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立法規范孝行 漏洞多成效
# K A$ H. _( k: ~0 \' k
* P9 E- C0 x5 p( ]+ U! h5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b1 u1 K, v1 ~6 c) O
. A5 `. X4 J* g S0 ytvb now,tvbnow,bttvb一、內地大約一年前出爐、本「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根據憲法制定」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下稱《老年權益》),對老年人(六十周歲以上)的權利和贍養人(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應盡的義務,有巨細無遺可算非常全面的規定,舉其犖犖大者有「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子女或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后生活」,還強調「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而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真是具體而微,媲美《憲法》對人民享有種種可說應有盡有權利的規定。此外,當局定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此節似為我國獨有),由於《老年權益》第三條至第十條明文規定各級政府要把「老齡事業」(這還是第一次聽到的「行業」)列入財政預算及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而「國家和社會」會採取措施,以「健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多項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歡樂」。內地真是老年人的天堂,政府如此周到,且立法「強迫」子女等后輩行「孝道」,老年人真太幸福了。由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一項長期戰略任務」,預料內地的「老年節」一定會搞得熱熱鬧鬧、耆英開顏。《老年權益》不算新聞,近日西方傳媒所以「熱炒」,皆因內地出現一項代子女「行孝」的行業(下詳)而引起廣泛注意。
/ A/ Z9 Z: V" {0 a( M公仔箱論壇5.39.217.76* t0 W0 M% l( p1 B8 j7 C
( R7 g3 s2 h$ |1 x" @可是,親情的有無、子女是否孝順,不僅很難通過立法去解決,其有無亦不易用傳統智慧去衡量,以人人訴求不同,因此不可能有「通論」。事實上,什麼是「經常」,怎樣做才算合格的「看望」和「問候」,並無定義亦乏具體的形容,以至諸如什麼才算是有關人等以至法官大人認同的「關心」,並無(簡直不可能)明確規定,因此執行起來肯定極度困難……。一旦后輩「犯案」,便可能要憑法官大人主觀定奪﹔而這類可「酌情」處理的事,在貪風彌漫的國情下,便很難有令多數人信服的判斷。總之一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何況「清官」在內地屬稀有品種),放諸中外古今而皆准,如今中國政府要以法律行之,困阻重重紕漏百出是免不了的。公仔箱論壇7 l" N _6 t" W. r+ F
+ O0 U6 d* ^ I) M, a+ c' E5.39.217.76 W8 x4 b0 n: P$ B$ m
' C7 L3 d% e+ o% `( L0 dtvb now,tvbnow,bttvb在筆者的想象中,出自儒學的「老吾老」,才會滿足受者的「精神需求」﹔可惜,作為「舊禮教」重要元素,由於儒學曾被批判為「吃人的」,「幼年教孝」的傳統,早就隨風而逝﹔如今開遍世界的「孔子學院」,宣揚的好像不是這一套。現在要它復活復興,恐怕不能憑一紙法例而是要用數個世代的時間不斷教化才能勉強辦到!tvb now,tvbnow,bttvb$ x0 J% S {6 H% j5 X% q+ m
2 q1 ~0 j7 Y D! b# _# R2 t$ ]
1 J/ ], U6 e5 _2 p/ e3 b
. K+ h% r1 _3 T6 C* z7 d1 T& G二、在中共治下數十年,一窮二白期隻知歌頌毛主席和共產黨(親爹親娘算是老幾!),經濟勃興后則一切唯物質是尚﹔加上在一個基本上沒有兄弟姊妹的社會,「獨孩」自幼被寵壞,孝這種必須后天培植的行為,在內地似不易尋覓。根據「孔家店」儒家的說法,父母護育嬰孩、稍長撫養供書,盡顯雙親的「慈」(慈是先天形成與生俱來的),而待其成年仔肩已盡父母轉入晚境,子女若不以「教道相敦勖,恐興風木之嘆……」(見錢穆《雙溪獨語》第三十三篇)。中國千百年來「育幼養老……發揚孝心慈心而達和美圓滿之境」,這種自然和諧的「老有所養老有所安」社會,在極端政治化和絕對金錢至上的大環境下,早已成為陳跡。正因為如此,中國才有世界少有要用法律規范道德行為,強迫子女應盡「孝」以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德政」。
* l n# @, E+ @5 \+ \: ?2 ?; vtvb now,tvbnow,bttvb
. L( k+ a2 p$ M, g+ {公仔箱論壇
" s. s4 ]" a0 r5 H. C1 {/ f+ n6 B. _
9 C) }1 t4 y" C5 _然而,孝道屬於道德層次的行為,是無法憑法律來規范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什麼才算是「經常看望或問候老年人」,恐怕很難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經常」、「看望」、「問候」都不易有標准(七月中旬內地有一宗判例把「經常」定為二個月,即兒子二個月要「看望」、「問候」雙親一次),在這種情形下,《老年權益》必會引起沒完沒了的訴訟,雖然予經手斷案的執法人員及法官上下其手的機會,卻肯定會使更多的老人家傷心。* j5 }3 B( S" k! o& }
& @* E; v1 ]$ H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 l6 l; S* u6 W5 l3 ]
tvb now,tvbnow,bttvb/ [: c9 J( x- i& ]" P4 O6 b
《老年權益》還衍生了不少「法律漏洞」,比方說,如果子女因遠在外工作或住於本地而太忙無法抽身做出符合《老年權益》的諸種規定,可否請人代勞?在筆者的想象中,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由「非家庭成員」這樣做,隻是表面虛應工夫(「做秀」),並無真正關懷老人的精神內涵,與《老年權益》中的「道德規范」背馳。不過,海峽兩岸人民的看法肯定有異於筆者,若不如此,內地近月便不會出現一種收費代子女盡「孝道」的行業,據貼在淘寶的廣告:「十分鐘八元﹝人民幣.下同﹞、一小時二十元」,亦有「一小時一百元」……的「代看老人、給父母打電話、帶看空巢老人」所謂「常回家看看」的新興行業。這種在西方社會看來非常詭異的服務,在中土(內地和台灣)卻有滋長的土壤,因為傳統中國喪禮可以雇人「哭喪」*,代孝子賢孫「哭喪」既被傳統社會認同,代子女「關懷」老人家有何不可,內地有「代子女行孝道」的職業,便是答案。公仔箱論壇1 }. D) _8 ]8 I% y7 \
# H8 q! q% I2 |0 X7 B5 U!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 q! k( r- c. w O
" s0 Y6 I9 o Y!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三、內地早已「走資」,不過仍抱「琵琶」,以示「有社會主義特色」﹔而欲鼓吹「孝莫於嚴父」,社會主義不管用(即使立法亦枉然),資本主義特色才派用場。0 u/ s0 E* S/ A; b0 f7 p' T
" {4 S5 i b$ g0 [2 @) ] i8 J
7 f7 l- Y/ B) G+ m: l0 V4 b! Z7 S5.39.217.76
3 ~! C+ c K; Y/ j4 |6 n. J資本主義看穿人性貪婪自利的一面,因此頗能對症下藥﹔資本主義世界俱以物質誘因導使子女及其他「負有贍養義務的人」遵行孝道,最常見(亦見諸香港)的誘因—誘使子女及「有關人士」供養老人家—是稅務寬免,即供養父母的金額可扣稅。顯而易見,這樣的「稅法」,先假定有財力的子女不願供養父母,是對子女的侮辱,但此稅例之立,是對老人家物質生活(免於飢寒交迫)的保障。和內地不同,「不孝」在資本主義社會,隻是道德過失,並不違法,因此故意或疏忽照顧父母,並不罕見,乏人供養的老年人,因而成為社會的負擔,這對大多數(納稅)人並不公平,為彌補此種漏洞,遂有「扣稅」的發明。換句話說,「扣稅」是「必要之惡」,因此少人詬病。
& f) B! r v2 b0 \( w9 x) t3 o5 E) f公仔箱論壇
2 u1 G) ], P( @0 e* L* |9 x3 b* Y6 X公仔箱論壇
. p9 D: a) C( {. }7 Y6 a; ~" x
$ k' v! a7 z0 k3 j. f「扣稅」對「供養」雙親的子女有一點鼓勵作用,但如果父母有積蓄而子女有自己的世界因此對老人家不聞不問,令他們寂寞難耐甚至不快樂因而促壽,舍可能徒具虛名的《老年權益》,又有什麼方法可解決?答案是沒辦法。在事實上大都窮透根(負有數代人無法還清的巨債)的所謂「富裕社會」,這種窘迫情境隻有由政府來承擔,這是為什麼在大多數國家都有種種優惠老人的現金救濟、房屋津貼及醫療補助(香港當然不例外,最近推出的是「長者小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對老人家的照顧可說無微不至),那是構成「福利社會」的重要一環。政府插手「家務」,子女於有意無意間順水推舟把照顧雙親的責任推給政府,家庭關系更疏離,《老年權益》試圖拉攏子女與雙親的關系,卻因漏洞太多而難竟全功!
# A- x j" G e: s$ ~. p6 C/ F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t* v4 c, w I/ l- [. w
9 E9 x& g+ ]* e1 o3 {. |
! w0 T9 L5 X+ |$ ?) M人間重晚晴.二之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8 @( f' j, L$ i; ], x1 N
" Y. Z! y0 `0 ~0 {2 u; d0 X% k: R公仔箱論壇( B" V" w" M: ~/ Y9 I7 Y7 o
0 U7 c; E2 X1 p" C; ]- E2 l: d公仔箱論壇*有專職「賣哭」在出喪儀式上放聲大哭令死者在黃泉路上有哭聲相伴的所謂「哭喪夫」或「哭喪婦」(廣州的「喊口婆」)﹔此俗據說肇始於西漢,二○一○年七月二十日《新京報》的特稿〈下崗職工成職業哭喪人靠聲音表情完成表演〉,則說哭喪這種「挽歌入禮,起源於漢武帝時期,流行於南北朝」)。此業在台灣有悠久歷史,近年「唱紅」了「長著長長的睫毛、臉上帶著酒窩、有著歌唱者的嗓子」三十歲的劉女士﹔內地的哭喪人,據上引《新京報》的文章:「在重慶成都二地,哭喪人與他們所在特殊樂隊,在過去十多年中已職業化發展和形成了一個競爭市場」,而著名的「哭喪婦」為五十二歲留著「兩個像蜻蜓翅膀辮子」的叮叮貓(藝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