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舉辦的「新住民幸福家庭生活短片及創意家譜競賽活動」裡,許多嫁到台灣的新住民,展現了驚人的活力與適應力,不僅讓人要為他們按讚,更提醒台灣:想作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就必須對更多新加入的族群虛心以對且誠心以待,因為她們幫助了台灣,也改變了台灣。 台灣目前有近五十萬新住民。換言之,也就是有近五十萬個家庭,在新住民成員加入後成為「新台灣家庭」,這數字已相當巨大!更何況,若計入這五十萬家庭相關聯的親戚與人際網絡,這個關係網更為龐大。台灣怎能不把新住民對台灣價值的新因素,放在國家社會長期發展的基礎上衡量呢! 過去,由於媒體報導的選擇效應,新住民成焦點多半出現在社會新聞,使得新住民與台灣社會的互動畫面常被扭曲或狹隘化。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與新住民接觸,而能感受到她們兢兢業業融入本地脈絡的動人經驗。也許是一條街道上,主持幾家越式、印尼風格的雜貨店、小吃店老闆娘;也許是巷弄旁攙扶老人散步、曬太陽的新住民媳婦;更多的是隻身挑起持家重擔,為婆家扛起家計的新台灣兒女。我們必須說,若非她們,台灣許多欠缺的環節將出現脫落,社會遭遇的麻煩將比現在看到的還要大上許多!這評斷絕不誇張,新住民填補了台灣社會許多漏隙。 今天,不少媒體以相當篇幅報導了一位嫁到台灣十年的新住民丁氏翠的故事。十八歲來台,為了幫助夫家,嬌小身軀的她竟然學會駕駛聯結車,一副巾幗不讓鬚眉的態勢;每天清晨即起,忙碌一整天,不以為苦。她因此被導演相中,拍出一支感人的獲獎短片。丁氏翠堪稱「現代新花木蘭」,不僅凸顯女性的堅毅卓絕,甚至把女主角換成了來自異國的新住民媳婦,為台灣經驗平添了一頁新女性註腳。 台灣早就在改變。台灣經驗當然不限於那些大論述、大結構的遞變,更多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裡的點滴漸進與新因素的加入。媒體應該更盡職責的,去發掘新住民融入台灣的故事,畢竟這已是「台灣的故事」了。 5.39.217.76. c w4 N: z8 @ h: y
- s( ~3 q- O: w+ ?% X- x
【2013/03/31 聯合晚報
& L7 |, H) v" k3 z: j3 C* V$ S公仔箱論壇
8 u8 I) m4 Y! V2 S; Ctvb now,tvbnow,bttvb
* ~3 n$ q. H4 O. Z7 c; N$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