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引致過早死亡的一種主要原因,有專家表示本港心臟病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已由過往的四十多歲降至近年約三十歲。本港心臟病患者更出現兩極化,越來越多年長及年輕患者,有男士 20多歲就因血管栓塞要接受通波仔手術。醫生呼籲市民 40歲起要定期做身體檢查,並注意飲食及多做運動,預防患病冠心病是引致心臟病死亡的主因,因膽固醇在冠狀動脈內壁積聚,令血管收窄影響心肌血液供應致病。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引用衞生署數據表示,去年本港因心臟病死亡人數多達 6,630人,較過去十年約 4,000宗增幅逾 50%。該署資料顯示,去年有逾 4,600宗冠心病死亡個案,近六成為男性患者、逾八成患者為 65歲及以上。學院院長王國耀稱,本港近年的心臟病患者呈現兩極化,隨年齡增長增患心臟病風險外,患者平均發病年齡已降至「當紮」的三十餘歲。他說,男性患者的發病年齡由 1997年的 44歲,下降至 2007年的 38歲,女性患者則由 32歲降至 30歲。他續說,男性患者一般因不良生活習慣致病,女性一般雖有雌性荷爾蒙保護心臟健康,但部份女性患者與先天性隱性心臟病有關,故女性患者平均發病年齡亦推早至 30歲。tvb now,tvbnow,bttvb( s7 P% \" q1 p! H4 e B( f0 l P
王又指本港的通波仔手術每年增加一成,至現時每年有約 9,000至 1萬宗,反映急性心臟病患者有增加趨勢。學院前院長兼伊利沙伯醫院心臟科主管蔣忠想醫生說,他曾遇上需接受通波仔手術的最年輕患者為一名 20多歲男性患者,其中一條心血管完全栓塞。患者有大量吸煙習慣,病發前沒有心痛等病徵,更自以為身體健康。蔣表示入院治療的患者中,約三分一發病前並無任何病徵。 放大圖片 此外,王提醒年長患者病徵不明顯,部份長者更傾向避談病徵,呼籲家人留意長者情況,如有氣促、容易疲勞、體能下降、睡眠質素變差等情況,便需接受檢查。他提醒一般巿民 40歲起要有定期檢查身體,有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膽固醇等高危因素,則需更早檢查,又指西化飲食及少做運動會增加心臟病發風險。 |