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越来越难以预测的天气,要更准确计算哪里雨水最多、哪里可能会淹水,就要大力投资在最先进的电脑建模模拟技术。杨萌 黎远漪 报道 a+ ^3 D3 C. \5 E$ o: z; D
经过六个月实地勘探和研究后,治水专家团认为我国缺乏完整又精确的地形资料库,无法预测雨水在地面的流动情况,而乌节路地区也没有设立雨量计来收集那一带的雨型。7 P+ D1 b, N' ^
因此,面对越来越难以预测的天气,要更准确地计算出哪里的雨最多、哪里可能会淹水,就需要大力投资在最先进的电脑建模(modelling)模拟技术。
: |- H1 ^% z" L8 f5.39.217.76 来自荷兰的高级城市治水专家阿德里博士建议收集全岛的地势高低数据,以10米乘10米为单位绘制精确的地形图。
3 a7 L! U( I- s% |# K/ ~ 他所谓的精确,是要地势每拔高(vertical elevation)10公分就能在地形图上体现出来。他透露:“现有的精确度太低了。”
1 |, _% A$ `! L& X9 r 由12人组成的排水设计和淹水保护措施专家团是在去年6月乌节路淹水后由环境及水源部委任成立,当中六人是本地专家,主要是有工程背景的教授或顾问。经过六个多月的检讨后,专家团昨天集体召开记者会,公布他们对新加坡整体治水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建议。
% ]$ ]/ y$ s/ Z: U( u3 V5.39.217.76 他们称赞新加坡三四十年来的治水成就,证实过去18个月经历三次“极端”淹水事件主要是因为不规律的降雨和城市化所致,此外,导致乌节路三次被淹的史丹福水道设计已不合时宜。
7 I3 O( @7 g% @" ]# f5.39.217.76 他们也重申,滨海堤坝不是造成乌节路淹水的祸首。至于有公众指出,乌节路部分路段去年6月完成垫高工程后反而导致大雨流向路边商店,专家报告指出,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