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1-12 06:11 AM 編輯 / M% q5 d+ D/ `, k0 I# S
tvb now,tvbnow,bttvb0 s" K: {3 c G% o! [8 z: w
陶傑: 雨果和我tvb now,tvbnow,bttvb3 m7 c) \, q0 p. V3 R
0 \$ |) A5 F% x1 e' L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3 `* C+ G" i O2 k2 K5 j4 H: V% |
電影《孤星淚》上映,改編自音樂劇,音樂劇又改自雨果的名著。# Q0 @7 Q8 o3 l" L$ O+ f# x$ Y x! ?
公仔箱論壇% a2 ]. C5 [" w
據說美國有一對夫婦,看完電影後大哭不止,感觸良深,覺得戲中的情節太慘。
+ U! J) y9 x/ n' ]/ Ytvb now,tvbnow,bttvb
1 a& k8 W. V: f V9 b% dtvb now,tvbnow,bttvb天真的美國人,會投胎,自從南北戰爭之後,生活富裕,又有信用咭無窮無盡的碌消費,那裡知道一個「窮」字怎寫?少見多怪,看到十九世紀法國的現實小說作品,也哭得死去活來,卻逗得他兒子大笑不止,把短片上了網,也算是一道甜品。! N$ c6 k2 L/ n
! `" R# ?; N+ m$ c: o5.39.217.76雨果是十九世紀歐洲的良心文豪,不但小說和詩並長,而且決定用一支筆改革社會,是一位文學的革命家。雨果天生是人道主義者,同情弱小,喜歡鋤強扶弱。《巴黎聖母院》就是寫中世紀神權對人性的壓迫。8 Y* p B1 D" [ J ~) `& X/ R6 g
5.39.217.76$ D, X& c6 D- M1 w; E# c/ R
雨果的小說以情節曲折見長,甚適合中國讀者口味,加上作品的反抗意識,清末民初,最早受到中國知識分子愛戴,因為雨果筆下的悲慘社會,與中國太相似了,特別是《孤星淚》:官府無道,酷吏橫行。
& C$ _+ X, E9 d4 q1 s2 f4 a* O s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K) u3 v r+ c+ {% k
但是《孤星淚》裡的法國再慘,也慘不過暗無天日的王朝中國。當年情僧蘇曼殊看了大受感動,用文言把小說譯出,並成詩一首。詩本身我記不得了,只記得頭一句:「師梨囂俄是我師」。師梨者,詩人雪萊,囂俄者, Hugo也。雪萊也是一位革命詩人,信奉無神論,性好顛覆神權建制。蘇曼殊視這位革命詩人為恩師,中國那時多風流人物,惺惺相惜,下啟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也不無道理。公仔箱論壇" @7 Q! T0 Y3 k% O+ z; l3 i; ^
$ s# b4 z$ h) r% g& u. p5.39.217.76十九世紀歐洲文學以小說見長,而小說也是寫實主義的大豐收期。法國有雨果,海峽對岸的英國狄更斯,也用冗長的篇幅,寫盡社會不平的現實。十九世紀長篇小說是時興,一來報紙發達,要刊登連載小說,二來那時有一股風氣,小說家寫作,都以「鬥長」為競賽。也許是受了俄國的影響,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人物繁多,故事由盤古開天闢地講到太空人上月球,若講故事的技巧差一點,也會令人掩卷。
3 U$ i: k; P4 z& ^' x8 w: B( y$ `3 O5.39.217.76
" p8 e& D$ _* X4 ^9 {8 C) O: C7 _5.39.217.76其次是當時寫作的題材豐富。十九世紀的歐洲是一個動人的世紀:工業革命初見成果,工廠處處興建,沒有技術的工人大量被淘汰,現代資本家形成,貧富懸殊對立,福利主義一時未建立起來,但十八世紀盧梭的人權思想卻百年發芽,自由知識分子抬頭,鼓吹平等博愛,法國大革命精神延續。
S0 T* _.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5 u' v4 ]9 b4 X3 n
十九世紀是一個激情的世紀,也就是今天許多平庸渺小的人恐懼萬分的「激進」時代。《孤星淚》裡的法國七月革命,就是法國大革命的續篇:本來推翻了王朝,建立共和,沒想到拿破崙出來標尾會,做了歐洲的大皇帝,拿破崙被英軍擊敗,法國出現政治真空,早被處死的法王路易十六,其波邦王朝的後裔、他的弟弟路易十八從國外流亡歸國,復辟王位。路易十八死後,又輪到小弟查理當政。查理玩了十年又死了,國會竟然選出路易菲力,不是做總統,而是當國王。如此狎玩,當然不會「政治改革」。
& t5 v4 Y1 m" E" v
3 F K$ C( r! |( E. {tvb now,tvbnow,bttvb《孤星淚》在如此背景下產生。十九世紀的法國政治沒有什麼人才,在大革命和拿破崙之後,進入「反高潮」。所以英國的歷史學家對十九世紀的法國興趣不大,但對一七八九年的大革命,研究功力用得極深。
$ L6 ], C# U, v. j
( S/ p& o* @0 U0 |) n0 F5.39.217.76確實,這樣的背景孕育小說家,是最好的土壤。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巴爾扎克的《高老頭》和《人間喜劇》,我在英國都讀過,先看英文,再用英法對照看原文,確實是小說中的珍珠和寶石。雨果的筆觸像梵高的畫筆,情感充沛,而巴爾扎克寫巴黎各階層百態,風格帶點陰冷,又像塞尚的蘋果了。看這兩家小說,而與幾乎同期的法國印象主義繪畫並賞,自然有許多心得。公仔箱論壇$ _; z; C% l+ o% A5 y2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J8 b3 T4 B7 K- I; @5 u
俄國小說到杜斯妥耶夫斯基,更將小說的人道和宗教推到頂峰。十九世紀百年,歐洲的文學把人性看透,令人看得蕩氣回腸。許多年前,在窩域大學的宿舍,從巴爾扎克到杜斯妥耶夫斯基,我看了一本又一本,不只當初是為了考試,最後為小說的情節精神所吸引,《惡與罰》令人掩卷痛哭。此時曙色透過玻璃窗,看見大學校園綠草如茵,清晨的鳥鳴盈耳,那樣的情景多愁善感得那麼美好,事過境遷,是一去不復返了。
3 H: Y& Z( z' P, l公仔箱論壇
! E* ]( l( f, R% ] k/ q6 l% g8 n/ e5.39.217.76香港的教育輕視文學,中國人傳統讀小說更遭家長稱為「勤有功、嬉無益」的頹廢行為,而不知道小說可以是文學中的極品。十九世紀歐洲長篇的風氣,一路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學者托金的《魔戒三部曲》也是厚如磚頭,在神魔奇幻中體現哲學和神學。自此,西洋的長篇小說已經寫到頂峰,最後沒有什麼人才了。正如唐詩之後,宋詩就不行了,明詩更加不堪。也就像倪匡說的,人在這方面的創作,配額用完了。% S8 D6 f) g/ Y7 {0 p5 m4 \( l
) {1 X* M6 e3 i
十九世紀中國的小說,在《紅樓夢》之後,清代雖皆是俗品,但今日看來,其文字的清麗也比今日滿紙的官腔濫調好得多。香港的教育漠視文學,尤其不看小說,是兩三代人的損失,一切只讀金融商管和 MBA,對人性的醜惡和陰冷缺乏了解。所以大陸人跟香港打交道十幾年,都把香港人的天真愚昧摸了個底透,覺得香港人笨。今天香港與大陸玩政治,一個是三歲小孩,一個是老人魔精,哪玩得來?看一齣《孤星淚》就感動得痛哭流涕的美國人,固然是缺乏文化根基的表現。公仔箱論壇. z' N+ s! P' U2 @! Q" u& M4 K
tvb now,tvbnow,bttvb' W& s, e. {+ _ A
文學修養是必要的,不是要培養蒼白的文藝青年,而是文字與歷史,能訓練品味、教化人性、從中學做人。雨果的小說,是虛擬的歷史,精煉的哲學,更是各樣營養兼而有之。書到用時方恨少,香港幾十年來所缺少、排斥、輕視的文史哲各科,包括小說,就像小孩成長之後,缺少了許多抗體,今日面對各種病菌,必付出慘重的代價。
6 U5 |. Q/ f N% [: ]. n公仔箱論壇, ?+ I s9 r& |4 I+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