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2-1-12 07:53 AM 編輯
+ I n/ s; d/ o" r+ N# G, I) }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l) [, ^4 u9 ?/ Z
袁彌昌: 華冀「絕對安全」 反成美國頭敵
5 d9 D- |- U5 G
9 ?7 U0 E5 `' ?/ A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1 i, R4 A9 a& U( j
德國與中國的崛起有極多共通點,而這種觀點已得到進一步印證:從剛於去年六月在國內出版的《脆弱的崛起:大戰略與德意志帝國的命運》(徐棄郁著)一書中,明顯看出國內專家已發現到德國與中國的脆弱性極為相似,從而對目前中國崛起的走向深感不安,深恐中國重蹈當年德國的覆轍。
: B/ L$ g* P ]5.39.217.762 q: A% e( i' |' e
從 《脆弱的崛起》這書名可以看出,它很大可能是參考SusanShirk(謝淑麗)所著的《脆弱的強權》──後者以當代的觀點來探討中國崛起的脆弱性,而《脆弱的崛起》則採用了歷史的視角。有趣的是,全書沒有一處直接提到現今中國,但無論是作者的用詞抑或是重點,卻無不暗示及批判現時中國的外交政策與戰略,簡直是對主管外交的人士的一記當頭棒喝!使《脆弱的崛起》與一般歷史書大異其趣。
0 a8 p, m$ R+ w. M9 ~
; J/ a6 \0 s5 w& e/ `; Jtvb now,tvbnow,bttvb中國建大戰略 勿重蹈德覆轍) \" S8 i3 n+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 [3 [/ L8 n- e; ]1 D2 k+ V' J
上回筆者提到德國與中國的崛起均嚴重倚賴其「偉大的舵手」──卑斯麥與鄧小平──的個人智慧和手段。然而「舵手」卻過早上岸了,「留下的是一個物質上飛速發展的強大國家、一個充滿問題的體制、一幫『能幹的庸人』和一大批容易激動的公眾。」如果連如此露骨的暗示也不是意指現今中國,那麼就只好怪筆者自作多情。
9 v$ E! A6 c& |7 p j" w4 k
8 c7 j8 u. W' w9 d$ x" Q7 _0 B徐氏亦揭示出德中兩國訴諸於民意和民族主義的結構性原因。他指出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創造了大量社會財富和能量的同時,政府卻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權力中心,來控制和駕馭這些新能量,這樣便出現了所謂「卡爾特化」(cartelization)的現象:主要是指國內分成幾大勢均力敵的利益集團,因而各利益集團只能通過容忍聯盟內其他集團的政策,以換取自己不受限制地追求本集團的利益。這種方式使每一個方向的擴張都得不到限制,最終導致國家過度擴張和「被包圍」。而 在國內的結果就是各利益集團均直接訴諸民意,以便對政府形成壓力,最終使國家無法形成一個穩定有效的大戰略,只能沿着強硬路綫一路走下去。5.39.217.76% Q* p/ M1 W3 B1 I4 W/ J
/ M5 Y- z) I3 D* F: b作者談到德國在「被包圍」後,對剩下來唯一的盟友奧匈帝國的態度的改變,亦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中國與北韓的關係。早在卑斯麥時代,卑斯麥本人已認清德奧同盟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約束俄奧兩國以維持對德國有利的戰略均勢,所以對於奧匈這關鍵盟友,卑斯麥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防止出現「弱者決定強者」的局面,導致 外交的自主性喪失。但這實際上正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情形,對德國來說,德奧同盟已由手段變為目的本身,令德國被奧匈的政策挾持,最終成為大戰 爆發的重要導火綫。tvb now,tvbnow,bttvb9 W8 O- f; @7 ~3 W4 Z5 y, ^
' w2 y5 e2 X! J5 ?+ Ctvb now,tvbnow,bttvb北韓唯一盟友 弱者制約強者
! S3 e m7 @; V2 ]+ d& e/ `; r公仔箱論壇& Y, y' W$ B2 h) r! V: x. W4 o
目前中國同樣被美國及其盟友所包圍,基本上只剩下北韓這個盟友,我們不難想像北京會更重視北韓,很可能會令中朝關係由手段變為目的本身。其實早在中國「被包圍」之前,北京已屢次被北韓牽着走,早就出現「弱者決定強者」的情況。隨着金正日的逝世,將令局勢變得更難以預料,使中國更易被捲入危機之中。5.39.217.76/ B* t, h) F5 E' I7 N- [3 u# h
: e, l; M& U+ D1 S徐氏以「海權偏執」一詞來形容德國的海軍擴張,更是對當前北京大肆增強海軍實力的嚴重批判。首先,他指出德國的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它位於歐洲中部,既有漫長、複雜的陸上邊界,又瀕臨海洋,具有典型的海陸雙重地緣特徵。這種特徵決定了德國必須同時應付來自陸地和海洋的威脅,難以集中全力爭奪海權。這些與其是 對德國而發,毋寧說是對北京勸諫。
) h& Z4 ^/ H& y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u2 v& b/ W+ x% d/ f8 j
再者,過分強調發展海軍來保衞海上及海外利益是一種「絕對安全」的思路,而這種思路恰恰是卑斯麥所反對的,因為追求「絕對安全」的結果,往往是絕對的不安全,只會引起英、法、俄的擔心,並刺激他們採取反措施,最後促成一個強大的反德聯合。; \8 T6 f; u% }1 }8 ?0 t9 x
$ N9 u# Y# d0 G
現時中國在打造藍水海軍的同時,還着手大力加強其反介入能力(anti-access capability)及建立阻絕戰略(access-denial strategy),更想在太空戰和網絡戰方面,與美國爭一日之長短。如不是這樣刻意追求「絕對安全」,中國也未必一轉眼便成為美國的頭號敵人,並促使它 協調與印度、日本、澳洲等關係,對中國形成戰略包圍。: L* k5 K6 E& {+ z0 u% }$ i
5.39.217.76+ J6 _) Z: ]: u& ^0 ^! W# H* S$ I
北京建大戰略 抗衡民族主義
. `* R# b0 g5 l+ e$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I& q: @+ _0 M0 W
德國擴建海軍的巨大工程在國內亦掀起了一股支持建設「大海軍」,席捲全國的全民性熱潮,這與中國近年來迅速抬頭的「海軍民族主義」極為相似。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海軍熱潮被掀起後,一種「大海軍=海外利益=世界大國」的高度簡化的模式亦隨之出現,並在民眾宣傳中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令相當多的德國人將一支大海 軍視為德國通往未來世界大國地位的便捷之路及必由之路,這與現今中國幾乎如出一轍!/ C& b& J9 _& g( B, R
5.39.217.76: H) ]% t1 R6 T; N4 R
由此可見,德國與中國崛起的共通問題就 是大戰略的瓦解,並逐步被民族主義、利益集團及海軍戰略等所蠶食和取代,使兩國失去了具整體性、系統性及延續性的大戰略。最後德國只得乞靈於其軍事力量,期望可藉此打破包圍網,但卻逐漸連其軍事戰略亦變為一場大豪賭,在一戰中輸掉了這場豪賭後,堪稱「地上最強」的德意志帝國就這樣灰飛湮滅了。公仔箱論壇' A4 f9 }3 c4 k- s- E& J2 W
8 M( r% Q9 d+ ]% L* L9 W- j公仔箱論壇幸虧現時中國還未有條件作這樣大規模的賭博,但北京再不以史為鑑,重蹈當年德國的覆轍只是時間的問題。故此,北京必須盡快重新樹立其大戰略,並將之有效地傳遞給民眾,令社會不再被那些高度簡化且似是而非的理論所左右。公仔箱論壇; b( j5 O Z+ J9 P5 Y% n) W
5.39.217.76; ~4 k1 b+ m s; O- ?/ U2 X% i
5.39.217.769 o0 t. k# ]( r9 i1 n
8 Z4 [, K# ^2 `- A2 F7 C1 \, K
作者為英國雷丁大學戰略研究系博士
7 O# \4 t8 a7 `$ A公仔箱論壇
3 ?' o4 b, k3 Q6 X5.39.217.76
4 W( ?& r1 [9 I0 s: B- x; m$ a& {7 H7 s' a
謝淑麗(Susan Shirk,)是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學者。1971年得到了時任中國國家總理周恩來的接見,其後於克林頓政府擔任主管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1 N/ v p! }
# P$ ~ E, L- c2 k; ~+ w
. L( K3 o, o k% {3 j0 n5 F5.39.217.765.39.217.76- {3 |5 P: g( i9 e
* D' @& I/ K# N! Z: M2 m, p徐棄郁,浙江省嘉興市人,1974年2月生。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少校軍銜。200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研究生院,獲軍事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國際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工作期間作為主筆完成重要咨詢報告多份、「全軍十五重大課題」一項,公開發表論著30余萬字,代表作品包括《海權的誤區與反思》、《全球戰略穩定論》、《在複雜中尋求平衡——國際安仝機制與中國的參與》。
2 @3 i: P, {. Z( N' e5 ~7 S5.39.217.76
/ i Y, m9 d% a5 t+ D; _, {9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