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社論】: K1 i; O: H9 M. I
| 公仔箱論壇1 c+ X* D4 i" }' q0 A, J
| [/td][/tr][tr][td] [/td][/tr] [tr][td]在重返執政道路上,民進黨又錯失了一個重要的機會。中常會通過成立的組織,仍然叫做「中國事務委員會」,而且由黨主席蘇貞昌兼任召集人。本來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個組織上的調整,是著眼於民進黨必須在兩岸政策的訂定上有新的角色和路線,然而一開頭就給自己設上了種種障礙。 這不是民進黨內部家務事。昨天的中常會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各方評論與預測,民進黨不能假裝這些意見不存在。事前的評論與預測,明白地針對兩點而來:第一是這個委員會將以「中國」或「兩岸」命名;第二是才剛剛訪問中國大陸的謝長廷是否將出任主任委員。如果以「兩岸」為名,讓謝長廷在兩岸政策上有更大的發言權,都被視為是緩和民進黨強硬台獨立場的重要姿態。 可惜,民進黨無視於難得的輿論「做球」機會,也不願更虛心理解這種輿論氣氛背後反映對於民進黨的期待,在兩件事上,都做了固執己見的選擇。很顯然,在兩岸政策的路線上,民進黨還沒打算「解嚴」! 這樣的決策,一方面強化了民進黨既有的意識形態立場,等於是委員會開張之前,已經先送了一個不友善的臉色給對岸,怎麼可能有助於營造與中共互動、理解、討論的氣氛?若不擬跟中共互動、理解、討論,又幹嘛成立這個委員會呢?另一方面,此舉也強化了民進黨在台灣內部的僵化台獨形象,讓民眾多生疑慮,也無法放心。在國民黨執政成績不盡合人意的時刻,民眾感覺迫切需要一個更有力、更有作為的反對黨,尤其是一個看來能讓人放心選擇下次輪替政權的政黨,民進黨竟然不是挺身而出表現更大的擔當,而是退縮回到「反進步」的路線上。 或許蘇貞昌主席及部分民進黨人士,真的忌憚獨派可能的反彈,或真的很不願意看到謝長廷藉此擴大黨內的影響力。然而這樣的考量算計,和關鍵時刻的台灣整體前途利益相比,孰輕孰重,會那麼難判斷嗎?今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落敗之後,曾內部檢討過增加與中國互動的機會,可惜那扇窗又被民進黨自己給關上了!
! P# d" l/ {- W2 }tvb now,tvbnow,bttvb q w! ]% Y1 W3 |' Y6 Q6 B
【2012/11/22 聯合晚報】
$ N' o0 o4 U: R7 Q5 ~6 A2 Y: ftvb now,tvbnow,bttvb[/td][/tr]
& x# C' _) m7 D9 \. a+ M* P& [8 Z5.39.217.761 S4 v4 [$ ?.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