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國産戰機大盤點 1

殲-5


中蘇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簽訂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組織修理飛機、發動機及組織飛機廠方面以技術援助的協定》。同年4月18日重工業部設立航空工業局,統一負責飛機的維修工作。1951年底航空工業局共下屬18個工廠,職工近一萬人。
1951年12月,周總理親自主持會議研究決定,要在3到5年的時間裏試製成功蘇制雅克-18初級教練機,以及米格-15。後殲擊機項目改為試製更加先進的米格-17噴氣式殲擊機。
1954年中國第一批飛機及其發動機試製成功,兩年以後,1956年9月8日,瀋陽飛機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種噴氣式殲擊機殲-5,即米格-17型,隨後獲批准批量生産。

性能參數(殲-5甲):
翼展 9.60米
機長 11.36米
機高 3.80米
機翼面積 25.00平方米
機翼後掠角 45度
最大起飛重量 6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 534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1170千克(機內) 1834千克(帶副油箱)
最大載重量 213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 1145千米/小時(高度3000米)
巡航速度 800千米/小時
最大爬升率 75.8米/秒
實用升限 16000米
最大航程 1560千米(帶副油箱) 1020千米(不帶副油箱)
續航時間 2小時50分(帶副油箱)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殲-6


中國空軍殲六機群待命出擊

中國殲6型戰鬥機已經基本退役


殲-6是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公司製造的單座雙發超音速戰鬥機,是60年代至70年代中國空軍的主力殲擊機,可以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前線局部制空權,亦可執行一定的對地支援任務。
殲-6飛機是根據前蘇聯的米格-19仿製和發展的。1958年初開始試製,原型機于1958年12月首次試飛,殲-6飛機1960年投入批生産。1986年停産,生産數千架。殲-6飛機尺寸小、重量輕、推重比大、機動性好,適於近距格鬥空戰。飛機結構簡單,使用維護方便,價格便宜,是世界上同類飛機中最便宜的。殲-6飛機除裝備中國空、海軍外,還向國外出口。

技術數據
外形尺寸
翼展9.04米
機長(帶空速管)14.64米
(不帶空速管)12.54米
機高3.89米
機翼面積25.0米2
機翼後掠角(1/4弦線)55
機翼相對厚度(順氣流平均值)8.24%
主輪距4.16米
前主輪距4.40米
重量及載荷
最大起飛重量882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無外挂)7400千克
燃油重量(機內)1800千克
正常載重195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11000米)M1.36
巡航速度900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17500~17900米
最大航程(不帶副油箱)1390公里
(帶副油箱)2200公里
續航時間(不帶副油箱)1小時43分
(帶副油箱)2小時38分
起飛滑跑距離(加力)515米
著陸滑跑距離(用傘)610米
(不用傘)890米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殲-7


解放軍空軍殲-7戰鬥機機群


殲-7戰鬥機,原型為蘇聯于1961年轉讓的米格-21F-13,分代為第二代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曾經是我國目前的主力戰鬥機,有多種改型。
我國由50年代末開始對米格-21産生了濃厚興趣,但當時由於中蘇已出現裂痕,蘇聯並不想提供這一先進戰鬥機給我國,尤其是生産技術。但隨著共産國際形勢變化,蘇聯需要中國支援,於是1961年中蘇簽署協定,授予中國米格-21F-13飛機及R-11F-300發動機的製造特許權,包括全套生産技術資料,飛機、發動機散裝件,以及當時國內缺少的成品、原材料。
但由於中蘇交惡,實際上大部分的技術資料沒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錯誤,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幾架樣機,這給試製帶來了困難。最後經過負責此項目的沈飛公司和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艱苦努力,硬是“照貓畫虎”把米格-21製造出來。
1966年1月,首架殲-7在瀋陽飛機廠首飛,試飛員是葛文墉。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業部確定成都飛機廠和貴州飛機廠也生産殲-7。後來基型殲-7大約生産了十幾架。

殲-7基本性能:
翼展7.15米
機長13.945米
機高4.103米
機翼面積23平方米
機翼後掠角57度
實用升限17500米
正常起飛重量7370千克
正常著陸重量5480千克
機內燃油2080千克
最大航程1480千米1530千米(帶副油箱)
最大平飛速度2177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970千米/小時
失速速度215千米/小時
起飛滑跑距離800~1000米
著陸滑跑距離800~1000米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殲-8

殲8飛機原型機出廠

殲-8是我國在殲-7,即米格-21的基礎上獨立進行重大改進研製而成的高空高速戰鬥機,其研製是為滿足我國高空作戰要求,瀋陽飛機設計所提出殲-8的設計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強火力。相比殲-7,各項性能指標均有改善。殲-8採取機頭進氣,大後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雙腹鰭的空氣動力佈局形式。
儘管最初殲-8被定位為全天候高空高速截擊型號,將作為國土防空的主力,但由於交流電、火控雷達進度跟不上,不得不先行裝備直流電、測距器的白晝截擊型。這就是我們所説的殲-8白天型。
殲-8白天型還可使用配套的照相偵察吊艙,外挂于機身中線下方。內裝兩具KA-112A型長焦距照相機,可完成高空全景傾斜式可見光偵察攝影,與地面機動戰術偵察設備組成一個完整的航空偵察系統。覆蓋範圍縱向3.5度,橫向30度,工作高度9200到15000米。攜帶610米的EK3412型膠片,解析度為56線對/毫米,可攝影550張。
殲-8和殲-8I裝備了空軍和海軍,産量不大。


技術數據:
翼展:9.34米
機長:21.52米
機高:5.41米
機翼面積:42.19平方米
空重:9826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1385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955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M2.2(高空)
實用升限:20500米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殲-9

殲-9想像圖


1960年末至1961年春,為了緩解與美國對峙所帶來的巨大壓力,赫魯曉夫向中國表達了緩和兩國關係的意願,自1959年來一度劍拔弩張的中蘇關係稍見好轉,雖然兩國在1961年秋蘇共召開22大時便因中國反對批判史達林而再度鬧翻並徹底決裂。但對中國空軍而言,這段為時不到一年的“二次蜜月”卻給他們送來了一個極為珍貴的禮物──米格21戰鬥機。
1962年,直接從蘇聯引進的12架米格21戰鬥機開始以“殲擊7型”戰鬥機的編號加入中國空軍服役。而當時它最主要的作戰對象便是憑藉著自己過人的高空性能時常遊弋于中國上空的美制U─2型高空偵察機。
應該説,在60年代初期,不要説在中國空軍中,就是以當時的國際標準來衡量,殲7也堪稱是一種性能優良的戰鬥機。但是,從1963年冬季至1964年初,殲7飛機在其參加的一系列高空作戰中陸續暴露出其升限留空時間短、高空高速性能差、沒有雷達和高空機動性差等缺陷。另外,在作戰火力和起飛著陸性能上也有待加強和改善。
實際的作戰需要壓倒一切!剛剛開始嘗試完全獨立自主的中國航空工業立即以米格21為基礎開始著手進行新一代戰機的開發工作。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殲-10戰

殲—10戰鬥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生産的新一代多用途戰鬥機。(圖源: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網站)

01樣機從零誕生

殲-10自研製起就雄心勃勃,也因此備受關注——比如,它一開始就鎖定當時最盛行的“鴨式”氣動佈局。作為國産第三代戰鬥機,它的任務是趕超世界先進水準。
1980年代初,航空工業重新制定了“更新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發展方針,即用較先進的殲-7、殲-8 替代部分老式戰機;研製殲-7、殲-8的後繼改進型;以米格-29、蘇-27為主要作戰目標,預研能夠滿足2000年前後作戰需要的先進戰鬥機。
中國一航直屬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許德介紹,1982年,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聽了鄒家華(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彙報後,提出要搞一個新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飛機,投資5個億。
研製任務交給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也稱611所)。
1986年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下發文件,批准殲-10立項研製,代號為十號工程——“當時定位F16 ,差距很大。”許德説。
在當時國內一些專家看來追趕F16“望塵莫及”。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殲-8戰機,也只是二代機,而先進的第三代戰機美國的F15、F16和蘇聯米格-29,已經開始裝備並應用實戰。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中巴合作的"梟龍"

配備了雙管23毫米機炮


“梟龍”戰機于2003年8月25日在中航工業成飛公司首飛成功,從凍結技術狀態到首飛成功僅用23個月,梟龍的研製創造了中國航空發展史的新紀錄。它是中航工業成飛公司與巴基斯坦聯合研製的一種輕型多用途戰機,由於採用了當代先進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梟龍/FC-1型飛機達到了第三代戰鬥機的綜合作戰效能,同時具有輕小型、低成本的特點,完全適應現代戰爭要求和軍用飛機的市場要求。
按照合作計劃,中航工業成飛將從今年6月份開始,組織一支JF-17飛機合作生産項目能力建設階段技術指導的專家組到達巴基斯坦,與他們的總裝工作形成一個合作線。
“梟龍”飛機在巴基斯坦總裝線正式開工,標誌著中航工業成飛軍機外貿模式由單一整機出口逐步轉向整機製造技術輸出轉變,為成飛公司繼續開拓、發展國際軍貿市場、擴大國際合作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殲-11

解放軍新型戰機起飛

廠房中的殲-11B


        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建設的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升。中央軍委根據現代戰爭的特點,決定集中力量發展空軍裝備,引進部分國外先進飛機和先進技術,儘快消化吸收新技術並加速國産化的進程。

這一光榮任務由中國一航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擔任飛機主設計,中國一航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擔任主製造,從此掀開了中國殲擊機製造史新的一頁。

為降低研製風險,確保工程研製進度,型號總設計師系統合理安排,做出了多項降低研製風險、縮短研製週期的重大部署。建立了全機理論外型數模和廠所之間數據傳輸網路,實現了工程數據網上傳輸,形成了産品設計、製造、更改全過程的數據管理系統。
在外翼、垂尾、起落架等獨立部件上,全面應用了數字化設計、製造技術。這一技術的推廣應用,簡化了設計、製造環節,顯著提高了産品協調精度和品質,實現了對生産過程高效管理和控制,縮短了研製週期,降低了成本。
建立面向製造的飛機數字模型,進行電腦模擬安裝協調,不但為工廠提供了直接用於製造的數據,減少了製造中的協調問題,而且為飛機的改進、改型打下了基礎。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殲-12

展覽館中的殲-12
殲-12輕型戰鬥機是我國第一種完全依靠本國技術力量進行設計和製造的噴氣戰鬥機。它擺脫前蘇聯繫列飛機的設計格局,為我國獨立自主研製戰鬥機奠定了良好基礎。但由於殲-12的一系列致命弱點,它最終夭折,從未正式服役。
當殲12計劃于60年代中期正式上馬時,該計劃突出新殲擊機要小、輕、靈,按當時“開展空中游擊戰”的設計思想,本意是要研製一種高機動靈活,短距起降,維護簡單,造價低廉的小型戰鬥機。1969年南昌飛機製造廠正式接受了研製任務,次年3月正式定名“殲-12”。由我國著名航空設計師陸孝彭同志任主設計師。
殲12戰鬥機
殲-12原型機于1970年12月首飛成功,73年9月向中央領導做彙報表演,當時葉劍英元帥讚譽其為“空中李向陽”。名如其機,殲-12飛機機動性確實相當不錯,參加試飛的飛行員讚嘆有加。
殲-12正常起飛重量為4450千克,空機重量只有3100千克,佔據世界超音速戰鬥機的“最輕”冠軍。由於機體重量輕,相對而言推重比較大,機動性也就相對的好。但重量輕體積小也恰恰是殲-12的致命弱點,其安裝武器的空間很有限,固定武器是一門30mm航炮及一門23mm航炮,外挂兩枚紅外格鬥空空導彈,這在超音速戰鬥機中算是火力較弱的了。
由於有重量限制,加上其機頭進氣佈局,殲-12的電子火控設備被最大幅度的壓縮了。機上沒有機載雷達,戰鬥力大受影響。機體輕小的另一個致命弱點是機體內空間有限,無法裝載足夠的燃油,航程自然很短。
這兩個弱點直接導致了殲-12胎死腹中。儘管殲-12有種種弱點,但南昌飛機公司在當時的大環境和技術條件下,採用許多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如機身和中翼整體油箱、大面積雙曲面金屬蜂窩結構、碳纖維複合材料壁板、鈦合金板和鋁合金起落架,及單塊式風擋(目前人民解放軍現役國産軍用飛機中只有教練-8採用了單塊式風檔),在飛機性能的某些方面獲得了很大成功,這是殲-12研製中可取的地方。
參加過殲-12試飛的飛行員都交口稱讚它的機動靈活的特點。其出色的機動飛行能力,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於輕巧,殲-12戰鬥機在某些指標上非常優秀。例如海平面高度上的最大爬升率是180米/秒。而和殲-12同年同月首次試飛的美國F-14戰鬥機的這一項指標是200米/秒;專門針對米格-21而設計的F-5E是160米/秒。
殲-12在5,000 米高度上的最小盤旋半徑是1,140米。而中低空機動性能突出的殲-6是1,200米;美國刻意改善盤旋性能的F-5E是1,080米,為此在該機機翼上安裝了新的前後緣襟翼系統。殲-12在5,000米高度上,從M0.9水準加速到M1.2,所需時間為65秒。而殲-6是85秒;美國的F-5A是140秒。
再看殲-12的地面機動性能,也就是它的起落性能。其起飛滑跑距離500米,著陸滑跑距離是510米。與殲-12重量相當的亞音速戰鬥機殲-5的起飛滑跑距離是590米,著陸滑跑距離是825米。殲-12能做到比殲-5的滑跑距離還要短是很不容易的,並且具有防塵裝置,可在短土跑道上起落。
殲-12的最大平飛速度,在11,000米高度上,最大M數1.5,優於殲-6;實用升限17,410米,與殲-6相當。殲-12在高空的巡航速度是M0.95,雖不能超音速巡航,但以能接近音速巡航。
殲-12是迄今世界上最輕的超音速戰鬥機。它的正常起飛重量為4,450千克,最大正常起飛重量5,295千克,空機重量只有3,100千克。(印度的LCA翼展8.2米,機長13.2米,機高4.4米,正常起飛重量8500千克(無外挂),空重約55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M1.7(亦有數據為M1.8),實用升限15240米,限制過載+9/-3.5G)它裝有一台渦噴6乙型噴氣發動機,加力推力39.72千牛(4,050千克力),全機推重比可達0.91。
殲-12的優越性能主要是靠機體重量輕和大的推重比而得到的。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Thanks for sharin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真多機種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ank you for sharing
我们的最新歼20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