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華武術] 松緊緊松練太極

練太極者眾,能技擊者少,實是因為練操者眾,練拳者少;練操易而練拳難;教操者眾而教拳者少。
                     
                  練太極欲求技擊,必須先求形正。各家太極拳招式都不盡相同,難道只有一家形正,其余都不正?不是的。形正並非指每一招式的運行路線標准不變,而是指身法要領正確。身正形順,則內勁自出。就從身法要領來看,各家留下的文字也不盡相同,有說要含胸塌腰,有說要含胸拔背;有說要泛臀,有說要斂臀。於是有些人就爭得不可開交,莫衷一是。其時這都是佛家所謂之文字障、語言障,真正真傳實修一脈相承者身法基本上是完全一樣的,並不因為不是一派就不同了。試看看陳發科與楊澄甫的拳照,
                  
                  陳氏講塌腰泛臀,但陳發科凹腰撅臀了嗎?楊氏講斂臀,但楊澄甫凸腰縮臀了嗎?此二位前輩表現出的身法要領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拳術是一門親修實證的藝術,不是空講理論,先有拳而後有理論。未有理論之前,身法要領全憑身教意會,後來才逐漸形成文字,各人對文字的理解不同,於是就有不同的表述,但有師承得真傳之人,所表現出的身法形態幾乎是一樣的,因為這是代代身教而心領神會傳承下來的,不是看兩本拳譜就比葫蘆畫瓢作出來的樣子。
                     
                  欲學真太極,先找個好老師,好老師不一定要有名氣,要有功夫而又明理。千萬不要跟那些練操的學,學偏了以後想糾正都難,自學也不行,武術沒有自學成功的。如果本地沒有好老師,又特別想學,那可以看一些好的教學光碟,學一下裡面的基本功,最好兩個人一起學,互相糾正,至於招式套路嘛,就不要學了,還是等找到好老師再學吧,這主要是考慮到以後出門尋師可以略微節省些時間。
                     
                  找到老師後,不可疑師,抱著懷疑的態度練,永遠無成。若有疑則先交手驗證,真有功夫的老師絕對歡迎你試手的,當然對於一般初手,都是徒弟出面試手,若徒弟都能輕而易舉贏你,還有什麼好說的,好好學吧。
                     
                  一般老師教太極,都會先教些基本功,比如站樁、基本手法步法,千萬不可忽視這些,一定要好好練,始終緊記,練拳練的是身法,不是招式有多少,多練這些基本功是讓你達到身法正確的捷徑。
                     
                  初練套路,不可求多,盡量把一勢學標准了再學下一勢,主要還是練身法,身法定型了,學別的招式易如反掌,若貪多務全,一個月學一套,回頭還得重新糾正,但學拳容易改拳難,養成錯誤定型改起來可就難了。
                     
                  學練太極拳要先練方後練圓。開始時不要追求圓順,要把手腳肩胯肘膝等位置放對,比如一個圓形手法,先定好四角的位置,把這四個角的位置放對了,再定好八個角的位置,把這八個角的位置放對了,然後稍一圓順,動作就到位了。肩胯肘膝也都要如此練,腳是一下子就要定到位。如此做去,很快就能上手,若一開始就圓順,手腳往往不能准確到位,練久了就練油了,終難入門。
                     
                  先要松練,全身放松,一點拙力也不要用,這是去僵求柔。身法要領就按照下面說的去做,首先要虛領頂勁,也有說虛靈頂勁的,也有說頂頭懸的,總之都是一個要領。頭要領起,但不可過頂,過頂則脖頸僵硬,要虛虛領起,
                  如同一根細線把頭發吊起來,頭要有虛靈之感。下颌微收,但不可低頭,藏喉即可,即所謂的“喉頭永不拋”之意。頭上領起勁了,手上也要領起,有的講中指領勁,有的講食指領勁,有的講十根手指都領勁,這都不錯,不是主要的問題,要注意的就是手指梢也是要虛虛領起,不可過頂。上面領起勁了,下面就要沉下去了,氣沉丹田是不錯,但還不夠,要氣沉腳底才行,練久了覺得丹田有物,腳底輕靈,所以才說要氣沉丹田,但初練時一定要氣沉腳底才能最終達到這種效果。說氣沉腳底也不是很准確,“在氣則滯”,應該是意沉,從俗說是氣沉。在頂勁領起的基礎上全身放松了,自然就會感覺到勁沉到腳底了,所以說還是要放松,松而不懈說得好,但那只是結果,不是過程,過程就是頂勁領起,氣沉腳底。
                     
                  頂底做好了,就該講肩胯了,肘膝胸腰順帶著就有了。都講沉肩墜肘,但初練不能如此,那是緊的練法,初練要松著練,要松肩垂肘。開始練就是一個松,手往高處走肩也不要聳、肘也不要架,在肩松的基礎上肘尖略帶找地之意既可。肩要想松胸就不能挺了,胸一挺肩肯定緊,所以胸就要微含蓄,先把胸自然挺起,然後兩肩微微向前向裡一抱,肩也松了,胸也含了。胯要向裡縮、向下落,向裡縮有時說向裡抽,落胯有時說切胯,一個意思。胯的要領單講胯不好講,要結合腰臀和膝來講才好講明,胯向裡縮就是要臀微微後撅上翻,膝蓋微向裡合,大腿上裡下外地微微一擰,這樣胯就縮了。胯下落就是要臀向下坐,尾骨微微向下向前翻。有人說了,這不是矛盾了嗎?對,就是矛盾,在矛盾中求得平衡,就是身法了。膝蓋微向裡合合到什麼位置呢,合到膝蓋對准大腳趾和二腳趾,人的腳主要用力集中在大腳趾和二腳趾,而且這個方向腳的長度也是最長的,所以向這個方向用力是最穩的,如果是膝蓋對准小腳趾,則小腳趾力又弱,腳的長度又短,相對來說自然就不穩了。這樣做出來的外觀就是:臀既不凸、又不縮,胯根是虛含的,腰既不後凸也不過分前凹,微微帶一點向裡凹的自然曲線,一點而已。腰要是完全直的也有問題,違反了人的自然間架,彈性就弱了。
                     
這些做對了,裆自然就開圓了,凸臀則前裆合而後裆大開,縮臀則前裆大開而後裆合,都不對,只有腰胯自然中正了,裆才能開圓了。
                     
                  上面這些都是松的練法,松練到位了,就該緊練了。緊練不是讓你全身肌肉繃緊了練,是在放松基礎上的拉伸。頂勁仍是虛虛領起,下颌微收,勁沉到腳底下。因為前一階段的訓練,現在勁差不多真正能沉到腳底了,所以就會感覺到上下拉伸的特別厲害,現在要注意的是不能一說緊、拉伸,頭就使勁向上頂,這一使勁頂問題就大了,氣充頭、虛火上升,對身體極為不利;頭過頂則失輕靈,對技擊也不利。
                     
                  含胸和松時一樣,肩肘胯膝和松練時要點稍微不一樣。現在要沉肩墜肘了,肩要下壓、外開,肩的下壓外開跟手、肘高於肩或者手、肘低於肩無關,手、肘在任何位置肩都要有下壓外開的意思;肘要裡裹、下墜,這個肘的裡裹下墜跟手高於肘或者手低於肘無關,手在任何位置肘都要有裡裹下墜的意思。同時要略坐腕舒指,坐腕不一定要腕部彎曲大,腕部彎曲小時也要有坐的意思。這些要領做對了,就會有股沉漲的感覺直達手指梢,肘尖、肩頸連接部也會有沉漲的感覺,這就是有些人說的氣到了,其實就是筋肉的拉伸,不過這種拉伸確實對鍛煉經絡有好處。
                  
                     
                  胯緊練時要坐胯,坐胯就是在縮胯、落胯的基礎上臀再加點下墜的意思,下墜的時候注意胯仍然要保持著縮、落,胯不能挺出去。膝蓋呢要朝著腳尖的方向微微頂一點,一點就行,不要頂太多了。腳在出腳時要腳尖回勾,小腿肚微有些緊,這是在放松狀態下的一種拉伸,並不要用大力。這些做對了,腳尖、小腿肚、腿彎、胯根都會有沉漲的感覺。
                     
                  腰臀和松練時基本一樣,現在要注意束肋,小腹不象開始松練時松圓了,小腹微微向裡一收,肋骨微微上提,這就是配合全身的伸拔,同時要注意微微提肛,也就是所謂的谷道內提,微微而已,切不可用力過大,這是前一階段松練時所不要求的。
                      這一階段,可以說是自然的抻筋拔骨練法,只要一動,就是揉筋,根本不需要再搞什麼筋骨訓練了。
                     
                  緊練階段到什麼時候算完成呢?要能做到合以後,合簡單來說就是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但這還不夠,要全身一合無不合,怎樣才算合了呢?靜態的合不算合,要動起來能合才是真合,動起來一動無有不動、一停無有不停才行,但這停也有講究,全身各部位都要停在他該停的位置才對。該停的位置在哪裡?有老師教,一比一看就明白了,語言文字也不好說,簡單舉個例子吧,比如弓步時膝蓋的投影要在腳跟以前、腳尖以後,從側面看小腿是垂直的或微前傾的,膝蓋超過腳尖是不對的,但是膝蓋在腳跟後也不對,這樣看似重心不失,其實不穩了,向上的支撐力散了。軀干呢也不一定是垂直地面的,不要一說立身中正就以為軀干要垂直地面,高架馬步、偏馬步要軀干垂直地面,中低架的馬步、偏馬步軀干就要稍微前傾,為什麼呢?蹲的低,如果還想保持軀干垂直地面,那麼肯定膝蓋要前頂超過腳尖,形成跪膝,跪膝不僅僅技擊時勁不順遂,就算健身也有諸多問題,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造成膝關節半月板磨損,有人說,我蹲的低,軀干垂直地面,但不跪膝,這不可能,除非用繩子把人吊起來,人體的生理結構在那兒放著呢;弓步時也要具體對待,如果力向左右使,軀干要垂直地面,如果是前推,那麼軀干要微微前傾,後腿和脊背基本上是斜直線的趨勢,理由很簡單,骨節要對,骨節不對則力散。沉肩墜肘也是為了對骨節。手前推時以胳膊伸直略帶彎曲為度,兩臂左右分開時,兩臂和胸合起來是一個圓滑的弧形,象一彎新月。蹲的最低時大腿也不要和地面平行,大小腿之間的夾角不得小於90度,小於90度就容易被壓扁,同時運動強度反而會降低,對訓練也沒什麼好處,不過也有下蹲至臀部擦地的練法,那是為了強化訓練開胯活胯,而且這種低是一種動態、一個過程、一帶而過的,只是某一階段的練法。關於合也只能說這麼多了,語言在這裡確實顯得很無力。

                     
                  能合住之後再松練,這時是沉肩還是松肩,是墜肘還是垂肘,都不重要了,自然就能合適,合乎中庸。此時的松就是真正的松了,經過緊練之後,這時再松就有種沉著厚重的意味了,不至於漂浮軟塌。沉著中有輕靈,輕靈中有沉著,才是真正練拳。
                      能輕靈之後,就可以進入推手的訓練了,推手是干什麼的?要怎麼推?留待以後再講。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1

評分次數

  • wong5291

當然學習太極拳必須注意全身放鬆吸氣和放氣力道等動作都是很重要的,不錯多謝您分享給大家.
*****"一日之計在於晨  東西南北  橫衝直撞"*****
*****"一年之計在於春  東西南北  大地回春"*****
              大家支持"武術聯盟討論區"多謝
写得不错,谢谢了
版大,

太極中的「虛領頂勁」的「領」是指頸部的意思。
「領」在古文中指頸部,看我們打呔,呔的正式名稱是「領呔」或「領帶」。而不是「頸帶」乎。

「虛領頂勁」的全句的意思,並不如版大所說的:「頭要領起,但不可過頂,過頂則脖頸僵硬,要虛虛領起,」
「虛領頂勁」是指,頸項不要用力,以自然之勢,虛處而設。人的頸椎在自然中是有少新向前傾向的。當頸部放鬆之後便能有放肩之作用。而頭頂則要有向上微伸的「意識」,但不要頂。這樣腰背頸椎便有機會能找到自身的中正點。

而且版主所說的,可能太過仔細了。雖知太極乃自然之道,若要「得機得勢」便在於「天之道」。
在道德經中的張弓中曰:「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而這已經說出了太極陰陽二圖之說,而其陰陽之勢是不會停下來的,一停了便不能互相補充。所以練太極拳時,身體會有微動,便是含胸拔背提肛收腹,放胸弓背放肛凸腹,而循環不息,有如太極一圖。這就是為什麼每一個人練太極時都說出不同的身形。因人而異,因勢而取姿。如版主標題所言,松緊松緊之理也。
期待貼子延續...延續...再延續~
楼主这篇写得不错,老师教我的太极也很多都和你说的一样。

加多一点:不要急着练气,先把动作做好。
我是个好人,请相信我。

我最擅长扮树。
比较深奥,不太理解约,如果有埋图片就好啦
學習太極拳必須注意全身放鬆吸氣和放氣力道等動作都是很重要的,一开一合是太极的基本功夫,有云形于手,动于腿,转于腰,鬆于胯,力于背.
当然, 楼上的都写的非常好.真的好.加油
THANK YOU

松的感觉可以从紧中求

后学自中学开始先学了几年的跆拳道,后来才向几位高手学太极,再后来才断断续续的自修了近十年,发觉如果要容易的做到松,可先从紧方面下手。比如说如果在练习放松手的部位时,先把有关部位绷紧,维持一段时间,然后才放松它,这样,松的感觉就较易捉摸得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IT is very hard to study tai chi. i study tai chi many years ,just for heathy not for fighting.any ways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all of you gave alot of information s about tai chi.If any one have free video to partices taichi to share .it will be appreciate,
劣學正在學太極版大的分享正好可以稍補充老師講過的 但~知易行難呢 練到行雲流水談何容易
感謝分享
10# doitung192
這個練習方向有點正確。練太極拳身體四肢內裡必然要拉緊。初學者切記不能求鬆。鬆只要學習太極拳有經驗者因內裡拉緊的外在表現。鬆並不是練習目的,也不是練習手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