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林天悟: 當新聞要跑hit rate時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5-2 06:37 AM 編輯
, y+ h4 B0 W: _9 G4 r"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g3 |* r& t6 X: O7 d/ v
林天悟: 當新聞要跑 hit rate時5 C5 ^: |' [1 |1 k* `

4 [8 M' m- C3 y0 i+ w$ H6 ttvb now,tvbnow,bttvb

1 N9 ~  z( r' s& b& }公仔箱論壇由於5月份有新計劃,所以忍痛停寫《信報》的周專欄,前天才向讀者告別,想不到今天又來一篇「告別作」,原因是昨天看到《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在「沙膽虹手記」發表題為〈大個仔要獨立〉的文章,容觀點在行惹起極大迴響,令不少行家都感到憤怒和不安,故想探討一下。tvb now,tvbnow,bttvb4 N1 K+ _$ x) Z9 `. B
0 h; _' i2 F7 i: [! }
張劍虹指管理層決定把《蘋果》網的收益作獨立計算,以成本價購買印刷版《蘋果》的容,而老闆黎智英答應在網站有盈利時,報紙同事亦可分紅,並計劃推出「與 點擊率掛鈎」的獎勵計劃。他還表示:「《蘋果》同事見自己一單新聞一段片,推高點擊率數十萬甚至百萬,已興奮莫名,而同事能參與這個增長中的新媒體,更是他們的一條出路,怎會不珍惜?」公仔箱論壇# L! x4 ~0 e: `1 R0 [5 T

0 S2 D/ ]2 t( I0 U) m( h/ d「點擊率獎勵計劃」惹起《蘋果》員工譁然,
部資深記者立即在網上發表〈求真不是hitrate 請勿踐踏記者尊嚴〉文章,公開反駁公司觀點,昨天成為全行話題,文章同時在行外人之間傳,變成網上熱話。公仔箱論壇1 h: f3 Q4 `" s1 x2 Y
tvb now,tvbnow,bttvb  d; n* z: ~  {3 p' a; e
記者指出:「如果要計點擊率分花紅,就是要鼓勵記者不擇手段呃like呃hitrate了」。由於新聞排位可以影響點擊率,掌管新聞排序的人就會變成操控同事分紅的造孽者。這種制度變相引入地產
經紀和保險經紀的跑數維生模式,可以想 像,為了追求hitrate,就會出現各類低品味的新聞,「於是大家都忘記了地溝油的沉痛教訓,忘記了喪屍隧道的奇恥大辱」。
5 H; w% |' e! U) g& X9 i!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C# z% M& c% |
記者認為網站與報章分賬必會掀起部門之間的惡性競爭,過往有組別被迫得太緊,已衍生「林奮強」事件之類的副作用,「不明白管理層為何還要變本加厲,繼續羞辱記者,羞辱自己」。tvb now,tvbnow,bttvb- F# G# h# G; y

" }, e3 w0 {# s8 U( stvb now,tvbnow,bttvb所謂「喪屍隧道」,是《蘋果》於2011年8月7日以頭版報道,指港鐵南昌站附近的隧道被露宿者佔據,相中一名穿短裙女子(記者或模特兒)露出長腿站在露宿者前,旁白
明「喪屍隧道滿露宿者,手機又無訊號,夜歸女士若遇上賊匪,根本呼救無援」;動新聞的標題是「恐怖隧道喪屍出籠 嚇壞靚女」,動畫短片是穿低胸短裙的少女行過隧道,有數名男子如喪屍般活動。「喪屍」者,露宿者也。
3 p8 f( `: t0 l  v, Mtvb now,tvbnow,bttvb
* Q" D, t: J5 n  Z% J, J& C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高hit新聞 多有爭議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Z( Y- L7 c4 V; Y# t* t

  c( s9 w3 W& ^! X0 S4 m5.39.217.76實情是該隧道設計錯誤,晚
上港鐵收站後甚少行人,露宿者才聚集睡覺,過往沒發生過婦女被劫案件,而頭版圖片是「設計圖片」,不是反映事實的「新聞圖片」。報道刊出後隧道立即被清場,社會人士強烈聲討,直斥誇張字眼侮辱了弱勢社群,報館部亦有異議聲音。
2 {2 y6 S' ~* N' i5.39.217.76
( r% u% j/ _! u3 \- X0 @7 v5.39.217.76「地溝油」事件始於去年12月13日,頭版報道贏得數十萬點擊率,連續多天成為社會話題,掀起食油安全恐慌和加劇中港矛盾,食環署更為致癌物訂出檢測標準,但最終沒法證明食油樣本就是地溝油。《蘋果》首天報道時,更離奇地把國家對致癌物苯並(a)芘的所訂標準,由事實上的
公斤10微克改為5微克,而油廠食油樣本所含量是6.3微克,於是變成同時高出歐盟標準和國家標準。0 c; S, i% a. c* Q

  W/ m6 v& i" V/ h$ Y地溝油報道極為震撼,在包括中國等華文媒體流傳,「
事」的油廠和部分食肆 無奈倒閉。真相是食油樣本原來從未超出國家標準,在港可以安全食用,食環署亦不能檢走;但《蘋果》至今從未向外澄清,就連網站容都隻字未改,執筆之時仍指地標準是5微克,人為地令油廠樣本繼續「超標」。公仔箱論壇2 {; S7 V( M6 l+ |* L  D# y
$ p& B# G0 U$ [$ x4 a9 A( B
求質求量 須有平衡
( Z; T3 ]/ E/ Y- w5 L% r2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5 ^2 f5 b* j1 t
「地溝油」事件錯而不改,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被屈歧視新移民,幸好有確鑿證據保清白,頭版報道才即日撤回,看來林奮強也算是幸運了。& H6 y, |) \+ g* z

! d% b+ i6 J$ B1 O$ N# S「喪屍隧道」、「地溝油」和「林奮強」事件的報道,最初都是贏得極高點擊率,最終被
部視為恥辱、遭行人唾棄,如果《蘋果》打算推出與點擊率掛鈎的獎勵計劃,其實早就實行了。因為上述三項報道都是由同一組別處理,同一批人在過去兩年、 即換了總編輯後,炮製過很多高點擊率的話題新聞,不少都具有爭議性,而主 力人士則接連獲升職加薪。就算後來撤回頭版和證實報道出錯,也只是警告了事。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希望「上位」的記者,可能很歡迎有點擊率分花紅的制度。
# x) @) _* r1 r: ?7 ~- j  E( z公仔箱論壇
- j9 y$ L  z6 c5.39.217.76人性是喜歡獵奇和追求
樂,如以點擊率考量新聞價,必然會充斥低品味報道。新聞界抗拒報道與點擊率掛鈎,卻必須解答為何新聞應該求真而非搶眼球?如果真確的長篇報道很少人看,其存在意義又在哪裏?tvb now,tvbnow,bttvb) G) a: E+ T- ]7 y

/ {2 `6 Q1 j3 q- T( D筆者答案是:受過訓練、有質素的專業新聞工作者都應該知道,眼球的質素和影響力是不同 的,新聞版圖是一種精神學養,代表了社會文化,有些傳媒機構追求量,有些媒體追求質,但始終亦是一盤生意,所以最重要的是在質與量之間取得平衡點。若膚淺地以hit rate把質與量分割,那只是低劣和膚淺的傳媒管理者所為。公仔箱論壇  R* w& u) M7 ?( {' t8 X

1 ?( r0 R/ r0 _( ~例如十
童當街排便的圖片報道,點擊率應該大大超越數千字的十良心犯專訪,前者只須在網上搵料就可輕鬆完成,後者則要耗費很多心血,若以點擊率作衡工量值,當然是選取前者了。
$ e2 [5 a7 n$ o. g$ `" H4 j公仔箱論壇
& w6 e1 L% }4 y7 r+ S$ _& a: Ytvb now,tvbnow,bttvb至於把整篇良心犯報道看完的人,大概是關心社會及教育程度較高的一群,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力會很大,
不定包括國家領導人或外國關注團體,報道可能勾起良心的呼喚,由一小撮人掀起一場營救運動,甚至改變社會文化,那種change的力量比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競選口號還要有力,但這卻不能從點擊率中反映出來。* ^* K" L( ]/ [. V
公仔箱論壇& p: p( z. i4 z6 ^
有識見的總編輯,一定會把良心犯訪問放在頭版,因為那能顯示報館的態度,多一位有質素的讀者看到,就能多一點彰顯良心價值
,比一瞬即逝的熱話新聞強得多。點擊率以外,傳媒應該還有風骨和尊嚴。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b& m8 d6 q# f9 v. l% \) W! {6 _

+ z# r/ _, A" Q4 Z, D' }追腥逐臭 只求hit rate
( N, `' @' _( Y+ N. D, {7 T
8 w: {+ F4 j/ W  n! o8 D5.39.217.76好新聞未必有高點擊率,但兩者並不相悖,例如唐英年大宅和梁振英大宅僭建都是叫好叫座的報道,但偵查
採訪耗力費時,計算起來應該可做十幾宗「港女大戰惡師奶」的報道,但如果沒有其他同事跑日常新聞,偵查報道又如何成事呢?一份報章沒可能全部都是奇情報道,日常事也須由記者處理,那是團隊工作,功勞不能按擊點率劃分。在傳媒機構,總要有人當裏子,才能有人當面子。膚淺的人只見面子,不要裏子。7 j) X# {' p$ X0 U4 }
tvb now,tvbnow,bttvb% b9 U$ c6 Q7 n/ D/ K8 R
老闆把傳媒看成一堆數字,提出hit rate獎勵計劃尚且可諒解為生意人因由,但總編輯竟會想像同事會因為推高點擊率而「興奮莫名」,甚至珍惜那條「新出路」,這種思維證實與同事想法嚴重
節,那才叫人感到悲憤莫名。
% d' C1 V( n3 W
  \8 ^. D/ |4 ^8 C- l有資深傳媒人
,在長官意志下,再荒謬的政策都要強硬落實,更會惹來「怕輸蝕」的傳媒仿效,而《蘋果》的「跑hitrate論」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就算往後發出澄清,或者假裝收回,恐怕記者還要是為「跑數」做好準備。
/ r* S1 }5 V4 E/ n+ W+ ^
+ Z- G1 ~' c! U8 |2 a& T  e5 ~+ Z當新聞給like和hit rate牽着走,記者為求生存只能追腥逐臭,將完全應驗了筆者前天文章〈港傳媒的自閹與被閹〉提及的「自閹」
態,最後贏了眼球輸掉整個行業的公信力,哀哉!0 W: s/ I( I  y) M% @8 r+ l

. V, c3 w8 d6 S* Y7 i, O: B! f傳媒工作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