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風: 75%青年非法下載非罕見 成人思想out致恐懼網絡
. X; c3 e* }3 m6 X( otvb now,tvbnow,bttvb
9 L8 q) W7 Q) B4 `
9 o0 T9 T! w, {' I) T tvb now,tvbnow,bttvb7 b _3 w% t: L& I
/ A6 e$ h4 k6 _0 ^
公仔箱論壇0 B6 z5 x* x* u! @
網絡對年輕人來說是尋常之物,但對家長而言,則好比洪水猛獸。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b6 h! V* }/ A0 t u7 D5 i6 P
5.39.217.76* U- ^1 w* X- a8 `/ h
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半的年輕受訪者試過非法下載,而且有一至三成人分別作出張貼援交訊息、偷網上寶物及「睇鹹網」等越軌行為,相信會立即令多名家長頭痛。不過,網絡又是否真的如此危險,青少年組織又有沒有誇大其辭?恐怕未必,老紀就嘗試以不同角度切入分析。2 e, K1 b& X& F. f
公仔箱論壇! U0 G( n9 c9 u- L
有學者表示,成年人只是「網絡移民」,根本不太了解年輕的「網絡原居民」之看法。至於所謂的越軌行為,則其實有沒有網絡都好,本來就有一定數量的年輕人會做,不一定是網絡導致。5.39.217.76( s( H) P4 N" H' V H( d
5.39.217.76. O' U' b( R; y7 E; Q8 W! k, t8 l/ w+ p, y4 L
青協聯同城市大學於今年4月至6月訪問了1701名11至27歲的年輕人,當中包括中學生、大學生及邊緣青少年。調查發現,逾七成半受訪者曾非法下載音樂、遊戲及軟件,另外近三成中學生曾主動瀏覽色情網站,兩成人偷過別人的遊戲幣、虛擬寶物或錢幣。至於曾經張貼援交訊息、張貼裸露照片或在網上買毒品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也分別佔有一成。公仔箱論壇9 t' Y# d3 }& w+ J4 z
7 e6 t2 x9 w0 |' ^/ Z: f/ h一如既往,青協的發言人昨日表示,中學與大學生之網上違規行為已響起警號,建議家長與子女訂立「上網約章」,可以考慮規管上網時段和內容,云云,基本上與過往同類調查的結論非常相似。總之,一言以蔽之,就是為了「保護」子女,家長應該加強規管子女的上網活動。
- O" ?5 p" c( _, z3 S" ~9 H
9 o" }; f% F. ^# o% i公仔箱論壇不過,這種「例行式」的調查究竟是否切合現時的社會實況?各種建議又是否真的可以有效地解決青少年違規問題?老紀嘗試從不同角度切入,把討論深化,看看網絡是否真的如此危險。
3 y; H* u( f+ }- l7 g7 N% _tvb now,tvbnow,bttvb
5 R- ~3 p4 |*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非法下載的問題上,必須指出,老紀無意為侵權行為辯護,事實上侵權絕對是非法行為,且絕對不值得鼓勵。不過,七成半年輕受訪者曾非法下載,是否就代表問題有嚴重惡化的迹象?恐怕未必!tvb now,tvbnow,bttvb6 ?# \) t9 i% }- Y- P. M6 C6 z
' R6 v. Y4 S1 Z; x- o! Q3 ~- M( B公仔箱論壇其實在互聯網流行之前,香港一直存在侵權問題,當時主要以盜版光碟傳播,諸如音樂、電影和電腦遊戲等都有嚴重的盜版問題。老紀翻查資料,發現在2003年,海關檢獲的盜版光碟數量為588.5萬張,總值達1.3億元!當時業界就以電影《蟲蟲特工隊》為例,指盜版發行量達40萬隻,假如一張碟只有一人看,以票價50元乘以40萬人就等於2000萬元票房,何況每張碟的觀眾通常會多於一人。5.39.217.76 L8 M* }0 `3 Y* F. Y" y- |
* z. G. D7 K! Y
而最為巧合的是,根據《蘋果日報》2004年的報道,城市大學的調查發現,超過七成的受訪者有購買盜版光碟,與是次青協的數字非常貼近!必須指出,當時其實已經出現非法下載的技術,在部分人已投向網絡侵權之際,還有七成人會買盜版光碟,因此不見得現時的情況比過往嚴重,更甚者,很可能侵權的人口比率從來也維持在一個特定範圍內。公仔箱論壇0 M* t% Q0 N3 l& @
' Z/ R5 C6 x/ e }此外,從前在「事事實體」的年代,大家買了正版唱碟後,只會互相交換來聽,不算犯法。但在網絡世代,買正版唱碟後通常會把歌曲放入電腦,假如朋友想聽,年輕人很容易會把mp3檔案傳給朋友,但這樣就已經很可能屬於了「非法下載」。而一眾愛好二次創作的網民,一時興起想以改編歌來「惡搞」某個官員,也很自然會下載不同的音樂和圖片來製作影片,結果又會誤墮法網。當然,老紀重申,無意為這些行為辯護,不過必須指出,時代的確已經變了,與其一味怪責年輕人,不如了解一下這些違規行為背後的原因。
1 T7 L7 v0 A$ C1 a2 \& j5 I" o, Z8 ?5.39.217.765 J' c6 m# W4 q( I- W9 \
老紀請教過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邵家臻,他直指青協的研究是不合時宜,「在網絡有一個很重要的文化,叫『Free Culture』,這個『Free』字,一方面解『自由』,另一方面就是『免費』」。他表示,新一代人已經習慣這種免費共享的文化,早前WhatsApp只想收取1美元,都迅即被網民炮轟,這就明顯反映了網絡世代的邏輯,「這是一個文化的衝突,地上的人當然會覺得網上的人不對,但網絡像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了就很難收回」。邵家臻認為很難一下子說誰對誰錯,反而這種價值上的衝突,應該透過對話來磨合,可惜香港的對話似乎進行得較為緩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a$ v, K% X1 i% y) i6 h
公仔箱論壇9 w: X- g" v1 z5 u- \# j" W. h0 e& U
網絡溝通有助現實社交; t% I+ Q- r6 W. A/ R- b' J
/ q, ~3 ^& a' I! y- F3 f' Y% ntvb now,tvbnow,bttvb至於青協調查的另一重點,就是探討青少年有沒有沉迷網絡,以至影響他們現實的社交生活,甚至增加犯罪機會。雖然發言人的言論似乎對結果不太樂觀,但老紀細讀報告的內容,卻發現年輕人在網絡上得到的好處明顯比壞處多【表】。5.39.217.76- K$ B M2 q/ o* B6 T
+ M8 x" W( ^9 `3 B8 C n5 U" x5.39.217.76首先,有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網絡有助朋友聯絡,另有逾八成人經常透過網絡得到朋友的鼓勵和協助,明顯已推翻了「影響現實社交」一說。須知道,「現實社交」早已經與「網絡社交」融合在一起,一個經常見面的朋友同時也會在面書交流,「影響社交」一說本來就是個偽命題。5.39.217.764 `" c' O9 t B+ k8 M7 M3 U
& {4 F. G2 f; |8 D# P0 P
再者,超過六成人在網絡發掘到自己真正的興趣,而認為上網有助學業的人,「竟然」比認為會令學業退步的人多,相信會令一眾習慣批評網絡的家長大失所望。至於上網帶來的壞影響,諸如過度依賴網友及廢寢忘餐等,同意的比率都明顯較低,可見年輕人不是大家想像中般成為「網絡奴隸」。事實上,青協的研究亦發現,內向、悲觀、不信任別人及喜歡獨處的受訪者,在網絡違規行為上,與其他受訪者並無顯著的分別。換言之,「孤僻者 = 沉迷電腦 = 容易犯罪」的印象亦沒有事實根據。
" B. S+ t% L$ n! Y! f3 etvb now,tvbnow,bttvb2 L# c) a4 t- H
邵家臻指出,成年人的焦慮是無處不在,「每一次有新東西出現,成人總是會神經兮兮,以前有人玩『他媽哥池』,又怕他們會糟蹋生命,再早一點電視誕生時,又有人擔心觀眾會看到失明」。他提出「網絡原居民」及「網絡移民」的概念解釋,「那些身為網絡移民的成人,是outsider,對網絡就會覺得好擔心。不過年輕的網絡原居民是insider,就會覺得這些所謂的關心是低能,只是一種咆哮」。公仔箱論壇: ^3 a t9 B( g3 J0 m6 Y
5.39.217.76 X& O- s) Q7 X5 f2 \6 u) Q& v% b
邵家臻認為,網絡和現實世界一樣,總會有好人和壞人,有優點和缺點,大家不可能奢求一個完美的平台。他相信,年輕人駕馭網絡的能力會愈來愈好,「有聊和無聊的界線很模糊,例如我上網問朋友功課時,可能又會傾幾句廢話,但又可能會把話題轉回學業上,現在是multi-tasking的年代,哪個會上網只做一件事?」至於其他越軌行為,他則表示早在未流行網絡的90年代,滅罪委員會委託港大進行的調查已發現,約有一成青少年會作出這些越軌行為,現在的分別只是再「案發現場」轉移至網絡。tvb now,tvbnow,bttvb @9 W; P3 O' m& q- Q
公仔箱論壇) Y& {9 y3 Z. {' F$ D* c
而其實很多成人也有開設面書及WhatsApp賬戶,為何還會如此擔心網絡?邵家臻表示:「都說了他們是網絡移民,移民當然是比較謹慎,上網可能只是應付工作需要,始終會很不安。另一個原因則很簡單,他們是講一套做一套,就好似性和戀愛一樣,喜歡教人怎樣怎樣,但到自己戀愛時,咪又係一塌糊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