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三個條件

改革+內需+創新——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三個條件
1 g( k) J8 ]" _( {; v: k) Y0 }中國大陸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核心經濟思路看來越來越明晰了。繼去年11月十八大結束後,李克強提出的金句:「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日前在會見中外記者時,他又作了補充:「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形成新動力,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李克強的思路,無疑將會影響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如何解讀,至關重要。- ?& ~' s8 F. G, P# Y4 o9 U
首先,為什麼要打造一個中國經濟的升級版?簡單說,就是從1979年以來迄目前為止,34年的發展已碰到了瓶頸與困境,用前總理溫家寶的話,就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所以中國經濟面對的,必須是要突破、要轉型,近年來經常聽到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這個意思,現在李克強的「升級版」是新的提法,因為轉變的目的就是要升級。「升級」是有目標的,短期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實現全民的小康;長期目標則是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再強調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Q& f, O. _6 l& W; I3 r" u7 s公仔箱論壇目標定了,怎麼做?作為第一步,先要梳理過去34年這條路怎麼走過來的,得在哪裡?失在哪裡?( |9 t4 S* ]% H4 V7 |: k1 u
從經濟理論的邏輯推演,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獲致年均9.8%高增長的源頭或者說紅利不外有四:一、全球化的契機給了中國一個巨大的外需(需求面)市場;二、勞動力因素又給了中國在抓住這個世紀機遇時擁有了超過其他競爭者的「核心競爭力」;三、但這種勤奮、聰明、刻苦耐勞的勞動力素質,作為一種「中國基因」,是被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釋放出來的;四、應該是一種遺憾,由於對駕御市場經濟缺乏經驗,配套改革明顯不足,以致出現了大範圍的透支(資源、環境及弱勢者的權益)及社會成本,但這些卻又弔詭地反映在中國出口競爭力的強化之上。後三者,都屬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供給面來源。: [8 a7 ]! L3 q" J
知道了「來龍」,就可以看「去脈」了。觀察未來中國經濟的內外發展形勢:7 H7 {* Z6 W9 Y0 n3 M  `
一、首先,外需市場將大不如前,一方面是因為全球經濟尤其是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都將進行長期的、艱難的結構性大調整,財政難以擴張,加上金融不穩定,極不利於全球外需的增長。中國今後相當一段期間面對的外需形勢迥然不同於過去30多年的外需形勢,換言之,過去的第一個紅利沒有了。但中國很幸運,中國擁有一個規模足以替代或抵銷外需的內需市場,正在穩定的形成與發育之中。但必須同時看到,這個龐大的內需潛力,無論是通過中產階級的形成、城鎮化的推動乃至於國退民進的調整,都有賴改革,「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此其一也。
7 H9 h4 J3 o/ l' l: s: v) c; Utvb now,tvbnow,bttvb二、需求面之外,可以看到長期以來中國在供給面的發展模式有兩個特點:靠粗放,忽略了素質,尤其忽略了對環境、生態與資源的維護;靠要素投入,一味地大量投入土地、勞動力與資本,以致要素的邊際生產力快速遞減。此兩種模式均不可持續。這也意味著過去享受的四個紅利中的第二個(人口紅利)及第四個(透支紅利)均將不可依恃,無疑這將減損中國的出口競爭力,中國必須要尋找出新的核心競爭力來加以彌補。就此而言,中國又很幸運,因為中國13億人民,除了有豐沛的勞力之外,也同時有優質的腦力。鄧小平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此言不虛。所以,「升級版」的中國經濟,供給面將更多地依賴腦力而非勞力。腦力的釋放就是創新。但要釋放腦力或激勵創新,無論是通過教育、科技與培育,也都有賴「改革」,「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此其二也。
% S# ?0 x0 [,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即是李克強的改革思路。但改革理論上又包括經濟、社會與政治三個部分,李克強又是怎麼思考的呢?現在初步看來,應是一、深化經改;二、廣化社改;三、孵化政改。何以如此,容後有機會進一步析論。
& ?/ X0 _5 {4 ~" a) p
% u5 J5 H7 ~! s: ?. l
tvb now,tvbnow,bttvb. [+ m6 k# T: J  E- |+ ~
【2013/03/19 經濟日報】- Z, h" S. b. `% L( N9 q- y

1 ~! r! X: F5 ]; m( x( }, Z: ]
5 }% W- J1 g( ~公仔箱論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