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沈旭暉:魔鬼政治學——為什麼印度社會姑息強姦?

沈旭暉:魔鬼政治學——為什麼印度社會姑息強姦?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c0 Y0 F! ^

- b" A2 t; a! f" B5.39.217.76

) g; A9 W/ j9 ~. v* i/ b& h# ?印度巴士輪姦案引起全球迴響,成了改革的契機。但印度社會一直姑息強姦,關鍵是「強姦政治學」在印度社會已有其病態「功能」。這就像貪污在一些極腐敗的國家,成了其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認真肅貪,就會徹底顛覆整個社會結構。" e! w7 m/ d% T* W; ?8 q. W
tvb now,tvbnow,bttvb* t  n. n, y3 D( Q6 ]3 B8 I" v
強姦、換婚與男女比例( q$ i% ?  j* h( i0 [; r" B

- `* d. s  f+ J, ~不少人認為印度教的殉葬傳統、種姓制度、重男輕女等文化,都是導致印度女權低落的主因。但更重要的是,這結果導致印度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目前的官方數字是1000:914,非正式數字可能更高。為解決這問題,據《獨立報》報道,印度一些地區盛行試婚、換婚、租婚等約定俗成。可以想像的是,這些行為有時是被安排的、並不一定由女方自願進行的。換句話說,某程度上和強姦相差無幾。而印度強姦案有極大比例,正是由社區的鄰居、宗族、熟人所為。對地方政府而言,要是強硬打擊強姦,可能令過剩的男性人口需要其他渠道宣泄,反而構成其他社會問題,才寧願得過且過。
$ ]8 d5 Z! G3 d8 P% M' }% o4 m公仔箱論壇2 g' C/ O* x0 T9 M: g
後殖民時代的「男人氣概」' s/ v1 k( d& \) l$ ^# O5 L: b

: {1 p4 R2 D  w9 A5.39.217.76另外有一派學者認為印度男性性格扭曲的原因,和英國殖民主義有微妙關係。例如印度社會學教授Sanjay Srivastava日前在《印度教徒報》撰文,認為當年殖民主義者合理化管治的理據之一,就是說印度男人「不夠男人氣概」、不能自治,嚴重傷害了印度人民感情。因此印度獨立後,男人為了證明自己充滿「男人氣概」,就刻意在日常生活過猶不及地表現出來,這又被當權者和後殖民時代的民族主義混為一談。其實,這理據背後有也許更深一層含義:假如獨立後的印度政府是有意無意間縱容「男人氣概」,作為「人民當家作主」的證明,就能無了期拖延政府應該進行的社會改革。一旦印度的「強姦文化」被打破,男人對政府的正常期望不能再被抑遏,政府卻擔心吃不消。6 I. `' z6 t$ N7 M
tvb now,tvbnow,bttvb) G6 J4 v: |! w: r& Z/ ]. [0 W) Q
印度官僚主義一直備受批評,強姦案屢見不鮮的原因,包括破案速度緩慢、法律程序冗長,受害人情願忍氣吞聲,也不願在程序中再受煎熬。從這次輪姦慘案事主男友人的控訴、特別是對執法者態度和效率的控訴,已可見一斑。結果,管理強姦慢慢變成了變相地方自治的一環,各地私刑普遍,無論是針對強姦犯的私刑、還是強姦犯針對不順從婦女的私刑,都不時被地方政府漠視。換句話說,地方政府把應該用來防止強姦的開支省下,把責任下放到一般平民,才有貪污空間。一旦嚴打強姦,地方政府得同時改革司法、執法、行政、醫療等諸般效率,貪污空間就大為降低,而印度官僚薪金極低,沒有額外收入,又可能造成其他問題。
& _9 h' t. ^+ M2 M& o5.39.217.7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4 ~6 e3 w; o+ i
婆羅門女精英與基層婦女受害人5.39.217.76/ D3 X  D3 u7 Z3 V

, p8 p& |: H" K4 @: A最諷刺的是印度婦權如此低落,國家最精英階層卻盛產女領袖。例如昔日的印度鐵娘子甘地夫人巾幗不讓鬚眉,曾下令把「午夜之子」予以閹割;現任印度國大黨領袖索尼亞.甘地不但是女流,還是外族;印度國會議員也有不少女性精英,一律雍容華貴。單看上層結構,實在難以想像基層婦女的慘況。其實,這兩極的婦女,是有其共生關係。表面上,印度政府也尊重女權,2009年起,更在地方治理的PanchayatRaj框架其中一個層級,定下男女議員的1:1比例。但實際上,能夠參與政治的印度女性絕大多數來自高種姓家族,她們既有家族背景被提名、又較容易得到女性選票,就成了政壇貴族,對此華中師範大學學者劉筱紅與其學生,曾做了頗有參考價值的和中國的比較研究。既然印度女精英的權力來源多來自種姓,就不大可能改革傳統,否則她們的地位同樣會失去;而基層婦女以為有了「婦女代表」,卻又麻痺了抗爭的心態。此案審結後,究竟印度女權能否改善?相信枝枝節節的改革總會有的,但要改變本質,殊不樂觀。
# Y6 n7 N& f% }; d8 |( r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5 |% [- V6 Z' o8 O* T# J
5.39.217.76/ R8 D, X/ D& H5 {" R* C8 y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研究月刊》總編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