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 K; `, t1 K' y( g D0 n1 @
| 公仔箱論壇' h5 }) p6 N% A9 n
| [/td][/tr][tr][td] [/td][/tr] [tr][td]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與埃及外長阿姆魯在開羅宣布以巴達成停火協議,暫時紓解了愈演愈烈的戰爭危機。能完成這項艱鉅的調停任務,關鍵人物不是台上的兩位,而是數月前才當選的埃及總統穆希,他證明自己有能力扮演維持區域安全的角色,而以巴雙方也知道和平比戰爭更符合各自的利益。 這項停火協議能維持多久,仍有待觀察。真正困難的部分,不在節制以色列的轟炸或出兵,而在如何約束「哈瑪斯」及其轄下恐怖組織的濫射和攻擊;此時,穆希是唯一能讓哈瑪斯「聽話」的人,這是停火協議成功的密碼。過去數十年,美國透過穆巴拉克的親美來維持當地形勢,在「阿拉伯之春」後,埃及自由選舉產生的穆斯林總統能以不同手法主導區域和平,一方面提供哈瑪斯發聲舞台,一方面又能說之以理,按捺其盲動。這點,連以色列總統裴瑞茲都表示佩服。 以色列願意接受停火協議,原因不外:一、元月大選在即,執政黨需要表示強硬以贏得選票,但若真的開戰,未必是人民所願。二、二○○六年前總理奧爾默特對黎巴嫩出兵,短短時間內痛失民心,前車之鑑不遠。三、近八日的轟炸,已摧毀哈瑪斯的主要機構,但也波及不少無辜百姓,若不見好就收,恐將在國際社會徒留「好戰」形象。四、總理內唐亞胡曾誇稱自己任內沒有戰事,他也希望能維持成果。 一百六十二比五,這是以巴八日衝突的「戰績」:以色列的轟炸導致一百六十二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僅五名以色列人死於對方的火箭攻擊。其間,以色列啟用「鐵穹」防衛機制,表現出八成以上的攔截佳績,讓世人矚目。然而,以色列在軍事上的優勢雖仍遙遙領先,它外交上的處境卻明顯不若以往。在此次衝突發生後,不僅埃及召回了駐以色列大使,土耳其甚至驅逐以國大使,並指控以色列為恐怖主義國家,企圖對加薩進行「種族清洗」。連友好的土、埃都變臉,顯示以國驟然發兵必會引致鄰國反感,也不易得到國際同情。 從以色列的立場看,要保護國民免於來自加薩的火箭攻擊,當然是正當理由。然而,報復的手段與目的是否對稱,及今天的軍事勝利是否會成為日後追尋和平的負擔,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尤其,「阿拉伯之春」已為中東帶來不可逆轉的變化,除了鄰近國家威權政權的瓦解,「哈瑪斯」幕後的支持力量,從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等極端國家轉為較親西方的埃及、土耳其、卡達等國;相形之下,先前選擇支持羅姆尼的以色列,最後卻面臨歐巴馬成功連任的窘境,就愈發形單影隻了。 從這次雙方衝突一夕升高到最終達成停火協議,人們可以看到,和平與戰爭真的只是一線之隔。挑起戰火爭端的,通常是少數的極端分子,他們散播的仇恨和憤怒卻極易於感染。相對的,要在衝突中穿梭調停讓對峙雙方各退一步,卻是困難重重,若無平日的交往及信用不可能奏功。以這次衝突為例,主要是以色列對加薩少數好戰組織在忍無可忍下以牙還牙,但它動武的結果,卻反而讓哈瑪斯組織變成了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相形之下,正致力推動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國」的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在整起衝突中卻被徹底邊緣化,毫無角色可以扮演。 這就是和與戰的弔詭:處在灰色地帶時,人們的價值判斷往往失去準繩;一旦回歸清明,再熱血的鬥士都必須正視多數人對和平的渴望。第八次以巴大戰沒有爆發,要感謝埃及和美國的調解,也多虧以色列和哈瑪斯領導人沒有拋棄自己胸臆中對和平的渴望。儘管以巴對峙仍然懸而未解,但雙方能對開戰保持忌憚,在紅線之前及時止步,畢竟顯現了克制的美德。 「阿拉伯之春」風潮吹過北非和中東,在此刻,能讓埃及在以巴衝突中成功扮演調人,顯示這股春風並非浪得虛名。
' L! a! h' d: k& i* F2 F3 R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0 \1 s5 ~( V& U& O6 B
【2012/11/23 聯合報】
- b( H& V* H' B2 z3 w! J# r公仔箱論壇[/td][/tr]tvb now,tvbnow,bttvb$ P. Q9 o; j, B, C1 k
& e+ C0 x b0 `9 r! W& Y5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