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皆無主】
/ X" y5 {+ L5 b) @tvb now,tvbnow,bttvb3 T: x; J! n* i( E9 h) U$ _
后晉聽從契丹的擺布,大事難以自主。
/ f+ T" u# Z* B0 L8 R
; U5 V& L5 `8 d' Vtvb now,tvbnow,bttvb 【系鈴自解鈴 父亡子亦死】 tvb now,tvbnow,bttvb, i1 w1 ~' p; |' ?5 @+ v
5 G3 h9 @: S9 u- I. M- `, t `
借成語「解鈴還須系鈴人」,喻指后晉立于契丹,亦亡于契丹。 tvb now,tvbnow,bttvb" }- r- O/ ?( `1 }6 K! O" h) S, r
: H7 M2 f4 G/ X+ t! _& P/ X5.39.217.76 后晉937年1月11日建于契丹。石敬瑭942年死后,養子(侄子)石重貴即位,對契丹稱孫不稱臣,招致契丹南下,947年1月11日亡國。
9 U2 \0 l& ]9 M, n( p. V0 x
9 A6 c2 W* X- `公仔箱論壇二、文征解卦
. ~4 \: E' c/ I5.39.217.76
6 f3 j, n0 B; ^* V) [+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卦為「屯」,下為震,指雷;上為坎,指水。
/ o2 K6 U2 L/ h- @" n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V, X8 _5 L0 N& N" l4 B
「屯」卦為「春木更新之象,艱難險阻之意」:喻后晉立國,朝代更新,又很艱難。
9 B3 `( C5 I2 M! X+ G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 c8 z" |0 p6 Q
「屯」卦大象:「屯者難也,萬事欲進不得進」,與頌「出入皆無主」一致。 - B/ B3 x2 S$ w ~ E# Y
* M+ H3 Z' i! s8 m, K1 [
三、陳曦解圖
* w. F$ X. H' K8 w0 ftvb now,tvbnow,bttvb
3 a$ R; }) I) U. F, o8 ^9 }9 I公仔箱論壇 目前對《推背圖》的解析:都把圖中人解為石敬瑭,把石頭解釋為他的姓氏,筆者以為不妥。 9 P; d) Z) j; m+ N3 t
tvb now,tvbnow,bttvb2 \8 z' e9 S8 }( W* i
筆者以為:圖中胡人,喻指契丹主耶律德光。第7象已經解釋過:《推背圖》中都是清官的服飾表示清朝以前的胡人,清朝以後反而用古代漢服,顛倒設謎,以迷惑當世人。tvb now,tvbnow,bttvb0 T! n& Z, F" Y" D
7 s6 O% T7 R; {' C2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圖中石頭:諷刺石敬瑭——是石頭不是人。石頭形似哈巴狗,既跟在胡人屁股後邊,還要露臉,諷刺石敬瑭臣服奴媚于胡人。
8 i0 F8 T( M0 D, \+ B8 k2 |; C4 p" M9 J$ ~
上述哈巴狗狀石頭諷喻石敬瑭的解釋,與讖中「塊然一石,謂他人父」相呼應。
, m9 G* a) F& u" I* s: d( q B' J: U2 \$ {, e g; r
方位:圖中人面向西南方,正是契丹相對於後晉的方位,這也印證了圖中人是契丹主,石敬瑭不是人。
, }. D: S9 a- N. m* _/ Y
5 t% O7 H2 v" p6 O! x公仔箱論壇 兒皇帝石敬瑭遭到千古唾罵,可是讀者并不知道,中國被掩藏的歷史中還有一位與「兒皇帝」極其相似的「帝王」,賣國土勝過石敬瑭12倍!待本書對《推背圖》注釋到相關的那象時,再一并道來。 公仔箱論壇0 J) z. u, D1 P5 s
) _% Q' m V# j, g: G" W! \tvb now,tvbnow,bttvb+ f& L. @5 K0 P
--------------------------------------------------------------------------------9 j2 E; d t/ Q) b$ A I2 `" ~# o
5 D+ e# f# s) I* [% `0 D- b/ Ptvb now,tvbnow,bttvb [1] 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947年遼世宗即位,改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改國號遼,1125年為金國所滅。
3 e: j- O+ P3 O! ^7 k5 N9 O公仔箱論壇
3 P" l6 i$ D) B$ E$ g/ s7 R. I 遼國的疆域的東北至今日本海黑龍江口,西北至蒙古國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