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正義如何變成騙局

菲勞「買不到便當」的網路貼文,經警方調查,寫得活靈活現的「親身經歷」,結果竟只是「聽說的」。更令人扼腕的是,一名媒體記者也寫下目擊菲勞買便當遭拒的故事,在主管要求向當事人求證時,竟找人「假扮」成便當店老闆,使故事愈發走樣。 正義如何變質為騙局,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臉書」寫下便當故事的董小姐,或者為移工而辦的「四方報」總編輯跳出來聲稱確有其事,原或出於善意,希望在台菲關係緊張之際提醒民眾:不要把對菲國政府的不滿發洩到菲勞身上。誰料,以假亂真的故事經幾萬人轉發變成了新聞,又演變成對台灣國際形象不利的負面報導,「假故事」遂可能衍生出「真刑責」。 警方決定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散布謠言」罪,將董小姐移送法辦。但像董小姐這樣把「聽來的故事」當成第一手消息發表在網路上的,每天不知凡幾,有誰意識到自己網路書寫的責任?再說,董小姐只是寫出「聽來的故事」,而參與散播的其實是那些熱血轉發的八萬臉書用戶;但警方能將八萬網友都當成散布謠言的共犯法辦嗎? 最不可原諒的,是那個造假的媒體記者。網路時代的書寫倫理仍然紛亂,但大眾傳媒的古典規範卻是條條清晰:再偉大的正義,也必須本諸事實;再深的善意,也不可能因做假而發揚。這名記者浮誇在先,又為應付報社壓力而矇騙於後,踐踏了新聞記者求真的天條,遭解職是自食其果。 善意因失實而淪為騙局,對所有網路使用者都是一場真切的教訓:寫的人莫忘求真,轉發者亦不可盲目。
0 t3 @( V8 M5 m7 z# h# vtvb now,tvbnow,bttvb

# S$ i# H4 m1 o; f+ c5.39.217.76【2013/05/23 聯合報】
7 Z& ]6 Y* S0 w/ Q
+ t" C# f: C  v1 ]  f/ Y( {6 x8 W2 @% S0 v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