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壽標購國華人壽以後,一躍成為國內第六大的壽險公司,但全球人壽加國華人壽,是否真的可以帶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則仍待進一步觀察。 從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已有荷商ING集團、美國萬通集團、美商AIG集團、美商大都會人壽…等撤出台灣市場;至二○一二年,已有九家外商壽險公司為國內業者承接,特別是金控的表現相對強烈,因為「銀行通路加保險資金」的雙引擎功能,不僅可以為業者搶下更大的金融版圖,而且也會給投資人帶來更大的利益,而這也是國外壽險業出走,而國內金融機構前仆後繼的主因。 然而,這次國華人壽在第三次的激烈標售過程中,得標者既不是呼聲最高的三商美邦人壽,也不是志在必得的中國信託人壽,而是由總資產相對較少的全球人壽拔得頭籌,分析其原因:一是從金管會立場,在經過三年接管以後,國華人壽的經營不僅沒有轉好,虧損反而愈來愈大,因而急於把燙手山芋拋出;二是從全球人壽立場,金管會已幫其負擔了八百多億的費用,且又有鬆綁條款,對其未來金融版圖之擴充具有很大的效益。 雖然金管會對全球人壽開出必須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強化公司財務等六大條件,但同時也對標購者釋出許多善意,因此全球人壽也承諾長期經營決心。唯若從第三方的投保人或消費者的立場來觀察,全球人壽曾經減資,且總資產比國華為低,此一標售結果是否會帶給投保人更大的疑慮,則仍待觀察。 在保險業經營績效普遍不佳的情況下,政府利用安定基金付出近千億元的賠付代價,等於讓所有保戶資金都受到損失,而保險市場中仍有多顆地雷尚未引爆;當此之際,宜利用此次國華人壽標售案所衍生且應清理的一些經營問題,徹底瞭解各家保險公司的體質,讓投保人真正瞭解其所投保公司的業務與財務狀況。 自二○○八年以來,國內幾家保險公司雖曾有過資產評比,全球人壽排名第九名,顯示財務及業務狀況尚佳;然而,由於壽險業者接受信評的時間已久,更有一半以上的保險業者均未經過評比,人民無法瞭解保險公司的真實情況,對其未來的發展相對不利。 壽險公司基於追求最大利潤與規避風險的考量,對於某些投保人可能會要求事先體檢;然而,基於國家保險業的正常發展,以及保護人民權益的考量,此時正是壽險業者在接受客戶的投保之前,應該先行接受檢驗的時刻了。
# s/ m" D: E1 L/ K; v! _5.39.217.76
9 p6 d+ c3 L3 E. l2 F2 T" K( q* P5.39.217.76【2012/11/29 聯合報】
* A. ?) X, \- n+ B( c) b* [tvb now,tvbnow,bttvb
# A$ k8 h4 e( s9 E- ^# D公仔箱論壇; [, S% z" K$ V!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