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北京治港背離李瑞環“荼垢”論

中國大陸《生活》雜誌的聯合出版人,也是《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專欄作家許知遠最近在亞洲週刊撰文,重提中共前領導人李瑞環於一九九五年在一次談話中,把香港的治理比作“宜興的茶壺”——茶壺中的茶垢才是名貴所在,不識貨的人刮掉它,反而毀了茶壺的價值。當時任中國政協主席的李瑞環的講話,讓很多人獲得一時寬慰。這個準確的比喻,令人覺得至少黨內的開明人士仍能把握到問題的本質。tvb now,tvbnow,bttvb! T9 K# O2 i$ {, V: K3 o- ^0 }
tvb now,tvbnow,bttvb1 ~% W4 s5 u+ F0 A0 |. N% _+ _- c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中,胡錦濤對於港澳部分的發言在香港引發了一陣驚恐,香港人的民主訴求、對中聯辦日益明顯的干預表現出的不滿,被北京理解成“港獨”力量。這是極權政治再熟悉不過的論調,它把任何不同於自己的聲音視作異端,把異端又視作敵人,而不斷創造敵人,則是它保持自身權力與合法性的方法。許知遠說,在過去,當你創造了“階級敵人”、“幕後黑手”這樣的概念時,也意味着你可以把自己的政治與經濟失敗,全都推給這些力量。而在香港的問題上,當北京使用出“港獨”來形容不滿聲音時,也表明北京不承認自己在香港政策的失敗與技窮,把責任推給即使不是無中生有、也是被極度誇大的“港獨”勢力上。
% X* h# ^0 {; f4 B. k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y% U! Y0 M' Q# }2 f) q" @
十一月二十二日,也就是許知遠文章見報的同一天,北京官員﹑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最近撰文重申香港需就《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香港輿論一片嘩然。張曉明的文章題目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刊登在親北京的香港《文匯報》上。張曉明說,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應高度警惕鼓吹“全民公投”、“城邦自治運動”等有違“一國”原則的言論。中央“要繼續堅決反對,並採取相應措施,更有效地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對港澳事務的干預”。
1 N1 b* ~3 E3 A* Y9 i公仔箱論壇! c$ J6 |: C% s. x4 O) Z5 G$ o
民主派發表聲明譴責文章扭曲事實,影響香港自治性。有專家曾經分析,“城邦自治運動”只是港人表達對中國政府不滿的社會運動,參與者只是希望香港能擁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權利。中國政府卻把該運動錯誤解讀爲“港獨”的現象。民主派人士劉慧卿促請香港政府在未有普選前不要爲二十三條立法。民主派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表示,張曉明的文章指出,有關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的指控毫無根據,反而目前只是有證據顯示中國政府介入香港的選舉和事務。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北京對香港問題已逐漸失去耐性。3 v8 n. J3 r8 t  t
7 i& ~9 j, V0 \/ a! R
出版人﹑專欄作家許知遠說,北京和香港的矛盾是根本性的,是體制上的對沖,無法僅僅通過政治手段來解決。許知遠說,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看到北京的大員們粗魯地清掉茶垢,還理直氣壯。當他們創造了“港獨”這樣的名詞時,一定不知道莎士比亞在《麥克白》中的警告,語言是有魔力的,你說出了它,它就會纏繞着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