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3 z) i/ {) d
 | 閩東式建築石砌外牆,耐寒耐雨,更展現福建漁民強悍的移民特性。 |
| 在津沙,望著閩東式石砌建築聚落、腳踩著紅磚道,寥寥無幾的行人,時間宛若停滯於百年前,馬祖還是那個捕魚曬網的漁業時代。 「津沙」村,兩個水字邊的村名,道出津沙曾為漁村的歷史背景;最早可溯及清朝乾隆年間,臨海、漁獲頗豐的津沙,成了福建漁民往返兩地的最佳停駐點,逐漸發展成馬祖南竿島中第二大漁村聚落。
+ {6 r9 p4 u. I# v0 |3 K, ] | 位於南竿島津沙村,仍保留百年前古樸樣貌。 |
| 村內保留了百年前閩東式石砌建築,先以福州杉木為架構,再鋪上花崗岩石砌外牆;石砌外牆耐強風、耐雨淋,窄小窗戶與大門更暗示著過去曾有一段海盜猖狂的日子,展現福建漁民強悍的移民特性。 不過自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因戰爭、戒嚴關係,津沙漁民無魚可捕多數已移居台灣,原本只剩4戶。近年政府重視文化觀光,貼補當地屋主修繕古厝,這才促使不少居民願意回鄉重新裝修,不少老屋已改為民宿,一晚不到千元,別具特色。 V0 N6 @; z" z( ?# x m8 P+ }3 g
, X) k* h5 w: E6 Q' C5 J: p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p6 S+ c- ^ P& u5 |# j6 k7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