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1 K' L1 Z0 Q1 S
4 w: ]% {" g& \- h5 F+ S G9 } i8 T
(新加坡11日訊)“葉子楣”大包鬧雙包,不滿前雇主自稱為發明者,包店老闆聲稱自己才是正宗的“葉子楣”包。) [3 {# g4 p; }7 n; n0 u
" v1 {3 P7 f8 Q; P+ Z) Ptvb now,tvbnow,bttvb位於惹蘭勿刹茂德路的“柔佛巴魯葉子楣手工包點”,售賣包括特大號“葉子楣”包等各種包點和點心小吃。
+ B) z. y- Z! W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q. B" K& G+ x" ~ m" d, z
老闆雷賢宮(44歲)說,自己13歲入行,曾向在吉隆玻堂哥學手藝,全家都是在柔佛巴魯做糕點點心。
# v8 w4 I* G1 s! a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g* }- G& [4 W5 `4 G: w
雷賢宮說,“葉子楣”已有20多年的歷史。因為包子的大小,和當時風靡一時的香港藝人葉子楣,豐滿的上圍有得比,因此就取名為“葉子楣”包。
- A8 ~' `" b$ W: wtvb now,tvbnow,bttvb* ~+ ]+ C# ~0 g
雷賢宮在2007年為了新加坡籍妻子搬到獅城,一度為樟宜村的“柔佛巴魯手工包點”店工作。
8 @/ r' [% R. |% p* k8 }7 P5.39.217.76 H& t, |. a( m- O! ^! u: Z
他說:“他們原本一天賣三四百個包子,我到那裡工作後,把‘葉子楣’包帶到那裡賣,生意漸漸變好,每天賣的包點可超過2000個。”
$ r7 `" t% e) K% }: H3 C8 a& _2 etvb now,tvbnow,bttvb# `1 e5 i9 N6 [$ p0 n
後來,因為合作關係不愉快,雷賢宮希望自己往外闖,但對方的條件是要他把“葉子楣”包的秘訣,傳授給店內的其他師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H5 u6 T7 ~; @& i. e2 N8 u
9 i1 H( l8 C# j- U9 S) I
“我看他們都是在這行有多年經驗的人,所以也不介意,沒有保留地傳授給他們。”tvb now,tvbnow,bttvb. b0 m! u; n: v, V- Y9 I
tvb now,tvbnow,bttvb0 p7 H. @4 F' p3 j& Y- U
餡料加入迷你娘惹粽 推出新產品“葉子楣包粽”* `, q: U% u$ w/ Y6 P
& Y- E3 ]3 x+ E4 A
“柔佛巴魯手工包點”店兩年前推出新產品“包粽”,加入迷你娘惹粽,成為“葉子楣”包的餡料之一,還多次被媒體報導。: l: E4 v' v- D* a
" D' Y0 o2 o8 N! q Gtvb now,tvbnow,bttvb有許多顧客感到混淆,以為兩者是一樣的,還會到雷賢宮的店裡問他,究竟誰賣的才是真正的“葉子楣”包。
: o2 E5 {$ Q! ]* {
0 b- C1 p" i- @# r& z; ^雷賢宮說:“他們加多一個粽子,就聲稱是自己的發明。公仔箱論壇& W2 h7 z* @# |4 O3 i
tvb now,tvbnow,bttvb. z4 ^1 _; Q Y3 }$ y' C
雖然各人做各人的生意,但我希望顧客知道,我們才是正宗的‘葉子楣’。”tvb now,tvbnow,bttvb, o+ }! }6 V7 M- U0 n% x# ?/ e
9 [# H( F! ^2 j q; m2 g公仔箱論壇特色食品 名字公用 “正宗葉子楣”難追溯
9 s, l, v& ~& @( V0 Q5.39.217.76
" b5 E9 s9 J% D) w“柔佛巴魯手工包點”負責人對雷賢宮的說法不以為然。
: ]4 r2 h* M y/ D& Z4 |7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v7 Z4 \- n$ q6 M公仔箱論壇負責人陳德銘表示,該店早在雷賢宮加入前就已經售賣“葉子楣”包了。7 { X+ P" A" O2 x
tvb now,tvbnow,bttvb/ ] v- _7 X' K9 L; S
“他們這麼說,太過分了一點。我們的店歷史比他們久,一路來都有售賣‘葉子楣’包。加入粽子則是我個人的新構想。”
* v3 e8 j0 G' ~1 _ r* h! P1 B; z公仔箱論壇$ D* G6 E6 E; O1 }
陳德銘說,各人有各人的說法,他不想說太多,不過,“葉子楣”算是公用的名字,也是馬國特色食品之一,像福建面一樣,難以追溯何謂“正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