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小剛微博截圖) 2月8日淩晨,著名導演馮小剛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番感慨,稱自己拍戲度日如年,“對電影的愛越來越淡”言語間流露出息影的意思,還把拍電影比喻成“沒有欲望還要做愛”,只剩下受罪。這番感慨引發大量網友關注,留言相勸:您要是不拍了中國電影就沒得看了。(2月8日鳳凰網)
4 O7 _4 z/ D' u0 [; c+ D 看完馮小剛導演的一番感概,相信很多人都是“于我心有戚戚焉”!電影導演的工作就是拍電影,若對拍電影都沒有了激情,無異于對電影導演這一工作判了死刑。沒有激情的工作,如同一潭死水,讓人提不起一點點興趣。由此產生的工作效率和成果,我們可想而知。5 v( C0 Y: j n% u
就在不久前,韓寒也曾說過,如果讓自己重新選擇是不會幹文學這一行當的。一個以賣文為生的作家,當他下決心不再去幹文學時,也就證明了他對文學產生了厭倦,繼而失去了激情,或對文學沒有了興趣,剩下的只是徒有其表的一副“文學”軀殼,繼續著他目前的生活罷了。
- B0 R7 f: q$ h: E' C/ _# Dtvb now,tvbnow,bttvb 馮小剛導演的感概,也許源于壓力太大阻力太多,對自己期望過高卻又難以達到,于是乎發出如此牢騷。至于韓寒,則是因為受人質疑身心疲憊,同樣讓自己喪失了對文學的信心。盡管馮小剛和韓寒境遇不同,但殊路同歸,他們都為此發出了相同的感概。不止他們,我們對自己的工作皆感同身受。
* ]" m3 u8 z$ x! Z# l: }: Q5.39.217.76 在小時候,每每有人問起長大了幹什麼,我們都會豪情萬丈地給以答復。有的想當作家,有的想當科學家,有的想當老師,有的想當畫家,等等。至于未來,我們都充滿了期待。可當我們真地長大了,才發現我們的激情在隨著長大的過程,被社會壓抑得幾乎沒有了,至于之前的雄心壯志自然也被淹沒其中。: X+ T8 @5 i8 [* b+ n
相比馮小剛韓寒等,小人物更會被現實打擊到徹底失去激情。為了在城市裏能有立足之地,我們需要足夠的銀兩才能應付。如今的作家沿街乞討者有之,所謂的畫家也會坐在街頭給人以畫像為生。而大多數老師窮困潦倒,辛苦很多年也買不起房和車,還不如去街上烤紅薯。
) w5 Y" U5 s" Gtvb now,tvbnow,bttvb 其實,很多人在尋找工作時,為生計所迫就不得不向生活低頭,放棄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做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這種現象,可謂數不勝數。生活壓力越大,類似的情況就越多。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尚且逐漸失去興趣,更何況並不感興趣的工作呢?(夏余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