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7-28 03:07 PM 編輯
# g, n* i# d0 ]1 T% X& _tvb now,tvbnow,bttvb
: R" i9 y- n8 r7 s' `" g5 A5.39.217.76馬嶽: 特區政府的誠信懸崖
: X* W' \4 Y1 d" G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K4 p- Y* x: P, c
陳茂波的問題,已不光是他個人的誠信問題。如果他這樣也可以一直拖延希望事件淡化而不下台,整個特區政府都會掉下誠信的懸崖,萬劫不復。
4 p \. J9 p6 r7 l3 W$ F0 S5 N8 M# y5.39.217.765.39.217.76, o5 f' a' b: J$ y( i6 }2 T/ ^
整件事情起碼可分三個層次:陳茂波個人的誠信問題、利益申報制度問題、和整個政府的公信力問題。公仔箱論壇7 c! n4 U& S+ w; f- s6 t* D; f# O
tvb now,tvbnow,bttvb/ K% L2 \3 v) U$ O- z
真相只有一個5.39.217.76& `* _/ L ?9 v5 }' @2 H
公仔箱論壇' K0 j: T- y! ]* b
陳茂波沒有公信力,已經很清楚。你問問街上的人,他們信不信陳局長說的是真話?一件事的「真相」只有一個版本,局長如果說真話,是不需要分開這麼多天每天說一點還沒有說清楚的。左支右絀、含糊其詞、兒子只是親人、農地用作休憩、行公義的人開會後躲在房間45分鐘不敢見傳媒……心虛的人作了什麼,是人是鬼,路人皆見。
1 k6 o. Y- I- m5 x7 A公仔箱論壇
- g( O- z7 q8 ?, Q8 k7 r* B0 g! c隨政治公關學愈來愈普及,很多人都知道,應付危機最佳的方法是說真相。那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人像唐英年和梁振英一樣,用「擠牙膏」式的方法回應,然後被揭發前言不對後語?正常推論,這是因為這些人知道真相和盤托出「好大鑊」,公眾一定不能接受,因而心存僥倖,希望「瞞得一時得一時」,結果故事愈編漏洞愈多,弄個誠信破產。& Q$ n# M9 X" p' J
) N, \; n' @' t$ T; |) ^! o9 }有申報就沒有利益衝突?
* |- T5 b, |1 \3 Y( J# H8 g# z; Q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a* Z% g9 ?( r7 ]7 U
香港傳媒討論利益申報問題一直有一盲點,就是以為「申報」了便沒有利益衝突問題。問題焦點其實往往不在「申報」此一行為,而是(一)公眾能否監察;(二)能否不讓有利益關係的人參與決定公共政策。0 `/ r9 c# a- F" v; Y
2 f a8 i E2 G% a/ I/ m! Mtvb now,tvbnow,bttvb為什麼公職人員要公開利益申報?因為要讓公眾和傳媒可以監察有否公私利衝突的問題。現在陳茂波所說的「已作申報」,一是向特首申報,真正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公眾無從知悉。一是在行政會議作口頭申報,而行政會議內容保密,公眾同樣不可能知情,根本不能監察有否利益衝突。
/ d j% [2 H, G9 Ptvb now,tvbnow,bttvb! O# @$ q8 d7 [
在各公營機構,有利益衝突的人在討論相關項目時要避席,不參與議事以及決策,是常有的做法。現時立法會和很多政府委員會可以容許有利益關係的人隨便作個申報,然後繼續發言以及投票,並不能確保制度的廉潔和公正。
0 a: v) b4 I6 Q9 h$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Z9 i+ s- j. B% D1 y% jtvb now,tvbnow,bttvb從政者的起碼decencytvb now,tvbnow,bttvb) F9 u [+ u' q- u1 w
, _+ I N- D6 k+ q$ ztvb now,tvbnow,bttvb陳茂波事件糾纏一周後,不少評論提起當年辭職的梁錦松和楊永強。梁錦松當年的誠信問題輕很多(應該只講了一兩次大話),實際獲益亦少很多,但國際金融城市不容許掌櫃大人以權尋好處。楊永強覺得不能接受市民認為他留任是「厚顏無」。兩人覺得無面目繼續當官員而呈辭,是從政者的起碼decency。* P( V0 U2 |3 P
& b: x' @( i* h9 k# b
美國不少政客接受政治捐獻,其實總有利益衝突,但公開申報利益關係而經由民主選舉產生主要公職,其認受性得以維持。香港並非民主政制,要確保制度廉潔和具公信力,可能需要從政者有更高的操守標準。現在特區政府用的彷彿是普通法下的刑事檢控定罪標準,即如果犯事不嚴重至可以告得入坐牢,官員仍然可以留任。但公眾的期望要求不是低至主要官員「不是罪犯」,而是要有更高的道德水平以守持公共利益和確保施政公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r/ N( e1 _. _4 X$ t0 j
' ^9 g; z4 {6 k( E. q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曾蔭權的「慳電膽」事件中,按例當然申報範圍不及岳父,但如果他的岳父真的從政策獲益,公眾觀感必然覺得他有利益衝突。簡單的一問大家:一位官員的決策可以直接影響他小舅數以百萬計的利潤,是不是嚴重利益衝突?特區政府如果明知仍然讓他參與決策,是不是縱容以權謀私?
% P0 ~5 W; e. O2 h9 }5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5 W& w( L6 |! D. W+ o! A* s g5 Z
一個人厚顏?還是整個政府厚顏?
+ ^3 C2 \! e4 N4 ~' |9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 u1 ~. e, K4 ^) v( h, c邏輯上,整件事只應該有兩個可能性。第一是陳茂波沒有作利益申報或者沒有如實申報,特首和行政會議一直被蒙在鼓裏,梁振英日前說的陳有申報只是替他圓謊。如果是這樣,陳茂波對公眾和政府說謊以隱瞞其利益衝突,自然應該下台。梁振英的大話嘛,他自然會說「陳茂波沒有說他沒有如實申報」或者其他一百種說法,大家不必替他費心了。公仔箱論壇9 H, B: a9 {$ i% D( k! A
公仔箱論壇8 x. r ~# x+ {3 r5 _6 W/ K( V
第二個可能性是陳茂波一直有申報,特首、行政會議和特區政府一直全面知情。這其實更為嚴重,因為這代表梁振英、行政會議和政府在明知發展局長的家屬可以從其主理的政策有甚大的直接經濟得益的情下,仍然讓其主理政策,並且沒有向公眾公布,變成協助陳茂波瞞騙公眾。如果傳媒沒有揭發,他們甚至打算一直瞞下去,讓其主導新界東北收地,家屬賺個肚滿腸肥。這變成集團性質的縱容以權謀私了。如果是陳茂波一個人以權謀私厚顏無事情還好辦,但這次如果陳茂波也可以繼續挺下去,公眾覺得政府整體容許官員以權謀私,整個特區政府的道德水平比十年前急降,公信力將蕩然無存。我把這叫做墮下「誠信懸崖」。, B1 ^0 D. \1 [9 M
: f& w) \1 c8 H$ F( \' R5 j, C* [特區政府的誠信懸崖
8 D* A9 T0 q( v- O. ?/ ltvb now,tvbnow,bttvb
4 \4 G' a* Q8 c5 m' D! N0 M2 E梁振英喜歡用懸崖來作比喻,財政預算可能遲點通過便說會出現「財政懸崖」。坐擁萬億儲備而面臨「財政懸崖」,為「懸崖」二字帶來嶄新意象。我們這些看黑白粵語長片長大的香港人,對懸崖的想像往往是崖底有個絕世高手(可能是檸檬飾演),男主角跌下去不單毫髮未傷,還會有高手授以絕世神功,然後劇情亦從來不會交代主角如何回到懸崖上。9 N* Q# _. ~+ ], s6 D. Z& q7 @) |
; z7 k6 ~$ [7 c! d* [4 ^5.39.217.76對不起,特區政府諸君,你這次掉下誠信懸崖,下面沒有高手幫你,你也是不能爬上來的。全香港市民,都會從此非常鄙視你們。
. K% S! @+ r1 j/ T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v9 l: e/ W6 f& c
自此以後,麻煩各位記者行家不要在什麼事情發生後,再打來問「xxx這件事會不會破壞特區政府管治威信?」我的指定答案會是:「一定不會,因為特區政府毫無管治威信,不能再破壞了。你不能破壞一些不存在的東西的。」
, I& {, @5 V; V Dtvb now,tvbnow,bttvb" J* F* V; ~$ `; A4 X1 M8 X%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