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及廣府人一直把難為情、尷尬的局面稱為jy2,而寫法一般寫為「瘀」。但其實「瘀」是誤寫。所謂「瘀」,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積血」:「瘀,積血也。從,於聲」。即因為身體撞傷而瘀血積於表皮,而呈現青黑色的現象。積血青黑與尷尬並沒有直接關係,古亦沒有以「瘀」字解釋尷尬的情況。故這個「瘀」字只代表粵語中身體受傷時的那個jy2字。; n- z3 X" F2 S: }
5.39.217.76+ P: z+ y5 r9 y4 ?
作者解釋這個詞語jy2原應為「窳」。「窳」讀jy2,原意乃「凹陷低下」之意,其後引申出事物粗劣、人心敗壞以至人疲弱/懶惰等意。粵語的jy2就是承接了「窳」的低下之意,即解釋為感到「卑下、卑微」之意。古正有「窳隆」一詞,本為「凹凸對比」之意。但沈約的《奏彈王源》一文中有:『若乃交二族之和,辨伉合之義,升降窳隆,誠非一揆。』其中的「窳隆」即身份卑微與高顯的並列,這亦顯示出「窳」字有「卑微」之意。故「窳」可說是jy2的遠祖。
7 d6 B( ^2 D) I5 p) d. [, w4 `
; K5 I) F0 @7 u( A- i而且,稱感卑微羞愧的jy2不是廣府話的專利。現在山東話亦稱丟臉、難為情為「窳」,與粵語同出一源。而牟平話說「丟人臉」是「窳俚向道」、「太丟人」了說「窳俚不夠」。另廣府話的jy2作動詞時指挖苦別人,這個jy2亦應寫作「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