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死刑的思辯:若難廢死 先求慎判

台南割喉案凶嫌一句「殺一個人不會判死刑」,攪翻政府一年多未執行死刑的紀錄,六名死囚因而被送上刑場。這說明了社會文化底蘊對接受死刑廢除,還有相當的距離,遇有殘酷罪犯挑釁,死刑囚籠便要少掉幾人。公仔箱論壇/ k8 t3 w4 V$ j: ?' D4 M% j: B
就在這種氛圍下,最高法院首度召開死刑的量刑辯論,五名法官要判一個人死刑,不可再只審閱文書、關門決定,還須打開大門,聽取各方的意見,始作定奪。公仔箱論壇/ R, u( n0 d; c1 ?) Y3 q2 {9 }
看今日依法處死的艱難,很難想像在剛解嚴不久的一九八九年、一九九○年,最高法院曾經分別判決近七十、八十名死刑犯,而且判完不到一周就執行完畢。
( {* a/ S9 u% L  Y9 d: J公仔箱論壇那是個對死刑毫不遲疑的年代。偶有的騷動,是原住民湯英伸殺害老闆一家三口案,湯的出身與社會應負責任的論辯,稍稍探出了頭,質疑死刑的決定與執行。
) _, v2 X: K. v6 itvb now,tvbnow,bttvb推動廢除死刑的團體,從法務部長馬英九緩簽蘇建和三人死刑令開始搶下灘頭堡,接著爭取在死刑執行前增加多重審查程序,執行時日於是逐漸推遲;前法務部長施茂林中後期默默停止執行死刑,及歐盟廢死的聲勢,隱隱推波發酵。
/ _% q  {9 p5 S& \王清峰接任,持續不執行死刑;直到她打破沉默公開表明不執行死刑,死刑與廢死之爭才突然攀上高峰。* b. g* k+ |, J) d' q) G
這段過程告訴我們,廢死的動力,是由上而下成形,進而蔚成聲勢。廢死缺乏深厚的社會土壤包容,很容易鬆動。廢死的主張,強調重視罪犯的生命權,相對的,便難以兼顧被害者的生命權,與社會大眾對公道正義的感情。5.39.217.765 h7 S! T1 \# K4 J  U; j
因為這樣的發展,我們的社會總是在相互激盪的情緒下面對死刑存廢爭議。支持廢死團體不斷擠壓政府,政府投機迎合,卻又在特定案件壓力下重啟執行;廢死與否,就在一次又一次相互叫囂中更形對立。
! i5 D6 }, s* s7 N6 y現實是,我國的多數民眾支持經由法律程序判決被告死刑;故而,廢死與否,我們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辯,深一層地面對死刑所及的各種人,各種事,各種價值,反覆思辯死刑存廢的理由、人性尊嚴的意義。最高法院的死刑辯論開啟了一個很好的思辯平台。
# E4 e. u6 ~" a9 D1 F% u; c5.39.217.76在首次辯論中,我們看到許多深埋在過往判決中的幽微。我們看到被害人家屬的苦與淚,乃至家族的辛酸、變故;看到檢察官面對廢死政策的掙扎,對是否求處死刑的徬徨;看到被告律師呈現被告凶惡犯行外,人性溫情的一面。
! T5 k! H( g2 m8 |$ t. @: N還有法官對於判生或判死的長串考量。多年前殺人,如今再犯,如何評價;一審不判死,二、三審什麼情形下可以改判?應如何看待被告的家庭背景、社會責任,人性尊嚴?怎麼樣才算被告誠摯的賠償、道歉?公仔箱論壇5 h8 c; E( f/ ?) ?4 V, @  C
以被害人家屬意見決定被告的生死,是尊重家屬,還是賭運氣;政府不求死刑的政策,可以拘束被害人家屬的心意嗎?死刑與無期徒刑的生死之隔,以何區分?過去要奪人一條命,全在法官心裡的一本帳,爾今全要翻出來,一條一條計較。
0 M+ X, w! g. q! [& _' f0 f  ]公仔箱論壇當然,如此計較,正是尊重生命的表現。如果說,死刑判決是避免民眾直接「以暴易暴」的社會契約,契約約定將決定權交給法官,法官當然不能隨機搖擺,憑著感覺下判決,而應該釐出一些客觀的標準。公仔箱論壇+ L6 J7 U- }5 m8 x4 o& D
這些標準,代表社會對於生命價值中各種因子比重的評比。這些因子比重,經過辯論淬鍊,不但必須盡可能拉齊不同被告之間的生死線,也時時在逼人省思生命的價值。
6 h0 c. D8 R2 R9 w) e死刑存廢之議,從毫不遲疑地判決、執行,到廢死的萌芽、壯大,如今可說到了盤整、思辯的時刻;既然死刑存廢絕非容易的議題,何妨從慎判、精判死刑做起。或許有一天,死刑判決會消失,但那必須是社會共同的選擇,這種選擇,才不會再因特殊個案的挑激而有起伏。
9 z9 x6 T! g8 e& Y6 f( o- W9 @5.39.217.76《聯合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