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剛興起初始,一度被質疑可能有泡沫化的危機,但從最近幾年的發展來看,它已經是獨立於大眾媒體之外的「第五權」。 2 [: z% o9 W9 ^6 x$ s6 k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t  e( I  k. T  r& ?8 k( P- a5 X
 大眾傳播媒體號稱是「行政」、「司法」、「立法」之外的「第四權」,對於原來的「三權」,它具有制衡的效果。但媒體所耗費的資金相當龐大,因此在民主國家,大多由財團掌控,財團將本求利,所有訊息的放送,不管是戲劇或新聞,絕大部分是以收視率或發行量為導向。
 " Q1 F  Z7 D, x' Ytvb now,tvbnow,bttvb
 % u8 y9 e- Y4 ^公仔箱論壇媒體每天都在追求廣大民眾閱讀消費的最大公約數,而資本主義剛好有一個法則,叫做「只要是不同的東西就有市場」,這兩個原則結合之下,產生媒體不斷製作怪節目、報導怪新聞的風潮。
 5 V/ A" \- }$ d; a) T" v, K
 " H: ]* C. ^. z. Y. J* z公仔箱論壇  ?3 J2 j1 b9 _0 Y+ v
 但就像喝了太甜的咖啡一樣,媒體過度操作「怪」字的結果,終究會讓人感到厭膩。於是人們開始尋求心中的一片淨土,網路適時扮演了這個角色。雖然網路上不乏詐騙、仇恨、暴力等令人沮喪的負面訊息,但人們仍試圖在其中建構一片自由、寧靜、公正的天地。
 ) Z4 N& B; n+ r5 ?7 M1 X5.39.217.76# \0 ~# G: l" {
 我里內人口約有兩千一百人,超過六十五歲以上的法定老人人口約四百八十人,比例接近四分之一,老人化問題已經提早到來。人口結構老化,表示年輕人人口外流嚴重,我自己也曾在外地打拼了十幾年才鮭魚返鄉。8 I( R8 }/ ^2 v6 V  O* C. Z
 
 / l- w3 v/ F1 R6 Q8 y4 ~遊子的心情我了解,說不想念故鄉是騙人的。我在網路上書寫一系列「菜鳥里長日記」時,就收到不少旅居他鄉的里民留言,或公開或私密,訴說著對故鄉的懷念,有人甚至還說,光是知道故里的天氣是晴是雨,就令人有一種踏實感。
 ) N1 G  O8 ?  S& S( D
 . ]7 D6 Q; g4 ?4 B有一位老人家的兒子都在北部發展,平時為了看孫子,他必須台北、嘉義搭車往返,為了省錢,他選擇搭客運,一趟來回七、八個小時,舟車勞頓。後來我意外發現他兒子的部落格,上面有許多兒子、媳婦帶著小朋友出遊的照片,就跟老人家說,想看孫子,只要到里辦公處看里長的電腦就行。雖然無法與溫暖的見面擁抱相比,但看到網路上的照片,仍讓老人家感到欣慰,而且便利性大增,他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孫子。2 ?2 f. {/ D# l8 I+ m+ C+ i
 
 ( _* V% n2 O$ ?, E$ V還有里民某些事不方面當面或電話說,透過網路來表達…….。5.39.217.76; v; U$ z& J- M
 5.39.217.76" \2 S5 R" A: O5 i2 B3 }, B7 ^
 若單從里長這個職務而言,我是網路的受惠者,但網路的功能豈止於此?公仔箱論壇- {" g0 K, N/ r1 g4 W
 
 & g. H# M) |7 S; I+ e4 y3 V媒體出身的我,經常見識到資本主義商業邏輯之下,媒體操作到極致結果反打到自己,最後卻將責任推給別人的怪現象。我不只一次在隔天打開報紙時,才看到自己寫的新聞裡多出完全陌生的段落,打電話到報社詢問,長官的答覆是,
 3 P+ ^$ q& X  d4 D4 m) \: }  @' h" Y. P9 z- m+ e7 r
 「因為你寫得不夠精彩,那一段是我加上去的!」
 , v" T' a0 T' N' ~0 A6 p. r0 }5.39.217.76. n9 ^# D& I, Q- L3 h0 Q
 政府經常道歉,媒體卻很少道歉,這一切加總起來,讓人感到厭煩。還好我們還有網路這片淨土,儘管謬誤的訊息、偏執的言語,從來沒有減少過,但根據我的觀察,網路非常奧妙地自然形成一個更接近公平正義的意見平台,以及一股產生效果的實際力量。
 % G4 F6 D3 e$ r; ]1 U( P1 o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G/ m) T( N' d8 P  ~2 V0 ^
 更微妙的是,網路自動將試圖利用它來擴展版圖的政治、商業或其他力量邊緣化。烏合之眾,七嘴八舌,產生出來的意見卻比行政、立法、司法以及媒體等「四權」更加公正和理性,而試圖利用它來擴展勢力的個人或團體,都受到嚴格的檢視,即便今天沒有,將來也會,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也正因為如此,網路成了更值得信任的「第五權」。
 % H/ \, T# T% x0 k( Y& r! g
 , q) f2 e3 v/ k! I' ~( f. ?$ {我本來很看不慣1985公民運動的發言人上媒體時遮臉,既是發言人,為何還遮臉?後來發現這個動作真是妙極了,因為網路公民的發言人其實是個抽象的概念,並不需要凸顯個人,或者應該說,每個網路公民都可以跳出來當發言人。
 2 Q2 `' H# B+ F5.39.217.76
 3 l. K5 B# R: Z, g3 r$ J3 c5.39.217.76國事如麻,革命尚未成功,鄉民仍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