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7-18 06:43 AM 編輯
! O2 Z. t w. P( Q. x) xtvb now,tvbnow,bttvb; n- a0 ~& _$ J
古德明: 中國人的素質 公仔箱論壇' U7 O& J2 C6 l6 P5 `
tvb now,tvbnow,bttvb( R; y) a0 v$ f# g1 }1 Y
, T7 I* N0 H# v# R- R. C5.39.217.76
* F9 \4 V3 Z* }+ x# w# {0 k7 ~4 A4 G6 a& h8 ]! W& D8 X9 j
上月中,海南島三亞海灘一條海豚擱淺,泳客、救生員大樂,紛紛上前,把海豚抱起,拍合照留念。海豚捱了五小時,一命嗚呼。網上有論者歎息「中國人的素質」,也有論者呼籲抵制三亞旅遊業。
* ^- J( _5 q+ F+ _9 T公仔箱論壇
, N7 M; G$ U% k0 a8 |, E* y但類似的故事,哪裏只限於三亞。廣西玉林市最近就舉辦「荔枝狗肉節」,殺狗以萬計,招徠各地老饕。一籠籠的狗,看着同類遭鐵棍活活打死,然後才親歷同一命運。玉林市官民都引為盛事。
7 S7 {9 Z6 e, y6 e/ s: C/ H7 p8 h# ] g; Y
在湖北,武漢市動物園孔雀被遊人拔光羽毛;在深圳,農科大觀園鱷魚被遊人用石頭砸死。這一切,是新中國民風的注腳,更是新中國政治的注腳。8 G8 P/ i3 G9 ^) s7 u* {
" z# g# v! N2 j q, w, l. v* r" L6 e8 g6 Gtvb now,tvbnow,bttvb唐朝初年,天下飽經喪亂,民風澆漓。但是,唐太宗在位第二年,就發覺「百姓漸知廉恥,官民奉法,盜賊日稀」,原因當可見於一個小故事:太宗有一天在西宮看捕魚,見魚跳出水面,問漁者,漁者說:「此當乳(產卵)也。」太宗馬上下令撤網,停止捕魚(《貞觀政要》卷五、《酉陽雜俎》前集卷一)。5.39.217.766 G! u( ], v b% D! x) v
3 S j' \ d% m; n' F# l, \tvb now,tvbnow,bttvb宋朝初年,天下所經喪亂,較唐初尤甚,寡廉鮮恥成風。但宋太祖即位不久,民風即告丕變。太祖之後是太宗、真宗,到了仁宗一朝,地方豪貴以至佛門僧侶都好義樂善,「風俗可謂厚矣」(《邵氏聞見錄》卷十六)。當時民風淳厚的原因,也可見於一個小故事:宋真宗曾經見到一隻羊,在路邊悲鳴亂跳,感到奇怪,左右告訴他:「今日尚食(負責御膳的官員)殺其羔。」真宗聽後,慘然不樂,從此不吃羔羊(《東坡志林》卷二)。
_, ?4 M3 p- y% S: ]2 v7 K2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q* t, e9 C/ A* l/ b$ S9 {新中國政府卻有另一類小故事。比如說,他們有所謂養熊業。數以千計黑熊給關在僅足容身的鐵籠裏,動彈不得,腹部則終年插着生鏽鐵管,一任工人隨時抽取膽汁。在國際批評聲中,中共林業部去年還以民族大義反駁:「香港亞洲動物基金會脅迫我國取締養熊業,以限制熊膽粉入藥,削弱中藥競爭力,為西方利益集團壟斷中國肝膽用藥市場謀取更大利益。」他們連屠民都說得振振有詞,何況「養熊」。
9 V& b+ F1 M" U4 B, o2 B1 D" ~) P2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V$ s0 h! l# L/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最近,有大陸遊客到香港玩,見旅遊巴士因事稍為遲到,忽然作委屈狀,涕泗交流,要旅行社賠錢;又有大陸遊客到埃及參觀古廟,順手就在古迹上大書「某某到此一遊」。河南駐馬店公路五十六輛汽車連環相撞,死傷枕藉,附近村民卻只顧爭奪一輛貨車上的荔枝;浙江臺州兩個小童掉進水坑,一個游泳好手見了,怕惹麻煩,掉頭就走。這些花邊新聞,和三亞海豚之死、荔枝狗肉節等一樣,固然可以顯示新中國人的素質,不過,更足以說明中共為政之道。
% L2 S- [ l6 ?; @5.39.217.76
3 M* L) X& w5 Y, Z9 T唐太宗說:「人無常俗,但政有治亂耳。」中共說今天是盛世,天下大治。他們連「治亂」兩字的解釋,都和中國人不同,當然更不會明白「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4 V7 d# U( B, {6 O.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8 _$ |% m
7 o& H/ P4 {5 g
古德明 專欄作家5.39.217.766 T: h3 r8 _7 I9 [, b$ v
$ E8 z' @& D* W" G; V9 a5 t: i( t: k m&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