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天然气预购”的背后是什么?

“天然气预购”的背后是什么?8 Y1 R* E7 f* V/ \

6 L- h4 S$ y; c* O何清涟 发表 于 三月 30, 2013
1 Z" P, @/ @  g6 l/ `公仔箱論壇 ' {* H' P* k$ p" d3 O! i

9 d1 B/ X' `$ h# n2 ?2 f公仔箱論壇最近,因4月份天然气涨价的传闻在中国不胫而走,全国多地出现市民排长龙集中购买天然气的现象,各地都出现了一次预购2000-3000立方米的用户。我已经在微博上指出:这是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很“聪明“的将生活必需品变成了期权交易,等于发行了一次1至10年期的债券。
7 f& G/ ]/ u# E1 P这一敛财新术反映中国各地政府陷入极度的资金饥渴,中央是否继续开动印钞机来缓解资金饥渴,则关系到当政者是否继续以往的发展道路:透支中国未来实现当前的政府稳定。公仔箱論壇9 N. u$ O5 B6 L/ N( d
企业新招敛财后面的政府身影tvb now,tvbnow,bttvb0 s* f! x0 `/ l. L: h5 p
国内对这一现象的评价多从两方面着眼:一、这是中国公众被持续的通胀折磨多年后的必然反应,每年的收入增速远远低于物价上涨速度。因此,一旦有日常消费品涨价的传闻,人们立刻闻风而动,预先抢购以减少预期损失。二、信息不透明,社会公众缺乏对政府的信任。一旦有涨价传闻,公众宁可信其有。" L5 E7 \4 T  R9 n: G0 W. ^: `
但是,从这次将天然气变成期权交易的新鲜买卖看,我看到的是被国内评论忽视的重要信息,即企业(或者企业背后的地方政府)在想方设法敛钱。为家庭用户提供最长十年期的期货式预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通过企业向公众发行1至10年期的债券,既起到募集资金之效,还巧妙地让公众“自觉”踊跃认购。
3 W0 E5 ?: Y+ I这一“高招”让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花样翻新的敛钱方式黯然失色。其“失色”之处在于政府其他种类的敛钱方式总带有强迫成分,政府虽然最后总能将钱拿到手里,但社会各方的抱怨声不绝于耳。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F& }, l* ~4 r3 _2 q* m$ p: H
近两年土地出让收入的下滑,确实给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带来了严重影响,各地政府加重了税收稽查力度并努力罗掘非税收入,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向公安和工商等部门下达了2012年的罚款任务额度。自2012年5、6月间开始,中国各地政府除了以各种名义增加企业税收之外,还大量增加交通违规罚款,并以各种名义稽查商铺强行罚款。最有名的事件是沈阳商铺因当地政府以“打假”为名大量罚款,最后导致70%以上商家停业。经济落后的湖南省则另出新招,邵阳市以提成的方式聘千名城管助理(湘潭市称“市容劝导员”),对过路行人罚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i) Y& u% N0 g& p
企业被预征税收透支未来
4 }7 ?. J! a) P5 E  V2 }7 l5.39.217.76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开始向辖区内企业收取“预征税”,让企业“今年先把明年的税征收了”,这说明该地区地方财政已开始“寅吃卯粮”。国内媒体报道,许多地区税务机关存在预征企业所得税情况,一般提前预征了6个月,安徽省2013年5月应收的税,于2012年11月就已经强迫企业预缴。浙江更是个大量预征企业税的省份。据中国钢协透露,钢铁企业去年遭遇寒冬,但还被企业所在地政府强行预收税款。2012年中钢协80家会员企业应缴税款899.64亿元,实缴980.18亿元,超缴税额80.54亿元,超缴率约9%。
  t% ?$ \& t. r2 ]公仔箱論壇向企业预征税收的背后是多地税收增速大幅下滑。据《经济参考报》消息,截至2013年1月10日,已有至少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披露了2012年全年国税或地税的税收数据,其中内蒙古、宁夏的2012年税收增幅较2011年的下滑幅度超过20个百分点,辽宁、山东、安徽的下滑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
( ?: G8 ~1 x, }) I谁都明白,在企业经营还未发生时就向企业预征税款,等于抽走企业的血液,透支企业的未来,无异于杀鸡取蛋,为国家税务总局明确禁止。但各地政府却无法停住这种不理性的行为,因为政府要“活”下去,而且官员们还不想降低“活”的水平。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K, @1 T& t: X9 T8 Z
没有政府巨额投入,就没有新城镇化
3 b- Y! B" W, P, t% ~4 D. @地方政府财政如此吃紧,中国当局为什么不让它们通过别的途径敛财?比如让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应该说,不是不能,而是中国的货币超发及经济高度泡沫化,使整个经济危若累卵。地方债务与银行过度超发货币,成了中国经济的两大堰塞湖。+ B3 T! ?5 v  d
2013年3月28日消息,中国财政部正在部署有关地方债的调研,先以审计署统计的约11万亿元债务为基础,区分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并分析风险,希望能够制止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这高达11万亿的地方债务有多沉重?只要与去年税收总收入对比就知道:2012年中国税收总收入完成10.06万亿元。只要想想这税收总收入是依靠巧立名目多方罗掘甚至预征,以及“房地产收入平稳增长”构成,就知道在企业效益全面下滑的2013年,企业税收增加不大可能,征收房地产税即将变成现实。
: y) i. F  T9 N4 W% N+ z+ |可预期的是,中国政府最后还不得不延续最近几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早就严重超发,今年1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一篇“中国货币严重超发,去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近半”。该文指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超2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占近一半。该文还进一步指出,自2009年全球陷入次贷危机之后,中国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先后超过日本、美国、欧元区,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3年两会后,周小川留任行长,说明中南海决策层在多方考量中国经济形势后,知道除了继续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之外无路可走。今后5至10年内的经济发展国策已经定为“新城镇化”,这是一个需要天量资金方能撬动的“发展之路”。
% ?% F6 E; h3 b( v& F# h7 z目前,中国各地纷纷出现债务到期、投资放缓、投资冲动等矛盾现象,国务院的措施也呈极为矛盾的状态。一方面,11万亿的巨额债务无法偿还,一些地方债务问题非常严重,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账。另一方面,20多个省市将2013年的投资增幅目标定在20%以上,依然将投资做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了缓解地方财政饥渴,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35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这一数量为2009年地方债发行以来最高。
, l; J- x' A% T$ `: u" P! `tvb now,tvbnow,bttvb政府的资金饥渴,导致许多地方政府拚命收费,最后都会以各种方式摊到老百姓头上。天然气是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一些“聪明”的地方政府就将主意打到它的头上,等于变相发了一次债券。尝到甜头后,地方政府会照此类推,将很多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如水、电等全部变成“期货交易”,通过互联网放风促成百姓自愿购买。
0 n! P* n3 L: s- t- u" p! h* Z9 w#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中国经济高度泡沫化是不争的事实,说得直白一点,“泡沫经济”的实质是通过透支未来实现当前的增长。中国的环境已经被严重透支,不安全的食品、受污染的水和空气都是例子。今后透支的已经是社会稳定。中国政府现在陷入两难选择:如果泡沫消失,政府就会不稳定;如果泡沫继续,社会就会不稳定。tvb now,tvbnow,bttvb+ v% [7 D( C. u% R% d+ w1 ^+ l
在政府稳定与社会稳定之间,北京会做什么选择,几乎不问可知。
7 t3 Q+ `# ^1 D7 Ntvb now,tvbnow,bttvb
4 I2 L5 M( P3 n/ \' X

4 {! m& N8 O! |$ |5.39.217.76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