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前天(周二)發表任內第三份國情咨文。
5 i9 w m3 q0 |5 K$ H/ mtvb now,tvbnow,bttvb) E2 }. M0 {! Q1 h- I3 c/ f
這份國情咨文儼如他競選連任演說,他提出增加富人稅率,不加 98%大多數人的稅,以還美國一個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 _- x) e5 V2 ? z. F
- V2 Z) O$ U" m0 h X# x" K% I

; @% `7 y6 C/ i/ l5 M$ p( t公仔箱論壇他的言論跟反對徵富人稅的共和黨人劃定界線,爭奪選票主戰場的票源。5.39.217.769 E& k; \2 \. F6 @
/ S, n" G: h& U. G* k公仔箱論壇奧巴馬要向富人增加徵稅:「如果你每年收入逾 100萬美元,你必須繳交不少於 30%的稅。」這即所謂「畢菲特稅」,美國股神畢菲特去年公開自己交稅比秘書少不公道,故促政府向富人加稅。tvb now,tvbnow,bttvb# g( u# x+ e3 @3 L2 i* b9 n!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9 R, w/ n. v! E
向富人加稅雖跟共和黨立場背道而馳,但奧巴馬秉承股神論調,聲言富人交稅比中產少不合理:「你可以說這是階級戰爭,但要一個億萬富翁繳交至少跟他秘書一樣多的稅,美國人只會說那是常識。」7 }. p8 V- E. w- ?7 o. p P( `: p, N
# E4 A: ^! E% W3 P3 i: e4 E
# t! H, o' b F p; I5 t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1 g- _+ U% N U- O# Q
不加普羅大眾稅公仔箱論壇, Z9 @( O+ n% y6 m x& X
奧巴馬特意邀來交稅比老闆多的畢菲特秘書波莎尼克,坐在第一夫人米歇爾的包廂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0 k7 R) t/ N/ X5 U3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8 j7 g S: v4 c! b, Z
: A8 U0 W, w( K; k4 |/ c; Wtvb now,tvbnow,bttvb同時不點名地給共和黨競選總統的摩門教億萬富翁羅姆尼一記當頭棒,羅姆尼剛公開 2010年收入 2,170萬美元,交稅 300萬美元,稅率僅 13.9%。tvb now,tvbnow,bttvb6 s, w/ J- [0 ?! a' x& J: K
6 @+ \$ P9 t: B4 w在加富人稅的同時,奧巴馬又承諾不加普羅大眾稅:「如果你年收入低於 250,000美元,像 98%美國家庭一樣,那麼你不用加稅。」他指惟有建立對所有人都能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那才是美國價值。5.39.217.769 p- X t( Z& Y1 F
5 B+ \( w) [; U: o' i. Z7 q
- X5 \. O" J* ]. E
促進公平經濟的方法還包括:他運用總統行政權推動政策,繞過共和黨人在國會的阻撓;不補貼富人,不補貼石油業,不讓華爾街自行其事;成立小組打擊中國及其他國家補貼出口等不公平貿易措拖,加強海關檢查嚴打盜版貨(下月公佈數字就將顯示,美國去年對華貿易逆差達破紀錄的 3,000億美元);吸引製造業在美國創造職位。他引用已故總統甘迺迪的名言向商界領袖放話:「問問你自己可為國家帶回職位做些甚麼。」
! g8 ~6 l2 _0 ^/ G- x* j
/ a4 _6 h. e- ^)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Q$ d( c4 z. t3 D" n
奧巴馬邀請交稅比老闆多的畢菲特秘書波莎尼克(中),及喬布斯遺孀勞倫(右)撐場。路透社
% L. ~8 N2 ~# S$ r0 c5.39.217.76 
, E1 d, d7 v/ ~ G*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去年遭槍擊、剛宣佈辭職的女眾議員吉福茲,現身國會議事堂,與奧巴馬擁抱,以示支持。( I$ O) h- o# p# Y( p
美聯社公仔箱論壇7 N6 R! O/ ?) U. b7 G
% I, g6 N& ^/ Y2 |2 X如果說這篇國情咨文等於競選宣言,奧巴馬當中提及稅務 43次、工作 32次,稅務和就業顯然是他競選兩大議題,而棒打中國貿易順差則是一條戰線。此外,他又重提去年擒殺恐怖大亨拉登,明顯是要為自己的選戰立威。5.39.217.762 s; D1 n$ N1 I# U
/ t& t" p3 Y% c S+ W H5.39.217.76美聯社/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