2 I8 x/ }+ R
波特力被問及5月11日的那封郵件時,表示不大記得具體內容。「我們經常期望在證券或產品或交易的市場價格上,不要欺騙自己或客戶,」他說,「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自己痛苦,客戶也痛苦。但是及時的調整或認列盈虧,或其他由此產生的信號機制或行動,這絕對符合市場總體的最佳利益。相反,如果裝作市場沒有變動,不去認列虧損,或不針對抵押上的虧損要客戶追加保證金,這些做法最終只會更有害。」
: E$ L' O+ B4 D! Q-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j' f3 n, j) C7 H8 t: r X0 Itvb now,tvbnow,bttvb波特力對陰謀論非常不以為然,但他很清楚這種論調的存在。「我們按市價計值,是受我們的相關部門監控的,」他說,「我們必須根據可以實際交易的價格來評估。如果目前你只能以這個價位買賣,那麼這就是所謂的市價。」鑒於高盛在風險管控上投入大量資源(用貝蘭克梵的話來說,他是「98%的時間花在擔心那些只有2%機率的事情上」),波特力本應不必那麼擔心。不過他做不到。他說:「總是有更多風險。」" F' ^& ~' m$ [$ C W f
9 y& a' P3 x5 U r: {tvb now,tvbnow,bttvb
' p/ n/ p+ R6 etvb now,tvbnow,bttvb文:William D. Cohan;譯:許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8 Z7 x& \5 T: P+ }0 P2 }; G
原文刊於《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