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刮痧太用力皮膚硬化散不了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7月17日 上午12:30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U, T, H- g* c

+ L8 M* J: f9 ]1 N3 o5.39.217.76刮痧雖有助散熱,但太用力,恐有反效果。中醫師陳彥光指出,力道太大刮成深紅或黑青一片,使真皮層的微血管受損,一旦損傷太過,長期不癒,可能造成皮膚硬化,使皮膚的散熱功能下降。
/ P1 v6 i# O/ H! |- h- h
* n: ?8 z5 ?6 l中醫師陳彥光表示,許多人常認為熱得頭昏腦脹,沒精神時刮痧就會好,愈大力愈有效,其實不然。儘管適度的刮痧可以擴張表皮的微血管,促進循環,幫助散熱,確實可以解除症狀,並且使人輕鬆不少,但是正確方法應為輕輕刮,刮的部位限於表皮層,使皮膚微紅即可,絕不可刮出深紅或黑色的瘀斑。- I/ U: Y; M' v2 G1 c
陳彥光提醒,刮的力道太大會使真皮層的微血管受損,若是範圍不大且偶一為之,也許還可恢復,但是若損傷太過,則可能造成皮膚硬化,減損散熱功能,反而會讓人更容易感到不適。
0 k2 R+ w9 B' \8 ]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h( {: q0 ]4 Z4 h' O( r  s9 b陳醫師解釋,民間俗稱的中痧或中暑其實是「熱衰竭」,主是由於脫水及低血鈉,引起頭暈目眩,噁心欲吐,呼吸不暢,臉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快而弱,體溫輕度升高或正常。「熱痙攣」則是由於脫水,電解質不平衡而引起的肌肉收縮,常見於運動員與勞動者,只要休息、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即可。# {! m& P# c, e' |( h9 n8 M5 u

9 o5 v& T- _# X9 w' ^* K公仔箱論壇現代醫學談的中暑則屬急症,反與民間習慣說的中暑不同,患者一般會意識昏亂、膚乾無汗、中心體溫超過40℃,此時應盡速將患者抬至陰涼處,使體溫下降,並快速送醫,否則易引發腎衰竭而致死。5.39.217.76. u) ^1 J+ m" \3 m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清暑益氣湯」是夏季常用處方之一,然而同一藥名有兩種不同的藥方組成。中醫師陳彥光指出,針對純粹汗出太多的民眾,多運用清代創制的清暑益氣湯;慢性病體虛遭暑熱所傷,則以明代藥方為主。+ p2 C5 f2 k/ y. |3 X1 `
tvb now,tvbnow,bttvb6 t. l+ s. S4 F8 F  y
陳彥光醫師表示,如果單純汗出太多,耗傷津氣者,可用清代王孟英所創制的清暑益氣湯來補氣生津,主要組成有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淡竹葉、西瓜翠衣、知母、荷葉等。9 [( }7 X- a+ w! a

  F5 X- ]/ i5 C+ Stvb now,tvbnow,bttvb至於年老體衰或有慢性病之體虛之人中暑,醫師建議,可用明代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來治療,組成有黃耆、人參、麥門冬、五味子、青皮、陳皮、神麴、白朮、蒼朮、升麻、葛根等。具體用藥仍需由醫師處方。
) ^% X0 K7 S( i5 c) h! y8 Y$ t8 t' s" o- H
然而夏季用方不限於清暑益氣湯。醫師指出,中醫認為當暑熱之邪氣侵襲人體,邪熱留於體內,耗氣傷津,主要證候為身熱、心煩、汗多、口渴、尿量少色黃,舌紅苔乾,脈洪,代表方劑為白虎加人參湯。公仔箱論壇& X" i7 M7 h1 s

' R' t# _7 j4 R: l7 `5.39.217.76醫師進一步指出,吃冰、喝冷飲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不但無法消暑,反而會讓體內的熱氣更難外散,又會使體內的濕氣加重,產生「暑熱挾濕」的症狀,還會有噁心欲吐、食慾不振、四肢沉重無力、腹脹、便軟或腹瀉的現象,可用藿香正氣散或平胃散來化濕和胃。
% V  g4 r$ V# }" M* P7 g另外,陳彥光醫師指出,從大太陽底下進入冷氣房時,由於毛孔急速的收縮,體熱無法及時外散,經常會產生「暑熱兼外寒」的情況:身熱、頭痛、惡寒、全身肌肉痠痛等,需清裡熱兼散表寒,代表方為香薷飲加減。
1

評分次數

過尤不及都是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