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別讓太湖罵我們是“老賴”

本帖最後由 mr2907 於 2012-2-4 01:27 AM 編輯
" j1 b8 U  W5 F2 e, `! x4 W公仔箱論壇
' C- X  F$ C4 X/ z: h) P  mtvb now,tvbnow,bttvb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這首傳唱了幾十年的江南民歌,如今聽來令人很難歡快,因為以水而美的太湖,水變黑了,水變臭了……當然,太湖被污不是從現在開始的,但我們必須警醒的是,太湖治污20年,投入資金逾百億,竟沒有遏制住水質惡化。
0 c3 y. g' J9 G- o6 c,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u% m) Q& [% q0 g2 N, Z$ r; Q
警醒什麼?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n6 n- \* m, n0 ]: v, _

/ e7 t6 [) e. H別再抱“先污染後治理”的錯誤觀念了。太湖沿岸是江南富庶之地,上世紀80年代初“蘇南模式”主要發源地之一。昨天有報道引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說法,“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經濟快速發展、無序過度開發等原因,太湖水域嚴重富營養化,湖內的生態係統被嚴重破壞,一向水量充沛的太湖流域陷入了‘無好水可用’的尷尬境地。”這段話告訴我們,這些年的發展就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與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5.39.217.769 ^) M3 J0 K6 H5 ]. h/ h

1 ?3 a( Q: B0 i* {5 Q4 e! X: w* ]太湖當下的窘境告訴我們,這筆欠賬不太好還。太湖流域管理局工作人員坦承,徹底治好太湖,絕非一夕之功,“污染它只要不到10年,讓它恢復清澈,至少需要幾倍時間。” 國外的經驗同時表明,解決湖泊含磷過高、使湖水變清,需要耗時20—30年。7 Q, B. h* i; a

5 @5 ^6 d4 S1 w" Qtvb now,tvbnow,bttvb在環境面前,錢不是萬能的,保護好環境,不欠環境賬才是根本。環境保護與人的健康是相通的。人年輕的時候,為錢拚命,年紀大了,用錢保命,然而這時候,健康未必是錢能夠買來的。“先污染後治理”,是以污染為先,但關于治理,一些官員嘴上會說,但心裏不一定會想。 “園區搞成了,項目引進了,政績上去了,提拔調走了,環境破壞了,治理無關了……”是的,人都不在了,這賬還能還得上?公仔箱論壇' ~& m! a; h( ]' n/ I/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K2 }, `0 |8 |; M! m6 L
另外還要警醒的是,“運動式”治污如同割韭菜,一茬過後,長勢更茂。1998年,國務院有關部委會同蘇浙滬兩省一市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水污染治理運動,這年底,太湖地區1035家重點污染企業必須全部實現達標排放。第一輪太湖治理時,太湖的污染面積只有1%。到2005年,第二輪太湖治理開始,太湖的污染面積已超過80%。“運動式”治污管一時,難管一世,且具有強烈的反彈效應。
5 t" N( W* L; A" L! A) a7 R5.39.217.767 H# r& E9 g4 y1 D. M( Q$ v, v& |
企業很現實,降低成本就是增加利潤;地方政府很現實,企業多賺錢政府多收稅。誰都不想斷了自己的財路。這也許就是太湖一直在治污,為什麼越治越污的道理所在。
  a. {. W' H4 c6 X- X5.39.217.76
* a2 e; e. ~8 X/ V/ H7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太湖流域管理局的職責權限僅在于水質方面,對于污染源,只能向當地政府提供建議。”太湖流域管理局頗有力不從心之感。治理上要花大錢,管理上亦要使大力。否則,太湖要罵我們是“老賴”了。5.39.217.76" Y9 _0 T' F" }( a4 c9 S* D: V1 w
5.39.217.76, \; d4 x% U6 h- m0 C) W
(薛建國)0 L7 j* p/ \8 L1 B' y1 u

! M4 @& I$ l8 R& j"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h* q6 D  q8 @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T7 h7 c1 O& c2 e3 B' _
公仔箱論壇+ s7 f- h$ x# _( _4 A

太湖百億治污是“中國式治污”的標本

    對于以治理太湖為代表的“中國式治污”而言,最可怕的不是有污染,也不是治理力度不大,而是“年年治年年污”的可怕現實。公仔箱論壇5 P+ t& x7 L% }: T% q% }  I# h- s3 N; `
    太湖流域自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治理,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致200萬人斷水,江蘇每年投入2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太湖治理。至2011年底,5年間,從太湖打撈藍藻達280萬噸,藍藻依然每年爆發。水利部副部長曾坦承,太湖流域60%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劣于三類。(《廣州日報》2月1日)公仔箱論壇! e4 n0 y3 _/ s( s* E& D* W
    江浙一代,是我國“魚米之鄉”的核心地段。之所以能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魚米之鄉”,位于江蘇浙江兩省之間的太湖功不可沒。然而,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太湖和其他一些國內比較大的淡水湖一樣,環境漸漸惡化,面積漸漸縮小。雖然地方政府年年在治污,可是地方老百姓仍然不敢放心用水。看來,“經濟越發達水越黑”,在現在的語境之下,並非沒有存在的道理。這其中,最典型的標本,莫過于太湖治污。5.39.217.76& }  \, p* s; O+ @6 X7 e
    太湖污水治理的問題出在了哪裏?是什麼原因導致太湖越治越污?這百億資金又花在了何處?成效幾何?看罷新聞,我們就會發現,太湖治污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笑話。太湖治污是一項斥資上百億的大工程,美其名曰“輸血換腎”,即在無錫與蘇州交界處,開發了一條望虞河,北起長江邊的耿涇口,流經嘉陵蕩、漕湖等數個湖泊後,在沙墩口注入太湖。它從長江引水,注入污染嚴重的太湖,“輸血換腎”。太湖治理者們對這項“引江濟太”調水試驗工程寄予厚望。
: ~6 P9 [+ m3 g( l/ Q: K, c% Btvb now,tvbnow,bttvb    他們假裝在治理,我們假裝在相信。一方面,“共飲一江水”已經成為歷史,“毒陰于長江”的報道告訴我們,長江已經不再是那條幹凈的母親河了,將長江水引入太湖的“輸血換腎”的做法,可能會給太湖帶來新的污染物,太湖很可能會成為那個集體賣血而得了艾滋病的“絕症村”;另一方面,即便長江水是幹凈無污染的,不堵住太湖周邊污染水源的攝入,治理太湖也永遠是個偽命題。中學時我們都做過“進水管和出水管”的數學題,如果不能堵住污染源,相信“輸血換腎”的作用僅僅限于“稀釋”,而斷然不會得到根治。
8 \0 e5 B) ~: I  ?/ c" s7 g公仔箱論壇    有污染不可怕,怕的是沒有治理;治理無效也不可怕,怕的是沒有治理無效之後的反思和自察。對于以治理太湖為代表的“中國式治污”而言,最可怕的不是有污染,也不是治理力度不大,而是“年年治年年污”的可怕現實。治污好像是個“無底之洞”,治污費又不容易實現公開透明,又加之污染源沒有根除,治理的效果又能好到哪裏去。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幾十億元的治污工程,改善不了太湖的水質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6 |: W- z5 ~& H) p$ n公仔箱論壇    太湖僅僅是我國水污染狀況的一個樣本。一個更恐怖的數據早已公布:去年3月份,國家發改委相關報告稱,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環境污染嚴重,人民面臨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超過四分之一的居民沒有清潔飲用水源。與此形成對照,我國也不是沒有治理,拿國家級工程“三河三湖治理工程”來講,從2003年到2009年歷時六年,我國投入資金910億元,集中對“三河三湖”水污染問題進行治理。但2010年,審計署發布的審計結果稱,我國“三河三湖”水質依然較差,巢湖、太湖、滇池的水平水質仍為V類或劣V類。這時,我想到了一個悖論:假如污染都治理好了,環保部門就都可以關門大吉了。
  f. W( B  G  v- x; a/ a' y公仔箱論壇    污染源,顯而易見,可我們仍然不去選擇關停相關企業,而是要公共財政大興水利工程,這種做法無異于南轅北轍。可以看到,治污的行政思維一旦出現問題,就是出現再大的污染源,權力也會視而不見;進一步說,最大的污染源並非是那些產生污水污氣的企業,而是在于權力內部的GDP崇拜與尋租現象。在權力、GDP與企業利潤最大化三者之間,公共利益早已被拋至了腦後。至于花多少錢治污,好像也就是個面子工程了。(王傳濤)# a; Z# C3 s8 h! q- a/ ?5 \

! g" z2 y6 N! c; @& I" n4 `' y
5.39.217.766 `. v% a5 X- r& y9 m; O8 B1 \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