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本周三將宣讀《財政預算案》,當局事先張揚,會有令人尷尬的財政盈餘,為了還富於民,預期會有好消息公布。本港貧富懸殊備受關注,加上通脹升溫,回饋市民發揮財富再分配作用,是財政政策功能之一﹔與此同時,當局應該善用盈餘做好經濟民生上的防震工作,減低管治在經濟逆轉時受到的震盪。tvb now,tvbnow,bttvb/ ~- u( [, K1 J
1 e" G- l7 t+ H公仔箱論壇政府的收支,多數是先虧後盈,在財政年度初期,支多入少,往往出現赤字﹔到財政年度後期,利得稅及薪俸稅等收入出現,就可以見到庫房盈虧的眉目。今年一月份開始,庫房已有不俗盈餘,加上交稅高峰期收入,今個財政年度有可觀盈餘,已是顯而易見的結果,會計師估計盈餘由五百億至七百億元,有可能逼近歷史高峰。
9 c- l! _. b5 u9 x4 e# q5.39.217.76公仔箱論壇: s% Q9 ?$ H; P6 B8 @- g2 ^9 g$ L) B
花錢買民 望取捨陷兩難
" J! L) e, s& H) n+ z& t. C公仔箱論壇5.39.217.764 D& F2 R6 s J6 i5 e7 U
無論甚麼原因,盈餘增加,就有增加福利壓力,各個政黨近日已經提出要求,要求推出退稅和各項紓困措施。在面對龐大盈餘下,相信財政司司長極大機會順應民意,按過往做法選擇多種招數,令到市民受惠。公仔箱論壇. k$ B1 E$ m* _' _3 o" p+ J E
tvb now,tvbnow,bttvb; R$ h9 G% b) X1 d! {
近年本地經濟暢旺,各種即時性回贈措施,已經變成家常便飯,退稅等安排相信會受到中產歡迎,但公眾除了關注這些招數外,更希望知道當局還有甚麼善用財政的思維。有人認為,由於持續多年錄得盈餘,當局是否可以研究長期的稅務寬免,或者其他福利政策,以提振政府民望。
7 D0 v. w, V ^5.39.217.76
0 j J3 h, r7 a$ s' f7 e推出長期性福利措施,屬於重大承諾,事前須有詳細諮詢,才作出妥善安排。由於今次預算案宣布時間逼近,不可能倉卒出台。從政治上來說,現時特區政府民望雖低,但是否需要急急動用大量資源去推動民生福利政策,同樣有各種考慮。
; d8 b* {- b- @- L' Q0 d( a$ E- E1 m8 c6 j! m& D
自新政府上台後,民望緩緩下滑,不過,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日前表示,政府受市民支持的程度,應該比個別傳媒所說為高,相信特區政府最高層,或多或少有類似想法。無論是否贊同這種分析,相信大部分人會同意,現時社會對政府的民生福利政策意見不大,就算基層希望政府可以多點實惠措施,他們並非不滿的主要來源,拖低政府民望的風波,多數屬於非經濟或民生相關的議題﹔故此,就算當局大力推出實惠措施,是否可以大幅推高民望,兩者不宜直接劃上等號。但如果政府做「守財奴」,非但難有提振民望的彈藥,甚至惹來不斷的批評。
* {- ]2 J4 o0 D; Q3 o' Y! @) U( {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N. m( [) G+ R( a6 ~* t
庫房穀不豐又恐遇荒年
4 _8 D5 d7 @/ k% [# x3 L T公仔箱論壇: |3 ^0 I7 f& c' M7 t$ A
要留意的是,現時本地經濟在高位運行多年,期間正值外圍大舉印鈔、利息低企,令香港出現游資湧入,內需強勁的興旺日子,未來四年美歐會否出現「退市」,導致利息回升或資金撤離,是不可不防的風險因素。一旦出現類似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危機,從過往新興市場經驗,外界最關注兩大焦點︰一是當地經常性的財政狀況;二是政府手頭的儲備。假如香港重蹈當年經濟長期低迷的覆轍,相信對政府管治威脅會非常嚴峻。tvb now,tvbnow,bttvb1 p% e% G- E( r! F8 g/ X
2 J" k% v4 Y+ S1 `; @6 X3 q# J5.39.217.76今年庫房出現可觀盈餘,加上歷年累積的財政儲備,必然令公眾對公共理財的關注增加,要求政府還富於民的壓力大增,今屆預算案相信不可能有重大舉措﹔然而,如何回應社會要求政府「散財」的期望,以及擅用儲備作為政治經濟的防震軟墊,是要小心拿捏的課題。 5.39.217.769 K; ?* }- O9 W* q
tvb now,tvbnow,bttvb% r. q% A$ j! h/ |* I/ j5 M
公仔箱論壇2 V1 c) g N+ Z
星島日報社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