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為民行事施小惠 事主無過好下場 林行止

為民行事施小惠 事主無過好下場  林行止
' R7 Y* ~+ `( j/ V0 w' u5.39.217.76& d+ m2 t/ a6 a4 {! \" w' J" Q
1 Z. {% w& ?% V* t9 r
一、明年年中退休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昨天發表任內第七份亦是最後一份題為《繼往開 來》的施政報告,地點在「門常開」的新立會大樓,這座矗立在中區海旁的政府總部能在短短數年間從規劃至落成,速度之快,且期間並無傳出任何糾紛醜聞,反映了曾氏領導下的政府高效和廉能的一面。
" P& x- B9 H/ m  x8 f
2 e. Q+ g9 n. w) ?
曾蔭權七年任期內,曾出現過數度「政治危機」,每當施政不如民意時,便有「受害群眾」上街示威甚至高舉「曾蔭權落台」的橫額,曾氏卻處變不驚且得授權來源不斷支持,終於沒有像他的前任董建華般中途下馬、借故離任,這固然使曾氏留下善終始的任事紀錄,亦打破了「北京之下當官難」的宿命,令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不致進一步下滑。曾蔭權背負港英遺臣的歷史包袱而能貫徹始終,二任到底,亦可看出北京對香港的態度是,只要政治受制,餘事不妨「高度自治」。' D6 J1 I9 |$ s& w! Y) E
3 R) W$ h! S, f& _& u, p
曾蔭權從公四十餘年,從二級政務官逐級上升至香港之首,其奮進向上過程,也許可作為範本教導年青 一輩;事實上,曾氏從小康出身而能一門數傑(俱為獨當一面的高官和行政人員),家庭、學校教育及矢忠矢勤的工作態度之外,不可或缺的一環是社會階級流動性(Social mobility)的絕對暢通無阻,它保證了公平競爭,「能者居之」於是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令人遺憾的是,回歸十四年,香港社會的外殼變化不大,內核變化卻不小,以至階級流動管道淤塞,是為不少「八十後」成為憤青的底因之一。tvb now,tvbnow,bttvb/ c  q: {4 M1 S6 c' d$ b

& M7 V. V$ X( ?! s' Ltvb now,tvbnow,bttvb「打好這份工」是曾蔭權上任時的「宏願」,雖然備受冷嘲熱諷,筆者 卻相信那是他的由衷心聲,他臨「危」(董氏突然稱病去職)受命,難免誠惶誠恐,以此向權力來源示忠,甚合他做了一世公僕的身份。不過,「做工」亦有階級之分。若為管工,最佳表現不外是對授權者言聽計從,對下屬便盡敦促責任,要他們守份盡忠;若是行政總裁(CEO)甚至公司主席的話,除要對業務經營及人事任命負責之外,還要有與持份者分享所得的理念。從這一角度看,曾蔭權顯然只是停留在管工層次。他對京官恭順得近乎諂媚,對港人則親疏有別,那不是當北京的香港管工是什麼?這份心態,令曾蔭權失盡民心(還有四十分,比許多民主國家的領袖的得分高,曾氏為此而自我感覺尚好;事實上,管工充「大班」,這樣的分數真的不錯了),尚幸北京在公開場合不發一言而他的高升是北京御准與港人無關,不然「反曾」街頭活動勢必更烈。
& q5 n4 g7 x$ J2 N! ^7 S公仔箱論壇

" o8 J3 n8 s6 X! T$ b! Utvb now,tvbnow,bttvb在強勢中央政府之下,地方官確不 易為,若曾氏不是以打好這份工的心態行事,也許早已心力交瘁,熬不下去。香港人那份與普世價值比較接近的公民意識,在在與北京那種唯黨國馬首是瞻的維穩理念大有分歧。曾蔭權若以港人為本(以民為本雖是他的口頭禪),便很難見容於中央;只有認真地以北京為老闆(所謂「認真地」即當奴才亦要當徹底的奴才),來自北京的明示及暗示,不管是否切合港情,均得照單全收、唯命是從,進而督促港人繼續為經濟盡力,以保持香港對中國有利用價值的「傳統地位」;而為了確保港京的和諧關係,港人不能在公民權利上對北京作「逾份」(?)的需索。事實上亦的確只有如此才能保住權位以至終任(進而有望北京續予閒職讓其繼續發光發熱「為港人服務」)。曾蔭權在上任之初曾有「玩鋪勁」之說,現在看來,和當初不經意地邊走路邊吹口哨般,俱為一時得意心跳加速的「口輕輕」意外。
4 d3 E7 N5 G/ q& H3 v2 ]% h( |& ]5.39.217.76

. s3 Z1 K6 ~# Vtvb now,tvbnow,bttvb《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周書二十一.列傳第十》的〈王峻(傳)〉,指這位太祖近臣「貪權利,多機數,好施小惠,喜人附己」。以之形容曾氏,似乎並無不合。曾氏在京官面前的態度,港人看在眼裏是恭順過甚,且為避天威而漠視了爭取港人應有的權益,矮化了香港和香港人;在內部管治上,曾氏少有計及久遠的方略,而每每於形勢壓力下向市民施以斬件式的小恩小惠,像社會反應極差(捐款數額遠遠在預期之下)仍然強行成立的關愛基金,大慷納稅人之慨,為繼任者樹立極壞先例;至於不得當的派券送錢,難言章法,絕非思慮周詳的政策,在在只求短期「和諧」和他誓言不想聽的「掌聲」。凡此種種,令特區瀰漫着虛與委蛇、不盡不實的虛浮作風。非常明顯,曾氏治下七年,在管治手法以至用人原則上,並無「繼往開來」的格局,任命民望長期低迷的林瑞麟出掌「一人之下」的政務司司長,便是近例。這些有乖民情常理的不當措施,其引起的深層矛盾,已不是貧富懸殊或房屋政策失當所能概括。
9 N5 J0 q/ P' h% W! H
5.39.217.76: Z  |6 M# ^: @. Y+ \0 k
二、曾蔭權是典型的香港土生土長精英,這種人的其中 一項特質是精乖伶俐、眉精目企,因而有隨機應變看風駛(巾里)的本能;筆者這種觀感,在拜讀《繼往開來》中有關房屋政策一節特別強烈。對於住屋此一香港市民最為關心的課題,為官數十載的曾蔭權沒理由不一早瞭然於胸,他甚至說「安居樂業是市民的期望,也是政府的願景」,可是,在他七年任內,政府做過什麼足以回應市民「期望」的實事?即使有亦少得不足掛齒吧。這些年來,政府坐看地價樓價飛升至世界最高(撇除「發水」成分香港樓價肯定世界最高)而不為所動,作為無時不在為「福為民開」籌謀的行政長官,在高樓價早已超逾市民所能負擔的超高水平多年後,現在才說「買樓難問題源於過去一、二年,住宅物業供應量相對較少……,顯示市民置業的壓力和風險都在增加」。那不是風涼話便是廢話;而他所以遲至現在才說,目的是在拋出連串其繼任者也許因為主客觀環境有變異而無法承受不易付諸實行的「願景」,換句話說,曾氏在任時不敢挑戰既得利益者利益,力求做「安樂公」,卻給他的繼任者留下一個沉重的包袱!筆者常說經濟政策沒所謂正確或錯誤,貴在適時而已,曾氏這方面以至在施政報告中所許下的有待繼任者完成的「政策」,顯然是便宜自己,委責於來者的一種「機數」!
: Z7 p5 n6 O$ i. x5 a: b* D3 L- `- q  Z6 G
在 〈信任自己〉一節,雖然曾氏提及的政績不少可非議和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大體而言,筆者相信這是曾氏的真心話,是肺腑之言;和公司主席及政治領袖一樣,曾氏亦把那些「實實切切的香港成就」,歸功於為「每一位香港人努力奮鬥的成果」;而他所說的「香港核心價值」,也確是香港長期來固守的核心思想。可是,曾氏有否反思,何以其任內的反政府活動無周無之?曾氏指出多個世界大都會反政府示威亦甚活躍,希圖藉此沖淡本地反政府的特殊性,然而,曾氏應深入思考的是,香港的經濟成就這樣高(稅率這麼低),「政治更開放且會有更高的民主成分,加上法治……深受各國讚賞」,有這種種比她國更佳、較昔日更優良的環境,何以反政府活動愈來愈多?在未來的歲月—八個月—也許曾蔭權能為港人說出其中的因由。
1

評分次數

  • aa00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10-13 07:25 AM 編輯
- g  F" F8 l, C5.39.217.76
: _9 a  D% ?$ d9 \& e& \tvb now,tvbnow,bttvb「大市場小政府」原則不能放棄  盧峯
4 M0 ]$ j! p+ R# A4 k# b: X, Dtvb now,tvbnow,bttvb
+ O0 I4 O, q: Q5 h8 x" E5.39.217.76
5.39.217.76# ]% b+ [2 d" E
曾蔭權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除了篇幅比前幾年都長以外,還加了一些總結,一些回望,一些前瞻。作為自中英聯合聲明談判開始一直在舞台上演出的政治人物,曾蔭權來一點臨別贈言有他的道理,也有一點參考價值。而當他明年離任後,像他那樣從港英建制走過來的政治世代便會正式退場,不再主導政局。
( e( R% _+ m4 p# B0 X- A6 c) M) O) a) r5 x  g
說到成績
,他羅列了回歸近十五年包括他在任七年的一些統計數字,包括經濟總量上升百分之五十五,就業職位增加五十萬個,僱員平均收入實質增加百分之三十一,股市市值上升至二十一萬億……。看這樣的數字,成績不算壞,比很多發達國家政府如日本、美國都要好。問題是統計數字常常會騙人,特別是平均數、平均收入之類的統計更容易混淆視聽。借用某些經濟學者愛用的比喻,當蓋茨走進一間坐了百人的酒吧喝酒時,酒吧顧客的人均收入立時大幅上升,一片繁榮景象;實情是其他九十九人的收入都沒有增長,所謂平均收入上升只是假象。曾特首指上班族收入增加三成也是類似的數字遊戲,實質上過去十五年收入增長集中在小撮人,大部份上班族薪水升幅有限甚或原地踏步,把這說是成績顯然很勉強。
5.39.217.76: F; X& M7 ~) C( j0 @. a# h0 g4 b: {8 M

! d5 X1 j( W8 w. u2 a, |除了羅列成績外
,曾特首也提出了相當多短、中、長期的新政策,最搶眼的自然是復建居屋。根據計劃,政府在二○一六年後的四年將為月入萬五至三萬的家庭每年約提供四千多個四百至五百呎的居屋單位,讓這些未能負擔昂貴私人樓價中低層收入家庭可以置業。不過,實際供應量將隨着樓市狀況調整;一旦樓價下跌,需求減少,政府會調整供應的數量。我們對政府再成為物業發展商一向有保留,認為居屋不是一個有效的政策工具,難以因應市況調整,容易造成尾大不掉及浪費資源的情況。期望曾特首及繼任的特首能把好關,嚴格控制計劃的規模,不要讓新居屋計劃隨意擴大。

7 T/ U( e/ h: f( q* Z3 }5.39.217.76
1 m) E  F' v; M, e. w# h( q公仔箱論壇今次曾特首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還有一些段落很值得注意及討論的
,那就是對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角色的反思。他指出,過去幾十年一直是政府指導思想的「大市場小政府」原則正受到衝擊,不少政黨、團體要求政府加強規劃,加強干預市場及社會,加強財富再分配以縮窄貧富懸殊情況,有的更認為政府可以選擇支援某些產業的發展,令香港有新的經濟火車頭。但曾蔭權認為不應背棄市場先行的理念,不應改變低稅制、審慎理財的公共財政政策,更不應隨便出手干預自由經濟運作。

. d4 c  J+ P% L8 o$ s, t1 ?
( U3 ?- y) w7 Q* \# U1 j3 \: D公仔箱論壇曾特首這番臨別贈言對一些期望政府來個大變身的團體及市民來說也許不中聽
,甚至認為是老調重彈。但這些其實是及時的提醒,特別對有意參與特首選舉的人更有參考價值。「大市場小政府」,簡單低稅制,穩健財政政策是香港過去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石,也讓香港從第三世界一個普通轉口港變成跟發達國家平起平坐的國際城市。香港能熬過回歸以來的幾場經濟動盪,靠的也是多年來積存的老本。假若改變這樣的管治思維,隨意插手經濟活動,或是加稅及大改稅制以重新分配收入,或是大幅增加經常開支以贏取掌聲;這些成功的基石便會逐步被侵蝕,最後灰飛煙滅。到時候香港出現甚麼問題、危機也只能向他人、向「阿爺」伸手,向北京求助,甚麼高度自治都將成泡影。
林瑞麟任政務司長特區政府將全跛  潘小濤5.39.217.76! j1 |% s, M. p( m8 f

3 a' Z+ B* p, E- e1 B( e

( Q: f" \6 j, X4 D8 L" P1 ]' O特區政府正式進入看守狀態。而林瑞麟這位最失民心高官晉身為特區政府第二號人物,令本已跛腳的特區政府,變成全跛
; p2 R, M( V! n/ R# c$ a3 o
6 m- A6 y* s+ ]
9月30日,「十.一」黃金周前夕,「阿爺」批准唐英年辭任政務司司長,同時批准曾蔭權提名林瑞麟接任的要求。至此,特區政府正式進入看守狀態。而林瑞麟這位最失民心高官晉身為特區政府第二號人物,令本已跛腳的特區政府,變成全跛!/ C# A7 Q5 d6 |' k& F3 @& Q. m

% W1 W& X: \& M6 htvb now,tvbnow,bttvb曾蔭權解釋為何選擇林瑞麟時說,「我餘下任期的主要工作,有很強烈的政治成分,需要一個統籌人士,一個極富團隊精神、能夠執行、在困難環境中完成任務的人。我覺得林司長是極之勝任的」。林瑞麟是否如此,大家有目共睹,不贅,但將香港政治議題處理得一無是處而成為過街老鼠的林瑞麟,卻獲「政治家」曾蔭權青睞,實在叫人「嘆為觀止」!
1 J4 S' G. @) j' z0 @3 _,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5 i# w0 c8 W6 X5 g# A
曾蔭權說:「作為公職人員,特別是擔任政治工作的主要官員,往往要面臨一些抉擇。這些抉擇一方面需要務實進取,需要愛香港,迎難而上去辦事;另一方面要想想是否可以獨善其身,愛民望。在愛香港的工作方面和愛民望方面,你不可能往往每件事都可以兩者兼得,兩全其美。」言下之意,林瑞麟務實進取地愛香港,不惜為此犧牲個人聲譽。公仔箱論壇9 g6 N9 [. S* I$ l+ v
2 |/ W  L+ I* E" ?) o% b! k" E. j" F
林瑞麟民望低迷緣於「愛香港」?若此說成立,要麼港人都是雙目失明或無知無良,長期不解林的苦心;要麼林瑞麟「愛香港」的方式和誠意有問題。若港人都是無良之輩,則其餘「愛香港」的司局長都該有同等支持度才對!" B- e8 i. H' W1 o" {. t

5 m4 y; }6 Y, y% \9 ntvb now,tvbnow,bttvb說林瑞麟民望低迷乃因推銷極具爭議性政策,也是無稽之談。古今中外,哪個做官的沒處理過棘手問題,現任局長中,誰沒推銷過爭議性政策?林鄭月娥的「公共空間」、「僭建」等,困難度絕不比政改低!若說林瑞麟分管的政制是禍根,則彭定康的「新九組」方案,不是更具爭議嗎?推銷爭議性政策的官員,民望或會暫時受累,但長期低迷就絕非這個原因,而是推銷手法有問題,以及更重要,個人品格、誠信、能力、言行等,皆受質疑及劣評,否則爭議過後,民望必會回升!觀乎林瑞麟,何曾擺脫尾三的評分?!
0 T2 k& A& Z, n, D-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p: F1 |* Z3 i: R3 f特區政府並非民選產生,缺乏政治授權,屬先天弱勢,常被立法會內的黨派(多是建制派)「挾持」,在此情況下,政府官員擁有高支持度、政策得到市民認同,就更形重要,挾民意反擊議員、商界及各政黨的無理要求,如此才能實施有效管治!這就是曾蔭權強調尊重民意的底因。但現實是,特區政府既非民選,主要官員的支持度又長期低迷,這樣又怎能「強政勵治」?5.39.217.760 U- `0 ]) ?) Q8 l- T

! P9 [; ^# l& c5 ?# [) X" [. m公仔箱論壇林瑞麟這位最不受歡迎局長也晉陞為特區政府第二號人物,不僅拖累政府支持度,更釋放極錯誤的信號:僅剩幾個月壽命的曾蔭權政府,真的視民意如浮雲了!這樣缺乏民意基礎的政府不僅各政黨不會尊重,市民也會進一步離他們而去!曾蔭權這個決定如同自己砍斷僅剩的一腿,讓自己變成全跛,這不是咎由自取嗎?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