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中港矛盾﹕《香港簡史》未算敏感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7-21 10:11 AM 編輯 5.39.217.76- k8 W. I. w" g( [

2 r8 G3 T" V! N0 ^) ^2 \( I5.39.217.76中港矛盾﹕《香港簡史》未算敏感, K; A8 C1 }# ?
文 徐承恩tvb now,tvbnow,bttvb$ f( A+ y  T$ Y
2 u) r' i  S& K4 v/ J, T
公仔箱論壇3 u- U; N* i* H2 _5 \, t
0 ]* z+ a0 l1 \
在香港書展期間,傳出高馬可教授(Jonh M. Carroll)的《香港簡史》遭中資背景的出版社刪改,成為了讀書人圈子的熱門話題。相關報道列出了遭刪去的敏感章節,不過論敏感,《香港簡史》其實比不上由高教授博士論文改編的Edgeof Empires。此書雖然只記錄至香港淪陷前夕,沒有對現代政治的評論,但其史觀卻與政治正確的愛國主旋律大相逕庭。
5 V- B$ p1 o" ]$ y( I. s7 T4 |" Y! M3 V* V
書在第一章便開宗明義,批判了建基於非洲和印度經驗的殖民理論。殖民帝國對殖民地的政策,在不同地方不同地點會有不同的表現。殖民統治並不只是有壓迫,而前殖民的社會更不是偉大光明正確。如書中結尾引述德國殖民地歷史學家JurgenOsterhammel所言,「(not) every domination by foreigners has been perceived by its subjects as illegitimate foreign domination 」 。
  v" D' W: d0 L7 \2 t公仔箱論壇
% P4 \2 L& Y( t% e$ U- _tvb now,tvbnow,bttvb

, A2 D0 K% Q  h公仔箱論壇蜑家人水上人受歧視5.39.217.761 X  l% f# _/ @, C. g' V$ R

" r) L6 u5 }# i6 [* ~7 U) e, {) N公仔箱論壇香港處於中華帝國的邊緣,一直都住不為中國主流接納的一群。穆黛安(Dian Murray)及安樂博(Robert Antony)的華南海盜研究指出,閩粵沿海住一群與主流中國格格不入的蜑家人和水上人。他們有獨特的文化,亦有一套有別於大陸農耕經濟的社會體系。他們乃中國的化外之民,比如說蜑家人要直到雍正年間才能夠獲得平權,之後他們亦被陸上人及官府岐視,令他們難以透過科舉等制度作上向流動。於是,他們有的像鄭成功那樣割據自立,有的介入了南洋諸國的政治,有的像張保仔那樣成為雄霸一方的海盜,亦有為數不少的沿岸居民參與了與西方的走私貿易。據陳偉群博士考據,當年怡和在簽訂南京條約前向英國國會游說保留香港,其中一個原因是怡和早已與珠江口附近居民成為緊密的合作伙伴。' r8 n4 g, B1 i& c% d  Z
tvb now,tvbnow,bttvb7 e9 X! C4 _+ b  ?8 N
公仔箱論壇; y1 q5 x4 @' W0 X7 |2 x$ }7 ]
勾結英人得名譽金錢地位
7 q& }7 g/ a& ^/ x- @$ M4 K( k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8 B( h- b; l3 C' ^/ M
是以西方的殖民統治,對他們而言其實是一種解放。我們不要忘記,與非洲及印度的情不同,香港不單要面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在旁邊的中國縱是積弱也是不容忽視的帝國強權。而中國這個帝國,當中也是充滿暴力與壓迫。兩股帝國勢力的對衡,使香港成為了一個可讓沿海平民喘息的空間。他們憑與英國人勾結合謀,得到了名譽金錢地位。他們巧妙地利用了兩個帝國之間的狹縫﹕他們用在香港賺得的錢買中國的官位,或是用洋商買辦的身分避開官府的敲詐做自己的生意;之後他們用中國的名銜爭取英國人的尊重,身穿官服參與東華醫院的會議,扮演中國的駐港代表。透過雙重的角色扮演,香港的華人精英逐漸興起,並成為了不中不英的獨特族群。
3 U* h. {- d8 ?$ D  xtvb now,tvbnow,bttvb
; s, D. [! l/ {& Q, g5.39.217.76這一群精英縱然對中國未能忘懷,但他們對理想中國的想像,卻是香港殖民地經驗的產物。這種香港經驗,造就了具香港特色的愛國主義。香港精英相信愛中國,就要移植香港的殖民經驗,他們以香港殖民地體系的標準去檢視中國當代的制度。一些精英甚至會像何啟那樣,主張愛國就要促進英國殖民主義的在華利益。何啟是革命黨的支持者,但在義和團之亂期間,他與韋玉卻與香港政府密謀推動廣東獨立。與此同時,何啟亦是首位提倡香港人優先的立法局議員。他於局中多次反對政府提供更多福利,這一方面是基於其資產階級的立場,亦因為何啟主張政府應優先照顧本土華人。何啟認為無差別的福利政策,只會招來大批來自中國的移民,最終損害到本土人的利益。香港精英或許覺得自己是愛國的中國人,但他們更覺得自己是有別於其餘四萬萬人的特級中國人。羅永生由博士論文改編的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對此亦有精闢的討論。
5 j; b2 J6 s: `& s4 B; F5 _) ~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q& x* X  u% h( O! p
這種與中國有所區別的意識,到了省港大罷工時更上一層樓。香港華人精英意識到左翼廣州政府的敵意,覺得北方的搗亂者要向他們土生土長的香港宣戰。他們積極的協助香港政府平息風波,他們有些成為了與廣州政府談判的代表,有些組織了義工填補罷工者留下的空缺,有些成立報刊發動輿論戰,有些甚至支援由落難軍閥組織的反罷工特務組織。在過程中確立了他們的香港人身分,亦向香港政府證明自己為對本土對政府忠誠的香港人。自此他們視香港政府為代表自己的政權,而港府亦投桃報李,於1926委任周壽臣入行政局,並視華人精英為不可代替的管治伙伴。
$ j, m. H  ?1 L# c, a* E4 @
+ q7 E1 E8 W8 U) {0 X

2 x2 b- n' k' |* ]0 U公仔箱論壇殖民主義可促本土興起解放
. v9 b& e8 b5 t7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 H# v( _. Y/ f7 K% x/ b) e$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本書顛覆之處,在於指出殖民主義在香港的獨特處境中,有時可以是一股促進本土興起解放力量。而香港的本土意識,其實在遠早於七十年代已見雛形。批評者或會說這種本土意識,不過是屬於那群高等華人,與普羅香港市民無關。可是,如國族主義大師BenedictAnderson所言,當年南美洲的第一波國族主義思潮,也不過是局限於奴隸主階層的共同體想像而已。而之後各殖民地的獨立運動,其實初期亦只是源於知識精英的共同經歷。但共同體意識只要成型,很快便能夠突破階級的藩籬,得到自己的生命力。公仔箱論壇1 i7 B4 ~* q& W5 r( S; W

8 @) W0 \+ N: D2 h1 f
+ {2 A" @8 u3 r; ?公仔箱論壇
作者簡介﹕
+ z/ E1 A- `; ~6 l)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q4 G* r' h- L9 q5 i8 |* b
徐承恩,《精英惡鬥﹕香港官商霸權興衰史》作者。自覺為本土派,卻比較喜歡與左膠交往。
  ^* Q& p1 a  q( R# I- c% S公仔箱論壇3 i; }, {& c) y' G+ N, W
5.39.217.760 N" g2 E1 u9 D7 M1 Z, u) i* R# 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