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立足國內,始終確保糧食基本自給尤為重要,一旦失掉了糧食安全的自主權,就勢必會喪失未來發展的主動權tvb now,tvbnow,bttvb, l- t) w) `% m0 G
金秋十月,本是農民最忙的時節,但東北老家的伯父卻閒了下來。tvb now,tvbnow,bttvb& g" |5 v; @4 E/ c
伯父的賦閒並非源自農業機械化帶來的勞動力解放,而是因為與種了20多年的土地徹底告別:鎮裏修公路要佔地,伯父痛快地用家裏僅剩的兩畝多水田換來了10多萬元的補償金。tvb now,tvbnow,bttvb; S7 n1 _' U$ O! x* U4 `
“難道您就不怕將來沒糧吃?”
& {1 p( G5 j9 C1 S! X3 q3 ? “我不種地了,其他農民會種,咱們國家每年產那麼多糧,怎麼會沒吃的呢?”對于我的疑問,伯父有些不以為然,“賣地那麼多錢,足夠買糧吃,我們還能騰出時間外出打工,這有什麼不好呢?”
! E$ h) w! o6 l! C2 M: m. a* Q 其實,眼下像伯父一樣放棄種糧的農民不在少數,這是一個讓人憂慮的苗頭。tvb now,tvbnow,bttvb4 \" d! u, p! Y
近年來,隨著國家扶糧力度不斷加大,糧食產量有望實現“八連增”,連續五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接連豐收使得經濟發展有了堅實基礎,但一些基層幹部群眾也滋生了盲目樂觀情緒,很多人認為1萬億斤糧食足夠吃的,即便有些波動,也可以靠國際市場彌補,以後不用再為糧食擔心了。
' |9 d5 q5 e; c# o) @9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中國人真的端上“鐵飯碗”了嗎?細細分析,其實不然。
8 c# f4 Z; R' ~5 @9 O" F3 W5.39.217.76 從國內看,糧食供需形勢依然嚴峻。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土地、水等資源約束日益凸顯,如何調配好這些有限資源,保證糧食穩產增產,挑戰不小。與此同時,各類自然災害多發頻發,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靠天吃飯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加之種糧比較效益低、財稅貢獻小等不利因素導致有的地方種糧、抓糧積極性下降,未來糧食供給壓力將日漸增大。5.39.217.76' T; \0 }8 O, O h% H
供給增加障礙重重,需求水平卻是與日俱增。人口數量增加、城鎮人口比重上升,每年因此增加的需求約在七八十億斤。此外,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肉蛋奶等農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糧食來轉化,因此繼續保持糧食供需緊平衡著實不易。
: M( K" d% d( ~/ E# B5.39.217.76 國內自足難度大,通過國際市場保飯碗同樣靠不住。一方面,國際糧食不夠買。目前全球糧食貿易量每年僅5000億斤左右,不足我國糧食總產的一半。另一方面,關鍵時刻也買不到。中國在國際市場大量買進糧食,勢必導致價格大幅攀升,真到缺糧的時候,也會因出口國調控而難以及時彌補缺口。
+ W4 g( N1 M) m8 m3 ] 安民之本,必資于食,安谷則昌,絕谷則危。國內外的實踐充分證明,無論何時,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都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立足國內,始終確保糧食基本自給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度,一旦失掉了糧食安全的自主權,就勢必會喪失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6 W& f0 z3 E& [& Qtvb now,tvbnow,bttvb 站穩1萬億斤新臺階,值得欣喜,但絕不能盲目樂觀。糧食生產不進則退。面對“八連增”的好形勢,我們仍需保持清醒頭腦,繼續把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基本供給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首要目標,堅持政策、科技、投入、市場齊頭並進,讓農民種糧有奔頭,讓地方抓糧有勁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確保糧食安全,將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陳仁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