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臨近,對茅臺的炒作加劇,價格較年初幾乎翻倍。傳聞稱53度飛天茅臺三年內將漲價至5000元,且茅臺將向相關的國際評選組織申報“奢侈品資格”。有記者對此做了“緊急求證”,茅臺予以否認。 l. l) t9 z5 Y: @0 |$ v
不管茅臺是否申報“奢侈品資格”,更值得關注的,是人們對類似消息的反應。多數人都不是茅臺的消費者,關于茅臺的消息何以每每成為熱聞?
3 ~6 o; k! t! B, k |' } b 茅臺漲價,人們自然會猜想,誰是這天價酒的消費者?這一想,就會想到公款消費、腐敗交易等,于是再添心中塊壘。無論事實的真相怎樣,反正茅臺越貴,人們意識中的黑幕就會越黑。
/ j4 S( A5 r- h9 H' |tvb now,tvbnow,bttvb 但論理,公眾的怨氣並不該撒在茅臺的身上。在商言商,既然漲價後仍有很好的銷路,茅臺漲價便是很自然的選擇。換個角度,茅臺之所以逐漸達到天價程度,按著流行句式來說,實際上是一個“被奢侈”的過程,是市場需求把茅臺的價格給寵起來的。* q2 U/ M& Q( i% C. N# u
茅臺“被奢侈”,公共領域中的低劣文化是重要推手,即在公務和商務關係中登峰造極的“面子文化”。本來,愛面子是對的。然而,當下有些人,卻將什麼是“面子”給搞錯了。, ?! R7 D* c, o
比如,互相給面子,本來應該情理的因素優先,有些人卻將利字置于當前,認為喝最貴的酒、吃最貴的菜、送最貴的禮是最大的面子。這種“面子文化”造就若幹畸形的市場需求,首當其衝的便是煙酒類奢侈品越來越多。1 Y; T) q; q# H# t$ Y8 L
如此“面子文化”之登峰造極和有失理性,關于另一種奢侈酒品拉菲紅酒的數字亦可佐證。據悉,拉菲紅酒全球年產20萬瓶,中國市場配額不超過5萬瓶,然而中國的年消費居然可達120萬瓶。有調查顯示,有售價很是昂貴的拉菲是在海中的船上灌裝的。想來,這樣的消息會令拉菲的消費者有些難堪,拉菲的銷量會降低吧。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這樣的消息多年前就有了,很多人卻寧肯喝假酒,也要撐住“面子”。
% G \) e' d1 `) P7 U( l* U公仔箱論壇 所以,茅臺漲價不止,于酒廠是一種商業行為,于社會卻是一種特殊且劣質的文化現象。文/郭之純 圖/朱慧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