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認識真實中國 非靠國教赤化5.39.217.769 ?+ z1 |8 u7 Z9 @( Q/ k
' d4 [* N1 c- Y4 {" j! @*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 b- @; z& b9 D: Y' {5.39.217.76有關德育和國民教育科的爭論自7月以來愈趨熾熱。按港大8月下旬民調,盡管57%市民反對政府在今年試推國民教育3年開展期,特區政府仍寸步不讓,並提出不同理由合理化其強硬立場。那些理由充分嗎?" K8 W& o) n7 \9 L! @
公仔箱論壇. v# Z9 R1 l1 s; A' A0 h$ f5 ^
首先,梁振英說學校及教師可自行編定國民教育科教材,彷彿教師在教該科時有完全的自主。實情是教師必須根據國民教育《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課程文件指引》(下稱《指引》)教學。tvb now,tvbnow,bttvb/ k* G4 T5 i2 m' z5 {9 ?4 G
5.39.217.760 \- n! ?1 f* q
今年5月,教育局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主席李焯芬在《香港新政府如何推動國民教育》思想者論壇上,提到「如果3年之後有學校不跟隨《德育及國民教育 科》課程指引來開辦課程,教育局會通過視學制度來處理,視學小組會指出其不足之處,要求糾正」,並指教師必須達到教育局所訂的「教學標準」;教育局將來亦可以學校偏離《指引》為由,對學校在財政及學生派位上施壓。這種鳥籠式的自由與真正的教學自主相去千萬里(註1)。: t0 W' T; J7 N, t0 e, J
公仔箱論壇 |& [" \# Y3 i. z' q
教材走向規範 學校恐難自主tvb now,tvbnow,bttvb" t8 |% B* E" u# m6 Z
tvb now,tvbnow,bttvb) d1 k/ h8 J9 `4 `
在教材方面,梁振英曾經承諾,教育局會將教材放到網上平台,讓公眾監察。但在同一場合中,李焯芬卻指國民教育的教材,將來可能會有「更規範化的做法」。言下之意,即教育局會將教材盡量統一,假如是朝中央教材方向進發,後果將不堪設想。
9 w) o( R- M; u {+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Q* [7 K! _! T
另一方面,雖然當局指德育和國民教育科將以「校本化」形式推行,但李焯芬卻明確提到「10年後有了更多經驗,也許會有更好的平台做中央式的設計」。種種迹象顯示,所謂「校本化」及「沒有官方指定教材」之說,只是緩兵之計。課程一旦落實,學校根本沒有自主教學可言。
, R0 o7 j9 N9 Ltvb now,tvbnow,bttvb
& A+ R7 ?( r1 \; e4 Y. O9 u公仔箱論壇硬銷身份認同 黨國混為一談tvb now,tvbnow,bttvb; b* V6 C! J$ T8 Y3 [" ]% p.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H. K3 C9 N4 z6 l' }. @
其次,梁振英說「國情」部分只佔內容5%,有信心公眾在了解事實後便會釋疑。但該數字如何計算出來?若有問題的「國情」部分涉及洗腦,則無論佔整體內容有多少,都不應存在,況且分量輕不代表毒性輕。正如教育局在審批中史教科書時,若書中有一個部分指日本二戰時在南京不是進行大屠殺,也不會准許出版商推出市 面。同理、若國民教育包含鼓吹盲目愛黨的內容,即使只有1%,都不應該在學校推行。tvb now,tvbnow,bttvb, @1 d+ R1 I- N* t4 w% ]
tvb now,tvbnow,bttvb% d7 N$ k* r# }# E* T7 R; E4 x, u
第四,政府說國民教育不涉及洗腦,但《指引》只不斷重複學生要確立國民身份認同、愛國心,對國家建立自豪和歸屬感,又完全避談中國的政治現實。例如《指 引》對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隻字不題,更遑論談及一黨專政帶來的貪腐問題;對「國家」、「黨」、「民族」、「公民」等概念更是含糊不清,將愛國與愛黨混為一談。真正認識國情教育,是鼓勵學生反思國內當前的社會問題、民主及法治的發展、公民權利等議題。若過分放大國家的「光明面」,國民教育只會淪為「洗腦式」 政治意識灌輸。
9 |7 E& ]: n' o4 N+ `5 ?, L0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5 `& c+ A7 {8 {; @+ e8 O
關心內地事件 港無「去中國化」公仔箱論壇+ s( A# v) C1 F" ]* q4 e
' [- S1 Y; V" \5 i! C第五,近年不少科目已包含了國情教育的內容。例如高中必修的通識科之「當代中國」單元、初中的生活與社會科、綜合人文科和公民教育科,另外還有兩科歷史。更何況現時通識科的「當代中國」單元,對中國社會政治等弊病已避重就輕,對六四、文革等近代史避而不談。為免架床疊屋,我們應先優化通識科,而不是額外加 開問題多多的國民教育科。tvb now,tvbnow,bttvb& U! y9 _: I8 T.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7 [5 g4 d7 J2 t4 [4 z: ]+ Q
最後、有論者指反對國民教育是鼓勵「去中國化」、拒絕認識中國。事實上,本地反對國民教育的眾多團體希望推動的,正正是全面地、批判地認識中國。如果香港社會真的有所謂「去中國化」的趨勢,港人也不會如此關心六四、李旺陽、保釣等事件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N0 f. d$ I, V' M. @5 `5 K- y
" H2 g4 {+ V- [0 q4 M, O+ ]# e5 |5.39.217.76其實民間社會憂慮的是,是香港日漸赤化,港人會像內地人民般,活在中共政權的謊言下,不能認識真實的中國,而下一代更受洗腦式愛國教育的毒害,盲目擁護執政黨的主張,重蹈狂熱民族主義者的悲劇。
* D) w+ v$ G0 d6 c公仔箱論壇5.39.217.76- x2 x4 @: U. V* ]
註1︰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doc/1021/3/1/7/10213174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131742&mdate=0608002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