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台北應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美國占全球生產總值由五成下降至兩成半,與此同時,中國占全球的比重,已上升至一成甚至一成稍多,因此人民幣的重要性正加強,但流通性仍然不廣,不及港幣,甚至可能不如台幣,主要原因,是人民幣不能國際化。
) I0 Q, x8 ~. g3 T, M4 M5.39.217.76$ G* ?8 z& |! |9 V3 L0 g
要國際化,就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步是成為商業上的交易貨幣,人民銀行與阿根廷、白俄羅斯、印尼、南韓、馬來西亞、蒙古、香港等國家或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管理局,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可惜台灣未有參加。第二步是成為區域性的投資貨幣,但人民幣的升跌仍由政府調控,而台灣所存人民幣的數額比香港少得多。第三步是成為國際性的儲備貨幣,全球只有南美的智利與非洲的奈及利亞有這個嘗試,因此只是象徵性的,因為連到台灣亦未有參與,原因是人民幣仍未國際化。公仔箱論壇$ [0 o9 Q/ L- P4 v

' T% `' r* {/ }2 \1 A' Gtvb now,tvbnow,bttvb國際化的另一步,是成立多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第一個當然是香港,跟著是新加坡,最近是倫敦;為何兩岸開始了緊密經濟合作以後,且緊密的程度,甚於新加坡與倫敦,台北未能成為另一個中心呢?5.39.217.76! X5 ?$ m  p2 T  Y9 H

4 |6 ^1 k. v+ _0 }6 r  [5.39.217.76香港的條件當然最優厚,有自由、健全、西化的金融制度與法律體系,其知名度與競爭力是國際性的,這點是台灣略為比不上,但很容易跟得上的。兩岸地理位置接近,經濟關係密切,語言文化相近,台灣與香港是平行的,當然比新加坡及倫敦更為優勝。( n9 J# a5 x& x0 p

, `' S2 w# W9 U公仔箱論壇2007年,台灣的中華銀行倒閉,原因是和它相關的力霸集團倒閉,且政府是後知後覺,這種情況,香港絕不會發生,可幸不久匯豐接收了中華銀行,其後政府不斷把金融系統完善化,完善化的結果,是台北已具備成為人民幣另一個離岸中心的條件。在此階段,政府應當進一步把金融系統國際化,新加坡的銀行雖然未完全國際化,但最大的大華銀行、華僑銀行,起碼已經是區域性的銀行。
4 ]% c4 M6 C; J: z0 _$ g# stvb now,tvbnow,bttvb
, Q  d% Q9 |7 o台灣的金融規模,甚至比不上周邊一些國家,那麼又怎麼辦呢?這是一種開創與嘗試。猶記60年代開始,美國金融要向外擴充,其時倫敦的金融規模,遠遜於日內瓦,甚至法蘭克福,但自從爭取到成為離岸美元交易中心及離岸債券市場中心後,倫敦的金融地位便立即躍升,僅次於美國,是歐洲的龍頭。人民幣國際化以後,會成為國際金融的明日之星,台灣為甚麼要放棄這個機會。何況,目前人民幣正加速國際化,大陸絕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在兩岸經濟合作的框架下,甚麼條件都可談,甚麼優惠都易拿。. q% l8 Q/ v! C- m, Z& R

  L) I4 K" J, \( I; x% u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應分階段、按緩急進行。第一步的服務對象要以台商及台灣居民為主,實行兩岸貨幣相互兌換,台灣本土的人民幣戶口會像香港一樣激增,因為利息較優厚,又有升值潛力。第二步是建立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預期這個市場的交易每年會倍增。第三步是利用人民幣離岸業務融資及發行公司債券,擴大台灣企業融資的管道。相對而言,大陸亦可受惠。( c# }  Z3 e' G- S0 B- e# [8 z; k
tvb now,tvbnow,bttvb& ^. g- C. p7 w' X& ~9 V  ?& h* U
台灣若然現在開始籌畫,為時不算太晚;雖然不能和香港比較,但起碼可爭取次級的地位,甚至可趕上新加坡與倫敦。tvb now,tvbnow,bttvb. s8 E( ]; {- \7 Q. l$ h
) V% E5 J5 Z$ H: k- \
tvb now,tvbnow,bttvb( n; c$ n4 ?8 e0 t0 _

: R" c; N8 D" s7 {" c0 A7 x8 N$ |tvb now,tvbnow,bttvb
% m3 u/ c/ b" R- k' K7 v3 q世界新聞社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